本實用新型涉及電池鋼殼生產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轉盤式電池鋼殼自動磨邊裝置。
背景技術:
電池鋼殼的生產過程包括落料、拉伸成型筒身、拉伸成型頭部和切端口四步驟。沖制鋼殼多采用高端的低碳深拉伸材料,切口采用常規擠壓拉伸工藝制得,電池鋼殼口部會存在微小的毛刺,上述毛刺的長度為微米級別,上毛刺的影響還在于經過電池鋼殼上鎳加厚處理后,會在電池鋼殼口部形成多余的鎳條,鎳條在后續電池裝填的或城中很可能落于蓋帽和鋼殼之間,存在導致電池短路、發熱甚至爆炸的安全隱患。
改機的技術方案在沖切后增加電池鋼殼切口磨邊裝置,如CN205465543U所述的,電池鋼殼切口磨邊裝置,包括一端固定的定軸,定軸的外周套設有軸套,定軸的外表面與軸套的內表面之間緊配合設置有軸承,軸套的一端端面為打磨面,定軸的懸空端突出于軸套的打磨面設置,位于軸套外的鋼殼套接部用于套接電池鋼殼,軸套通過傳動件與驅動電機連接。上述磨邊裝置結構簡單,無法對批量的電池鋼殼進行修整。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批量打磨處理的轉盤式電池鋼殼自動磨邊裝置。
為實現上述技術效果,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一種轉盤式電池鋼殼自動磨邊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料斗、機架、轉盤、旋轉驅動機構、弧形擋料板和磨邊機構,弧形擋料板、轉盤和磨邊機構設置在機架上,轉盤的橫向中心軸與旋轉驅動機構連接;轉盤的周向側面上設置有橫截面為半圓形的凹槽,凹槽的一端為開口狀并延伸至轉盤與磨邊機構相鄰的打磨盤面上,凹槽的另一端面設置有磁性件,磨邊機構的打磨盤與弧形擋料板及凹槽的開口端相接近,弧形擋料板呈豎向間隔罩設在轉盤周向側面外;料斗設置在轉盤頂端上方,料斗的低端出口與轉盤的周向側面相鄰并與凹槽位置相對應。
凹槽的軸向長度略小于電池鋼殼的預定長度。需要保證料斗中的電池鋼殼開口均朝向打磨機構一側。
為了避免電池鋼殼的端面與磁性件發生摩擦,影響鋼殼表面平滑,優選的技術方案為,所述磁性件為磁性橡膠片。
為了保證鋼殼的圓整度,優選的技術方案為,弧形擋料板與凹槽底面的間距等于或略大于電池鋼殼的端面外徑。弧形擋料板內表面和/或凹槽內還可以設置柔性的緩沖層,減少鋼殼的摩擦,緩沖層可以為間隔平行設置的橡膠凸條。
實際生產中,料斗落料時一部分電池鋼殼的封閉端面未吸附在磁性件上,會導致打磨量過大,為了避免上述現象,優選的技術方案為,弧形擋料板的頂端設置有調整撥片,調整撥片自自由端至固定端與轉盤打磨盤面的間距逐漸減小,調整撥片設置在磨邊機構的進料側。
優選的技術方案為,磨邊機構包括打磨盤、傳動軸和與傳動軸相連的驅動電機,驅動電機通過連接件與機架連接。
為了優化打磨效果,逐級打磨,優選的技術方案為,轉盤式電池鋼殼自動磨邊裝置設置有至少兩個磨邊機構,至少兩個磨邊機構沿電池鋼殼進料方向依次設置,磨邊機構的打磨盤粗糙度沿電池鋼殼進料方向逐漸減小。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有益效果在于:
該轉盤式電池鋼殼自動磨邊裝置結構簡單,通過利用轉盤帶動電池鋼殼進料,弧形擋料板圍擋在轉盤周側面,可以保證電池鋼殼在磨邊時的位置穩定,自動化程度和磨邊效率較高。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中轉盤式電池鋼殼自動磨邊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左視圖;
圖3是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料斗;2、機架;3、轉盤;4、旋轉驅動機構;5、弧形擋料板;6、磨邊機構;61、打磨盤;62、傳動軸;63、驅動電機;7、凹槽;8、磁性件;9、調整撥片。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描述。以下實施例僅用于更加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不能以此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實施例1
如圖1和圖2所示,實施例1的轉盤式電池鋼殼自動磨邊裝置,包括料斗1、機架2、轉盤3、旋轉驅動機構4、弧形擋料板5和磨邊機構6,弧形擋料板5、轉盤3和磨邊機構6設置在機架2上,轉盤3的橫向中心軸與旋轉驅動機構連接;轉盤3的周向側面上設置有橫截面為半圓形的凹槽7,凹槽7的一端為開口狀并延伸至轉盤3與磨邊機構6相鄰的打磨盤面上,凹槽7的另一端面設置有磁性件8,磨邊機構6的打磨盤61與弧形擋料板5及凹槽7的開口端相接近,弧形擋料板5呈豎向間隔罩設在轉盤3周向側面外;料斗1設置在轉盤3頂端上方,料斗1的低端出口與轉盤3的周向側面相鄰并與凹槽7位置相對應。具體的,料斗1的低端出口與轉盤周向側面的間距大于電池鋼殼端面直徑的1/2。
磁性件8為磁性橡膠片。
弧形擋料板5與凹槽底面的間距等于或略大于電池鋼殼的端面外徑,弧形擋料板5的弧線圓心角略小于180°。
磨邊機構6包括打磨盤61、傳動軸62和與傳動軸62相連的驅動電機63,驅動電機63通過連接件與機架2連接。
轉盤式電池鋼殼自動磨邊裝置設置有一個磨邊機構。
實施例2
如圖3所示,實施例2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弧形擋料板5的頂端設置有調整撥片9,調整撥片9自自由端至固定端與轉盤3打磨盤面的間距逐漸減小,調整撥片9設置在磨邊機構6的進料側。
轉盤式電池鋼殼自動磨邊裝置設置有兩個磨邊機構6,兩個磨邊機構6沿電池鋼殼進料方向依次設置,磨邊機構6的打磨盤61粗糙度沿電池鋼殼進料方向逐漸減小。
工作時,轉盤持續轉動,當凹槽位于料斗下方時,電池鋼殼落到凹槽中;鋼殼的封閉端面吸附在磁性件上,鋼殼隨轉盤轉動至與弧形擋料板相頂壓或間隙配合,打磨機構的打磨盤在驅動電機的帶動下持續轉動,對鋼殼口部進行打磨,經過打磨的電池鋼殼運行至轉盤底端后,由于沒有弧形擋料片的限位作用,因自重下落。
實施例2中,一部分鋼殼下落后封閉端面未吸附在磁性件上,突出的電池鋼殼與調整撥片接觸,轉盤轉動導致電池鋼殼與調整撥片自其自由端至固定端相摩擦,最終調整撥片將電池推入凹槽的預定位置,直至電池鋼殼的封閉端面與磁性件相接觸。
磁性件的吸附力需要根據電池鋼殼自重確定,另外,可以采用電磁元件控制磁吸力的有無。為了保證電池鋼殼下落順暢,還可以在料斗外設置振動電機。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