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磁性夾具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應用于軸承領域中的微型薄壁軸承的生產制造過程中磨削內、外圈滾道工序時必須使用的專用工裝夾具。
背景技術:
在軸承的生產制造過程中,軸承內、外圈的滾道磨削始終是至關重要的環節。特別是高精度微型薄壁軸承的內外圈滾道磨削,因其壁厚超薄容易變形使得該工序加工成為整個生產過程中的一大難題。
在加工內外圈滾道時,通常采用電磁夾具,軸承套圈是靠機床夾具內置線圈產生磁力吸附于定位器和支撐塊上,原來采用的定位器結構是內徑、外徑尺寸與所磨削的內外圈尺寸相接近,由于軸承套圈壁薄可吸附表面積小,對應磁性產生的吸附力就小,磨削時由于磨削力的作用就會出現吸附不牢固,導致套圈轉速降低影響精度甚至不轉而無法磨削。而磁力過大又會使得薄壁的套圈產生變形而影響精度,而且磨削時產生的磨屑因磁力過大被吸附在定位器上,因薄壁套圈加工冷卻液沖洗又不能過大,殘留于定位器上的磨屑同樣會影響加工的精度。同時由于定位器接觸面壁薄易磨損,在批量生產時需要經常修整定位器表面,調整時間過長生產效率低。而且每只定位器尺寸對應一個軸承型號的套圈,不能通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的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改進的新型磨削薄壁軸承的磁性夾具結構。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新型磨削薄壁軸承的磁性夾具結構,包括設置在機床上的夾具,所述的夾具上設置有支撐塊,所述的夾具還包括有設置在機床工件軸上的定位器,所述的定位器通過機床內置電磁線圈吸附有待磨削的軸承套圈,所述的定位器的內徑小于所述軸承套圈的內徑,所述的定位器的外徑大于所述軸承套圈的外徑,所述的定位器在與所述軸承套圈接觸的定位面上還開設有條形開口;
進一步地,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條形開口呈十字對稱分布,使得吸附在定位器與套圈表面接觸旋轉時將殘余的磨屑刮除;
進一步地,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條形開口可根據軸承套圈的尺寸設置適合的深度,便于收納殘余磨屑和通過十字開口處被冷卻液沖掉。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新型磨削薄壁軸承的磁性夾具結構解決了傳統技術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具有多處優點:1、改造部位結構簡單,易加工只更換一個定位器,機床其余部位不做任何改變;2、一只定位器可適用于相似尺寸多型號的軸承套圈,更換型號調整操作簡便易行,大大縮短調整時間與難度;3、加工后薄壁軸承套圈不變形,加工精度穩定,極大地提高了產品合格率,減少報廢品率。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中A-A截面圖。
圖中:1.支撐塊,2.定位器,3.軸承套圈,4.定位面,5.條形開口,6.機床工件軸。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實用新型有關的構成。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的本實用新型一種新型磨削薄壁軸承的磁性夾具結構,包括設置在機床上的夾具,所述的夾具上設置有支撐塊1,所述的夾具還包括有設置在機床工件軸6上的定位器2,所述的定位器2通過機床內置電磁線圈吸附有待磨削的軸承套圈3,所述的定位器2的內徑小于所述軸承套圈3的內徑,所述的定位器2的外徑大于所述軸承套圈3的外徑,所述的定位器2在與所述軸承套圈3接觸的定位面4上還開設有條形開口5;所述的條形開口5呈十字對稱分布,使得吸附在定位器2與套圈表面接觸旋轉時將殘余的磨屑刮除;所述的條形開口5可根據軸承套圈3的尺寸設置適合的深度,便于收納殘余磨屑和通過十字開口處被冷卻液沖掉。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新型磨削薄壁軸承的磁性夾具結構通過定位器2的簡單的結構改進,解決了傳統技術中存在的多種問題,一舉多得。
以上述依據本實用新型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實用新型技術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實用新型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其技術性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