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雙面翻轉拋光機,尤其涉及一種雙面翻轉拋光機上磨盤的提升及翻轉結構。
背景技術:
專利號為CN201520330001.2的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全自動玻璃鏡片、玻璃保護屏專用研磨機;包括基座及PLC主控裝置,還包括磨盤、控制磨盤轉動的第一驅動機構、磨具、第一工件固定裝置、與第一工件固定裝置鄰近設置的第二工件固定裝置及用以來回切換第一工件固定裝置與第二工件固定裝置的位置切換裝置;第一工件固定裝置及第二工件固定裝置上分別固定有待研磨的玻璃鏡片或玻璃保護屏;PLC主控裝置用以控制第一驅動機構,以使固定于磨盤上的磨具在轉動過程中對第一工件固定裝置上所固定有的待研磨的玻璃鏡片或玻璃保護屏進行研磨及對切換位置之后的第二工件固定裝置上所固定有的待研磨的玻璃鏡片或玻璃保護屏進行研磨;在裝卸工件的過程中,研磨拋光工作不間斷,能提高生產速度。但是,該實用新型只提供了拋光機上磨盤的提升及翻轉的思路,未能解決上磨盤的提升及翻轉的具體結構。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上磨盤架能夠180°平穩翻轉的雙面翻轉拋光機上磨盤的提升及翻轉結構。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雙面翻轉拋光機上磨盤的提升及翻轉結構,包括機架、上磨盤組件、提升結構、翻轉結構和控制電路,上磨盤組件包括磨盤架、第一磨盤組和第二磨盤組;磨盤架的兩端各包括外伸的旋轉軸,翻轉結構包括兩個軸承座、翻轉氣缸,拉板、直線軸承、齒輪、齒條和支架;磨盤架兩端的旋轉軸由軸承座支承,軸承座由提升結構支承;齒輪固定在一根所述的旋轉軸上,支架安裝在一個軸承座上,位于齒輪的上方;翻轉氣缸的缸體固定在支架上,支架包括相互平行的導孔和導槽,導槽朝向齒輪的方向包括開口;直線軸承的導套固定在導孔中,直線軸承導桿的一端固定在拉板上,拉板固定在翻轉氣缸活塞桿的端部;齒條的一端固定在拉板上,與齒輪嚙合的一端插入導槽。
以上所述上磨盤的提升及翻轉結構,所述的直線軸承包括兩個導套,兩個導套前后分開地布置在導孔中。
以上所述上磨盤的提升及翻轉結構,提升結構包括兩套提升組件,兩套提升組件分別布置在機架的兩側;提升組件包括提升氣缸和兩套導桿導套組合;提升氣缸的缸體豎直地固定在機架上,活塞桿的頂端與軸承座連接;導桿導套組合布置在提升氣缸的兩側,導桿導套組合的導套固定在機架上,導桿的頂端固定在軸承座上。
本實用新型的上磨盤架能夠180°平穩翻轉的雙面翻轉。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雙面翻轉拋光機的主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雙面翻轉拋光機的左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雙面翻轉拋光機的俯視圖。
圖4是圖2中的A向剖視圖。
圖5是圖1中的B向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雙面翻轉拋光機的結構如圖1至圖5所示,包括機架20、上磨盤組件、提升結構、翻轉結構和控制電路。
上磨盤組件包括磨盤架1、第一磨盤組11和第二磨盤組12,第一磨盤組11和第二磨盤組12各包括4個帶有吸盤的上磨盤13,上磨盤13的驅動裝置安裝在磨盤架1的內腔中。磨盤架1的兩端各有一根外伸的旋轉軸14。
翻轉結構包括兩個軸承座2、翻轉氣缸3,拉板4、直線軸承、齒輪5、齒條6和支架7。
磨盤架1兩端的旋轉軸14由軸承座2中的軸承201支承,軸承座2由提升結構的支承。
齒輪5固定在其中一根旋轉軸14上,支架7安裝在一個軸承座2上,位于齒輪5的上方。
翻轉氣缸的缸體301固定在支架7的頂部,支架7包括相互平行的導孔701和導槽702,導槽702朝向齒輪5的方向有一個開口。直線軸承的兩個導套8前后分開地固定在導孔701中,直線軸承導桿9的一端固定在拉板4上,拉板4固定在翻轉氣缸活塞桿302的端部。齒條6的一端固定在拉板4上,與齒輪5嚙合的一端插入導槽702。
提升結構包括兩套提升組件,兩套提升組件分別布置在機架20的兩側。
提升組件包括提升氣缸15和兩套導桿導套組合16。
提升氣缸15的缸體1501豎直地固定在機架20上,活塞桿1502的頂端與軸承座2連接。導桿導套組合16布置在提升氣缸15的兩側,導桿導套組合16的導套1601固定在機架20上,導桿1602的頂端固定在軸承座2上。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如下:
提升結構下降到最低點,第二磨盤組12與下磨盤研磨拋光工件;操作工取下第一磨盤組11上已完工的工件,放上待加工的工件,第一磨盤組11的上磨盤將待加工的工件吸牢;
第二磨盤組12上的工件加工完成,提升結構上升到最高點,翻轉機構動作,將磨盤架1翻轉180°,然后提升結構下降到最低點,第一磨盤組11與下磨盤加工工件;與此同時,操作工取下第二磨盤組12上已完工的工件,放上待加工的工件,第二磨盤組12的上磨盤將待加工的工件吸牢,等待下一工作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