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種生態有機肥,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蠶糞45-50、米糠渣腐熟粉24-26、茶麩14-15、沼氣液16-18、海帶渣9-11、氯酸鉀3-4、硫酸亞鐵5-6、堆肥粗顆粒22-25、向日葵秸稈28-32、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堿1.9-2.2、土溫80 1.3-1.5、高嶺土23-24、水適量。
2.根據權利要求書1所述的堆肥粗顆粒為堆肥腐熟后經篩分,作為廢棄物處理的粒徑大于10mm的篩上粗顆粒。
3.根據權利要求書1所述的生態有機肥,其特征在于,制備方法的具體步驟如下:
(1)將蠶糞、米糠渣腐熟粉、茶麩混合后置于發酵池中進行堆肥發酵,并將堆肥粗顆粒均勻平鋪在堆肥表面,保持發酵堆含水量在60-65%,發酵13-15天后再加入沼氣液、海帶渣,然后進行翻堆,將上層粗顆粒與下層發酵料混合均勻,繼續發酵20-24天,期間再進行2-3次翻堆,得發酵料備用;
(2)將向日葵秸稈淋洗干凈后烘干粉碎,置于高溫爐中,在無氧條件下以16-18℃每分的速度升溫至600℃,并在此溫度下保溫120-140分鐘,冷卻至室溫后取出得生物質炭備用;
(3)將高嶺土放入高溫爐中,以30℃每分的速度升至410-420℃,煅燒2小時后出爐冷卻,磨細后過80-100目篩備用;
(4)將步驟2所得生物質炭和步驟3所得高嶺土粉末混合后與10倍質量水混勻,并升溫至43-46℃,在不斷攪拌下加入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堿,保溫3-4小時后過濾去除溶液,自然風干后再加入10-12倍質量水,混合均勻后加入土溫80,將水溶液加熱升溫至49-51℃,不斷攪拌并保溫90-120分鐘,之后過濾除去溶液,將混合物在60-65℃下烘干備用;
(5)將步驟1所得發酵料烘干后粉碎,并與步驟4所得混合物、氯酸鉀、硫酸亞鐵以及其余剩余物料混合造粒,即得本發明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