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食用菌栽培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雙孢菇栽培的培養料。
背景技術:
雙孢菇菌絲銀白色,生長速度中偏快,不易結菌被,子實體多單生,圓正、白色、無鱗片,菌蓋厚、不易開傘,菌柄中粗較直短,菌肉白色,組織結實,菌柄上有半膜狀菌環,孢子銀褐色。最常見的食用菌種之一,肉質肥厚。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雙孢菇栽培的培養料,能培養得到優質的雙孢菇。
本發明提供一種用于雙孢菇栽培的培養料,由以下質量份數的各組分組成:腐熟雞糞40-50份、稻草25-30份、小麥秸稈12-15份、花生殼3-5份、香菇菌糠2-5份、鋸末1-3份、楊樹皮1-2份、玉米芯2-5份、麩皮5-8份、梔子和赤芍水提液1-3份;所述梔子和赤芍水提液是將梔子和赤芍等質量混合后,加入3-5倍重量的水,文火煎煮45-55分鐘,煎煮2-3次得到的。
作為優選,由以下質量份數的各組分組成:腐熟雞糞45份、稻草28份、小麥秸稈14份、花生殼4份、香菇菌糠4份、鋸末2份、楊樹皮1.5份、玉米芯4份、麩皮6份、梔子和赤芍水提液2份;所述梔子和赤芍水提液是將梔子和赤芍等質量混合后,加入4倍重量的水,文火煎煮50分鐘,煎煮2次得到的。
本發明還提供上述用于雙孢菇栽培的培養料的制備方法,是將配方量的腐熟雞糞、稻草、小麥秸稈、花生殼、香菇菌糠、鋸末、楊樹皮、玉米芯、麩皮粉碎過40-60目篩后混合,加入配方量的梔子和赤芍水提液,再加入物料總質量150-180%的水,攪拌均勻后堆成80-100cm的堆,每3-4天翻堆一次,共翻動3-4次,得到培養料。
本發明能夠為雙孢菇的生長提供均衡且充足的營養,應用本發明的培養料栽培出的雙孢菇菌絲萌發快,生長健壯,長勢整齊,產量高。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的實施例便于更好地理解本發明,但并不限定本發明。下述實施例中的實驗方法,如無特殊說明,均為常規方法。下述實施例中所用的試驗材料,如無特殊說明,均為市售。
實施例1
本發明的用于雙孢菇栽培的培養料由以下質量份數的各組分組成:
腐熟雞糞45份、稻草28份、小麥秸稈14份、花生殼4份、香菇菌糠4份、鋸末2份、楊樹皮1.5份、玉米芯4份、麩皮6份、梔子和赤芍水提液2份;所述梔子和赤芍水提液是將梔子和赤芍等質量混合后,加入4倍重量的水,文火煎煮50分鐘,煎煮2次得到的。
本發明的用于雙孢菇栽培的培養料的制備方法為:
將配方量的腐熟雞糞、稻草、小麥秸稈、花生殼、香菇菌糠、鋸末、楊樹皮、玉米芯、麩皮粉碎過50目篩后混合,加入配方量的梔子和赤芍水提液,再加入物料總質量160%的水,攪拌均勻后堆成90cm的堆,每3天翻堆一次,共翻動4次,得到培養料。
實施例2
本發明的用于雙孢菇栽培的培養料由以下質量份數的各組分組成:
腐熟雞糞40份、稻草30份、小麥秸稈12份、花生殼5份、香菇菌糠2份、鋸末3份、楊樹皮2份、玉米芯2份、麩皮8份、梔子和赤芍水提液1份;所述梔子和赤芍水提液是將梔子和赤芍等質量混合后,加入5倍重量的水,文火煎煮55分鐘,煎煮2次得到的。
本發明的用于雙孢菇栽培的培養料的制備方法為:
將配方量的腐熟雞糞、稻草、小麥秸稈、花生殼、香菇菌糠、鋸末、楊樹皮、玉米芯、麩皮粉碎過60目篩后混合,加入配方量的梔子和赤芍水提液,再加入物料總質量150%的水,攪拌均勻后堆成100cm的堆,每3天翻堆一次,共翻動3次,得到培養料。
實施例3
本發明的用于雙孢菇栽培的培養料由以下質量份數的各組分組成:
腐熟雞糞50份、稻草25份、小麥秸稈15份、花生殼3份、香菇菌糠5份、鋸末1份、楊樹皮1份、玉米芯5份、麩皮5份、梔子和赤芍水提液3份;所述梔子和赤芍水提液是將梔子和赤芍等質量混合后,加入3倍重量的水,文火煎煮45分鐘,煎煮3次得到的。
本發明的用于雙孢菇栽培的培養料的制備方法為:
將配方量的腐熟雞糞、稻草、小麥秸稈、花生殼、香菇菌糠、鋸末、楊樹皮、玉米芯、麩皮粉碎過40目篩后混合,加入配方量的梔子和赤芍水提液,再加入物料總質量180%的水,攪拌均勻后堆成80cm的堆,每4天翻堆一次,共翻動4次,得到培養料。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