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利用高爐渣制備含鈦葉面肥的方法。
背景技術:
四川攀枝花地區冶煉釩鈦磁鐵礦,每年產生360 萬噸含鈦高爐渣,浪費了寶貴的鈦資源且對環境造成污染。我國研究人員曾將含鈦高爐渣用于制備硅鈦鐵合金、鈦白粉、四氯化鈦、建筑材料及陶瓷材料等,但因存在工藝過程復雜、經濟效益不高、造成二次污染等問題而難以實現大規模產業化。含鈦高爐渣中不含重金屬及放射性元素,而含有鈣、鎂、硅、鐵和鈦等植物營養元素。由于含鈦高爐渣中的鈣、鎂、硅、鐵和鈦元素均以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難溶性物質的穩定形式存在,因此,將含鈦高爐渣中的難溶性物質轉化為易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水溶性物質—葉面肥,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含鈦高爐渣的資源綜合利用問題,同時滿足農業生產對植物營養元素的需求,本研究將含鈦高爐渣用于制備葉面肥并考察肥效。
一種利用高爐渣制備含鈦葉面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將含鈦高爐渣破碎并粉磨至80-120微米后與硫酸氫鉀混合均勻;
(2)在450-800℃下恒溫12min即得固態物質;
(3)將固態物質置于水中常溫浸出、過濾得到濾液和殘渣,再向濾液中加入檸檬酸,調節pH值;
(4)最后在攪拌條件下加入尿素和氧化鎂,調節溶液pH值至6,使鈦與檸檬酸形成穩定的螯合物,即得葉面肥。
優選地,所述含鈦高爐渣與硫酸氫鉀的質量比為1:6。
優選地,檸檬酸與濾液中鈦的物質的量比為2:1。
優選地,所述步驟(2)中的加熱溫度為560℃。
優選地,所述步驟(1)含鈦高爐渣破碎并粉磨至95微米。
本發明所述一種利用高爐渣制備含鈦葉面肥的方法,將含鈦高爐渣中的鈣、鎂、硅、鐵和鈦元素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難溶性物質轉化為易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水溶性物質,可以被植物迅速有效地吸收,易于植物的生長,本發明制備工藝簡單,實用性強,具有極大的經濟價值。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一種利用高爐渣制備含鈦葉面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含鈦高爐渣破碎并粉磨至80-120微米后與硫酸氫鉀混合均勻;
(2)在450-800℃下恒溫12min即得固態物質;
(3)將固態物質置于水中常溫浸出、過濾得到濾液和殘渣,再向濾液中加入檸檬酸,調節pH值;
(4)最后在攪拌條件下加入尿素和氧化鎂,調節溶液pH值至6,使鈦與檸檬酸形成穩定的螯合物,即得葉面肥。
實施例2。
一種利用高爐渣制備含鈦葉面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含鈦高爐渣破碎并粉磨至80-120微米后與硫酸氫鉀混合均勻;
(2)在450-800℃下恒溫12min即得固態物質;
(3)將固態物質置于水中常溫浸出、過濾得到濾液和殘渣,再向濾液中加入檸檬酸,調節pH值;
(4)最后在攪拌條件下加入尿素和氧化鎂,調節溶液pH值至6,使鈦與檸檬酸形成穩定的螯合物,即得葉面肥;
(5)所述含鈦高爐渣與硫酸氫鉀的質量比為1:6。
實施例3。
一種利用高爐渣制備含鈦葉面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含鈦高爐渣破碎并粉磨至80-120微米后與硫酸氫鉀混合均勻;
(2)在450-800℃下恒溫12min即得固態物質;
(3)將固態物質置于水中常溫浸出、過濾得到濾液和殘渣,再向濾液中加入檸檬酸,調節pH值;
(4)最后在攪拌條件下加入尿素和氧化鎂,調節溶液pH值至6,使鈦與檸檬酸形成穩定的螯合物,即得葉面肥;
(5)所述含鈦高爐渣與硫酸氫鉀的質量比為1:6;
(6)檸檬酸與濾液中鈦的物質的量比為2:1。
實施例4。
一種利用高爐渣制備含鈦葉面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含鈦高爐渣破碎并粉磨至80-120微米后與硫酸氫鉀混合均勻;
(2)在450-800℃下恒溫12min即得固態物質;
(3)將固態物質置于水中常溫浸出、過濾得到濾液和殘渣,再向濾液中加入檸檬酸,調節pH值;
(4)最后在攪拌條件下加入尿素和氧化鎂,調節溶液pH值至6,使鈦與檸檬酸形成穩定的螯合物,即得葉面肥;
(5)所述含鈦高爐渣與硫酸氫鉀的質量比為1:6;
(6)檸檬酸與濾液中鈦的物質的量比為2:1;優選地,所述步驟(2)中的加熱溫度為560℃。
實施例5。
一種利用高爐渣制備含鈦葉面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含鈦高爐渣破碎并粉磨至80-120微米后與硫酸氫鉀混合均勻;
(2)在450-800℃下恒溫12min即得固態物質;
(3)將固態物質置于水中常溫浸出、過濾得到濾液和殘渣,再向濾液中加入檸檬酸,調節pH值;
(4)最后在攪拌條件下加入尿素和氧化鎂,調節溶液pH值至6,使鈦與檸檬酸形成穩定的螯合物,即得葉面肥;
(5)所述含鈦高爐渣與硫酸氫鉀的質量比為1:6;
(6)檸檬酸與濾液中鈦的物質的量比為2:1;優選地,所述步驟(2)中的加熱溫度為560℃;
(7)所述步驟(1)含鈦高爐渣破碎并粉磨至95微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