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分料裝置,具體地,涉及一種用于回轉窯預熱器的分料裝置。
背景技術:
分料裝置在工業生產過程中普遍存在,其中用于燒制活性白灰的回轉窯預熱器料倉內就需要使用分料裝置。經篩分后的符合粒度要求的石灰石經運輸機械、溜槽等進入預熱器的料倉中。常見的分料裝置是鐘形的,結構單一,很難使得物料給料、預熱均勻。在回轉窯的預熱器料倉中設置了一個分料裝置,物料通過分料裝置的出料口以及對接的溜管進入預熱帶進而進行下一步處理。
由于預熱器的熱風管道、回轉窯的熱輻射熱等原因,回轉窯預熱器內的分料裝置的工作環境溫度往往較高,物料與分料裝置的下料板長期直接接觸容易造成分料裝置的磨損,同時物料熱堆積不容易均勻地進入下一個工序進行處理。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回轉窯預熱器的分料裝置,該分料裝置可以減少物料與分料裝置本體之間的直接接觸進而減少分料裝置的磨損、延長了使用壽命;并且可以實現物料的均勻出料和熱處理。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回轉窯預熱器的分料裝置,該分料裝置包括進料口、料倉、下料板、出料孔;料倉呈半球形,進料口設置于料倉的頂部,下料板設置于料倉的底部;下料板上開有多個出料孔且下料板上的封閉區域向上延伸形成多個錐形凸起;其中,物料經過進料口、與錐形凸起、下料板接觸并自出料孔排出;
優選地,進料口為上大下小的柱體;
優選地,下料板為弧形板;
優選地,錐形凸起的軸截面頂角的角度為15-30°。
根據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提供的分料裝置,通過將料倉設置為半球形的腔體,可以使得物料進入料倉后能夠順利的自進料口進入到料倉后流向下料板上的出料孔排出。另外,料倉頂部的進料口設置為上大下小的柱體,保證了連續大量進料操作的實現。此外,下料板上的封閉區域向上延伸形成錐形凸起,且錐形凸起的軸截面頂角的角度為15-30°,物料流經錐形凸起可以起到二次破碎防止結塊同時也可以減少了高溫物料直接與下料板接觸造成下料板的磨損。該分料裝置結構簡單,加工方便成本低且分料效果明顯。
本發明的其他特征和優點將在隨后的具體實施方式部分予以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附圖是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下面的具體實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釋本發明,但并不構成對本發明的限制。在附圖中:
圖1是分料裝置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進料口 2、料倉
3、下料板 4、出料孔
5、錐形凸起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
在本發明中,在未作相反說明的情況下,“上、下、左、右、內、外”等包含在術語中的方位詞僅代表該術語在常規使用狀態下的方位,或為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的俗稱,而不應視為對該術語的限制。
本發明提供的用于回轉窯預熱器的分料裝置,如圖1所示,該分料裝置包括進料口1、料倉2、下料板3、出料孔4;料倉2呈半球形,進料口1設置于料倉2的頂部,下料板3設置于料倉2的底部;下料板3上開有多個出料孔4且下料板3上的封閉區域向上延伸形成多個錐形凸起5;
其中,物料經過所述進料口1、與所述錐形凸起5、下料板3接觸并自出料孔4排出。
參見圖1,物料自進料口1進入到分料裝置中,上大下小的柱形進料口能夠連續大量進料且不容易出現堵料情況。物料流至下料板3,物料會優先與錐形凸起5接觸,物料與錐形凸起5接觸會有效防止物料結塊;同時可以減少物料與下料板3直接接觸造成下料板3的磨損,延長使用壽命、降低了設備維護的成本。另外,為了使得錐形凸起5對物料起到良好的破碎作用并防止堵料,優選地,錐形凸起5的軸截面頂角的角度為15-30°,使得錐形凸起5更尖銳、細窄進而保證了物料自進料口1流向出料孔4的過程更流暢順利且物料更易排出實現分料。
物料自進料口1進入半球形料倉2后,流向弧形下料板3,部分物料直接進入出料孔4排出,部分物料依次經過錐形凸起5、出料孔4進而排出;弧形設計的下料板3,能夠使物料在自身重力作用下順利通過出料孔4排出進入到下一步處理工序中;另外,弧形下料板3上的封閉區域形成的錐形凸起5能夠對物料起到二次破碎并且防止堵料有助于物料的順利排出。此外,上大下小的進料口1的設計結合半球形料倉2的設計保證了能夠連續大量進料以及分料。并且,該分料裝置的結構簡單,容易加工,設備成本低分料效果好。
本發明提供的用于回轉窯預熱器的分料裝置,能夠使得在高溫的工作環境中有效的避免了物料的堆積、結塊,并防止了物料與下料板3的直接接觸而造成裝置的磨損,減少了設備維護和更換的成本。
以上結合附圖詳細描述了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但是,本發明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中的具體細節,在本發明的技術構思范圍內,可以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多種簡單變型,這些簡單變型均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在上述具體實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個具體技術特征,在不矛盾的情況下,可以通過任何合適的方式進行組合,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復,本發明對各種可能的組合方式不再另行說明。
此外,本發明的各種不同的實施方式之間也可以進行任意組合,只要其不違背本發明的思想,其同樣應當視為本發明所公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