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于石灰生產設備技術領域,涉及一種石灰窯雙層氣動窯帽。
二、
背景技術:
制糖行業使用的石灰窯一直采用傳統的負壓操作方式,其最大的缺點是生產效率低、窯帽密封差、工作環境差、無法實現自動化等,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借鑒化工行業及鋼鐵行業的石灰窯結構,研制出采用雙層窯帽的全封閉正壓操作石灰窯,該窯大大改善了負壓窯的缺點,受到業內的喜歡,隨之行業內普遍進行了效仿改造,均收到較好的效果,但由于它為純機械傳動式結構,存在結構復雜、運行故障多、維護量大、維修成本高、實現自動控制困難等缺點。
三、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無故障、免維護、能與上料及旋轉布料工藝操作一起實現自動控制的雙層窯帽。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所述:將傳動結構改為氣動傳動結構,其結構為在石灰窯窯頂上安裝一套機構,采用兩個氣缸分別用鋼絲繩帶動一、二級兩層窯帽,由電磁換向閥控制氣缸的伸縮來帶動窯帽的啟閉,其工藝操作流程如下所述:物料進入接料口前,氣缸縮回,將重錘提起,經鋼絲繩使一次窯帽靠重力打開,物料進入接料口并通過一次窯帽進入儲料筒;物料進完后延時氣缸伸出,重錘靠重力下降,通過鋼絲繩將一次窯帽提起關閉;一次窯帽關閉后延時氣缸開始縮回,將重錘提起,通過松動鋼絲繩將二次窯帽下降打開,將儲料筒中的物料裝入窯內;二次窯帽打開后延時布料器旋轉布料,轉動一定角度停止,布料器旋轉停止后延時氣缸伸出,重錘靠重力下降,通過拉動鋼絲繩將二次窯帽提起關閉,一個裝料過程結束。循環往復,周而復始。一次窯帽、二次窯帽、布料器旋轉全部實現由PLC集中控制,為自動化裝料提供條件。
本實用新型實施后,傳動結構簡化,維護工作量明顯減少,維修費用大幅降低,使四周布料更均勻、窯帽密封更嚴密,使窯帽啟閉及上料、布料實現了自動化控制,明顯提高了石灰窯的生產效率。
四、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主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俯視)圖。
圖中1-二次窯帽、2-儲料筒、3-一次窯帽、4-接料口、5-鋼絲繩、6-鋼絲繩、7-氣缸、8-重錘、9-氣缸、10-重錘、11-布料器。
五、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實施例1
在石灰窯窯頂上安裝一套機構,采用兩個氣缸7、9分別用鋼絲繩5、6帶動一、二級兩層窯帽1、3,由電磁換向閥(圖中未標示)控制氣缸7、9的伸縮來帶動窯帽1、3的啟閉(見圖1、圖2),其工藝操作流程如下所述:在石灰石、焦炭(以下稱物料)進入接料口4前,氣缸7縮回,將重錘8提起,經鋼絲繩5使一次窯帽3靠重力打開,物料進入接料口4并通過一次窯帽3進入儲料筒2,;物料進完后延時氣缸7伸出,重錘8靠重力下降,通過鋼絲繩5將一次窯帽3提起關閉;一次窯帽3關閉后延時氣缸9開始縮回,將重錘10提起,通過松動鋼絲繩6將二次窯帽1下降打開,將儲料筒2中的物料裝入窯內;二次窯帽1打開后延時布料器11旋轉布料,轉動一定角度停止,布料器11旋轉停止后延時氣缸9伸出,重錘10靠重力下降,通過拉動鋼絲繩6將二次窯帽1提起關閉,一個裝料過程結束。循環往復,周而復始。
本實用新型實施后,由于傳動結構簡化,實現自動化控制,維護工作量和維修費用明顯降低,使窯內四周布料更均勻、窯帽1、3密封更嚴密,更明顯的特點是提高了石灰窯的生產效率及提高煙氣中CO2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