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智能可穿戴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智能可穿戴設備陶瓷外殼。
背景技術:
穿戴式智能設備擁有多年的發展歷史,思想和雛形在20世紀60年代即已出現,而具備可穿戴式智能設備形態的設備則于70-80年代出現,史蒂夫·曼基于Apple-II 6502型計算機研制的可穿戴計算機原型即是其中的代表。隨著計算機標準化軟硬件以及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可穿戴式智能設備的形態開始變得多樣化,逐漸在工業、醫療、軍事、教育、娛樂等諸多領域表現出重要的研究價值和應用潛力。
現有的智能可穿戴設備的外殼多用金屬或塑料。金屬雖然散熱效果更好,但這也是把雙刃劍,因為金屬的導熱性可能會讓設備變得燙手,影響手感,并且金屬外殼通常使用陽極氧化和多色噴漆處理,如果發生物理碰撞,非常容易掉漆及氧化,減少光澤度,影響美觀;塑料的質感不佳,相比金屬、玻璃產生的溢價感,塑料外殼相對來說較為黯淡,即便廠商不斷加入花紋、仿皮革等不同設計元素,但就手感而言依然較為遜色,散熱效果一般,熱量可能無法及時散去,有可能會影響設備的運行效果。也有智能可穿戴設備使用玻璃作為外殼,但是玻璃是非常容易打碎的,即便是強化型玻璃;智能可穿戴設備的外殼也成為制約設備發展的因素之一。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智能可穿戴設備陶瓷外殼。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智能可穿戴設備陶瓷外殼,包括外殼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材質為氧化鋯陶瓷,所述外殼的表面具有精研表面層,精研表面層的表面粗糙度Ra<0.1μm;所述氧化鋯陶瓷的抗彎強度800-1300MPa、維氏硬度>12GPa。
為了達到更好的效果,所述氧化鋯陶瓷中氧化鋯的重量含量為91-96%。
為了滿足客戶的各種需求,本實用新型外殼的尺寸和形狀可以根據客戶要求進行定制。
本實用新型陶瓷外殼是采用濕法球磨、流延成型、沖片成型、高溫燒結、除砂拋光、精加工的工藝路線制得,技術先進,產品致密性好、強度高、人性好,可近尺寸加工成型,加工余量小;氧化鋯陶瓷耐高溫、高強度、超硬度、耐磨損、抗腐蝕,可以拋光且外觀美觀,并且成本較低,適合作為智能可穿戴設備外殼使用。此外本實用新型智能可穿戴設備陶瓷外殼還具有以下優點:
1、在手感上,有玉石的溫潤;
2、在耐磨性能上,氧化鋯陶瓷的洛氏硬度88-90,比日常使用的金屬、玻璃、灰塵硬度都高;
3、可用流延等工藝直接制備,工藝簡單,產能可以迅速擴大;并且通過調色可具備玉石的色澤和質感,顏色多變,美觀大方。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述的智能可穿戴設備陶瓷外殼,包括外殼1本體,所述外殼1材質為氧化鋯陶瓷,所述外殼1的表面具有精研表面層2,精研表面層2的表面粗糙度Ra<0.1μm;所述氧化鋯陶瓷的抗彎強度800-1300MPa、維氏硬度>12GPa。外殼1本體采用濕法球磨、流延成型、沖片成型、高溫燒結制得,再除砂拋光、精加工得到外殼1表面的精研表面層2。所述氧化鋯陶瓷中氧化鋯的重量含量為91-96%。
智能可穿戴設備陶瓷外殼1可以根據客戶需求,對尺寸和形狀進行定制生產,滿足客戶的需要。
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選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對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做出若干等同替代或明顯變型,而且性能或用途相同,都應當視為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