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化工領域,具體地說,尤其涉及一種氯化銨顆粒生產裝置。
背景技術:
氯化銨又稱氯銨,是生產純堿(碳酸鈉)的副產物,其含氮量為23%~25%。多年來,氯化銨用作水稻的基肥和追肥,比施等氮量的其他氮肥效果好,分別比施碳銨和硫酸銨的稻田增產稻谷15.6公斤和23.9公斤。水稻施氯化銨,除具有其他氮肥的功能外,還有一些特殊作用。氯化銨用于稻田,肥效平穩持久,流失較少。因氯化銨的銨離子易被土壤吸收,氯離子能抑制硝化細菌的活動,使硝化和反硝化的脫氮作用難于進行,可使銨離子較多地保存于稻田中。原有的氯化銨顆粒在生產時采用的裝置是圓盤造粒,只能人工添加,人工分裝,并且生產的氯化銨顆粒大小不均,成粒率低下,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種氯化銨顆粒生產裝置,其通過機械代替人工進行加料、分裝,大大提高了造粒效率,且造粒效果好,顆粒大小均勻。
所述的氯化銨顆粒生產裝置,包括加料倉、原料攪拌器、顆粒擠壓機、滾筒篩和成品料倉,加料倉與原料攪拌器連接,原料攪拌器下方設有顆粒擠壓機,顆粒擠壓機與滾筒篩連接,滾筒篩通過返料皮帶和成品皮帶分別與加料倉和成品料倉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加料倉包括電機,電機下方設有螺旋進料器。
進一步的,所述加料倉通過皮帶輸送機A與原料攪拌器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顆粒擠壓機通過皮帶輸送機B與滾筒篩連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將原有的圓盤造粒方式改為顆粒擠壓造粒,造粒后顆粒均勻,氮損失小,松散度好,且不易結塊;
2、本實用新型利用加料倉、原料攪拌器和滾筒篩代替原有的人工加料及人工分裝,大大提高了造粒效率,且通過滾筒篩篩分,使得顆粒大小均勻。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原料攪拌器和顆粒擠壓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加料倉;2、電機;3、螺旋進料器;4、皮帶輸送機A;5、原料攪拌器;6、顆粒擠壓機;7、皮帶輸送機B;8、滾筒篩;9、成品皮帶;10、成品料倉;11、返料皮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和圖2所示,氯化銨顆粒生產裝置,包括加料倉1、原料攪拌器5、顆粒擠壓機6、滾筒篩8和成品料倉10,加料倉1通過皮帶輸送機A4與原料攪拌器5連接,原料攪拌器5下方設有顆粒擠壓機6,顆粒擠壓機6通過皮帶輸送機B7與滾筒篩8連接,滾筒篩8通過返料皮帶11和成品皮帶9分別與加料倉1和成品料倉10連接;所述加料倉1包括電機2,電機2下方設有螺旋進料器3。
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加料倉1通過電機2帶動螺旋進料器3自動添加原料,原料通過皮帶輸送機A4傳送至原料攪拌器5,經過攪拌混勻進入顆粒擠壓機6,擠出大小不等的顆粒,大小不等的顆粒進入滾筒篩8后,經過篩分大小適合的顆粒經過成品皮帶9進入成品料倉10分裝,大顆粒及粉末進入加料倉1重新造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