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節(jié)能環(huán)保肥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節(jié)能環(huán)保的有機肥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中藥渣是中藥經過煎煮或提取后剩余的固體物質,一般用作廢料燃燒處理,雖然有些含有部分中藥成分的藥渣被重復利用,但是,利用完后還是產生固體廢棄物
榨油渣是油料植物的種子經過榨油后剩余的固體廢棄物,部分榨油渣可作為動物飼料使用,但是有些榨油渣含有毒素,如棉籽餅,蒼耳餅等,不能作為動物飼料,只能燃燒或者填埋處理,污染環(huán)境,同時,也浪費了其中的有機質資源。
專利201310347205.2公開了一種中藥渣復合肥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中藥渣50-55、鉬酸銨4-5、硫酸亞鐵2-3、硫酸鋅3-4、亞硒酸鈉3-4、使君子粉8-10、偏硅酸鈉4-5、硼砂2-3、硼酸4-5、冬青油2-3、桉樹油1-2、羧甲基纖維素鈉2-3、多元素緩釋肥4-5、水適量;該肥料于小麥、玉米等追肥,每畝施用30-40公斤,小麥能增產20-30%,玉米能增產15-20%,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是,該肥料使用的配料比較復雜,成本高,且為速效肥不能隔年使用。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是為了克服上述現(xiàn)有技術中缺陷,提出一種節(jié)能環(huán)保的有機肥及其制備方法。
一種節(jié)能環(huán)保的有機肥,由如下重量份數(shù)的原料制成:中藥渣30-80份,榨油渣30-50份,泥炭土10-20份,植物纖維10-20份,微生物菌劑3-5份。
所述中藥渣為中藥經過熬藥或者提取后剩下的固體廢棄物;所述中藥渣選自白芷渣,金銀花渣,蟬蛻渣,葛根渣,柴胡渣,陳皮渣,木香渣,黨參渣,甘草渣中的一種或一種以上。
所述榨油渣為植物的種子經過榨油后剩下的固體廢棄物;所述榨油渣選自花生粕,豆粕,芝麻渣,胡麻渣,棉籽餅,蒼耳渣中的一種或一種以上。
所述植物纖維為苧麻纖維,大麻纖維,劍麻纖維,椰棕纖維,樹皮纖維,大豆纖維中的一種或一種以上。
所述微生物菌劑為綠色木霉菌制劑,里氏木霉菌制劑,康氏木霉菌制劑,枯草芽孢桿菌制劑,迪茨氏菌制劑中的一種或一種以上。
所述綠色木霉菌制劑,里氏木霉菌制劑,康氏木霉菌制劑,枯草芽孢桿菌制劑,迪茨氏菌制劑中活菌的含量為1-8x108cfu/g。
所述節(jié)能環(huán)保的有機肥中還加入3-8份花花柴。
上述節(jié)能環(huán)保的有機肥的制備方法,按照如下步驟進行:
(1)按照重量份數(shù),取中藥渣30-80份,榨油渣30-50份,泥炭土10-20份,植物纖維10-20份,混合加入處理槽,調節(jié)干濕度,使之控制在40-60%;
(2)利用鍋爐加熱,經過夾層內導熱油傳導將處理槽內的溫度快速升高到80-95℃并保持1-3小時,然后停止加熱,讓其溫度保持在65-75℃,同時處理槽內配套的攪拌設備間歇性的攪拌,在處理內運行10-12h;
(3)在處理槽內運行出來的半成品,送至具有防菌功能的二次處理槽中,加入微生物菌劑3-5份,混勻,堆放3-4天,期間通過加壓打氣和翻堆的方式,進行自然降溫和二次完全處理;
(4)完全處理的成品,進行廠內成品檢測合格后,采用自動篩選、稱重、打包,堆放到成品庫。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發(fā)明在密閉處理槽內將溫度、濕度與酸堿值控制在最佳狀態(tài),并不斷注入新鮮空氣,不散發(fā)臭味,避免生產中的二次污染。高溫分解過程中,消滅病原菌,絕無蚊蠅媒介傳播的困擾;成品用于有機農業(yè)可抑制病菌,增強作物的抗逆性,減少病蟲害。生產有機肥12小時可完成分解,比其他分解技術或翻拋堆肥節(jié)省了人力與場地。中藥渣經高速分解系統(tǒng)處理,成為干凈、自然的有機肥料,既變廢為寶,變害為益,又促進了現(xiàn)代農業(yè)的發(fā)展,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及促進身體健康提供了極大的保證。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描述,但應當理解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受具體實施方式的限制。
實施例1
一種節(jié)能環(huán)保的有機肥,由如下重量份數(shù)的原料制成:白芷渣20份,金銀花渣20份,蟬蛻渣20份,花生粕20份,豆粕20份,泥炭土15份,苧麻纖維7份,大麻纖維8份,綠色木霉菌制劑4份。所述綠色木霉菌制劑中活菌的含量為3x108cfu/g。
上述節(jié)能環(huán)保的有機肥的制備方法,按照如下步驟進行:
(1)按照重量份數(shù),取白芷渣20份,金銀花渣20份,蟬蛻渣20份,花生粕20份,豆粕20份,泥炭土15份,苧麻纖維7份,大麻纖維8份,混合加入處理槽,調節(jié)干濕度,使之控制在50%;
(2)利用鍋爐加熱,經過夾層內導熱油傳導將處理槽內的溫度快速升高到85℃并保持2小時,然后停止加熱,讓其溫度保持在70℃,同時處理槽內配套的攪拌設備間歇性的攪拌,在處理內運行11h;
(3)在處理槽內運行出來的半成品,送至具有防菌功能的二次處理槽中,加入綠色木霉菌制劑4份,混勻,堆放3天,期間通過加壓打氣和翻堆的方式,進行自然降溫和二次完全處理;
(4)完全處理的成品,進行廠內成品檢測合格后,采用自動篩選、稱重、打包,堆放到成品庫。
實施例2
一種節(jié)能環(huán)保的有機肥,由如下重量份數(shù)的原料制成:葛根渣15份,柴胡渣15份,芝麻渣30份,泥炭土10份,劍麻纖維10份,康氏木霉菌制劑3份。所述康氏木霉菌制劑中活菌的含量為1x108cfu/g。
上述節(jié)能環(huán)保的有機肥的制備方法,按照如下步驟進行:
(1)按照重量份數(shù),取葛根渣15份,柴胡渣15份,芝麻渣30份,泥炭土10份,劍麻纖維10份,混合加入處理槽,調節(jié)干濕度,使之控制在40%;
(2)利用鍋爐加熱,經過夾層內導熱油傳導將處理槽內的溫度快速升高到80℃并保持1小時,然后停止加熱,讓其溫度保持在65℃,同時處理槽內配套的攪拌設備間歇性的攪拌,在處理內運行10h;
(3)在處理槽內運行出來的半成品,送至具有防菌功能的二次處理槽中,加入康氏木霉菌制劑3份,混勻,堆放3天,期間通過加壓打氣和翻堆的方式,進行自然降溫和二次完全處理;
(4)完全處理的成品,進行廠內成品檢測合格后,采用自動篩選、稱重、打包,堆放到成品庫。
實施例3
一種節(jié)能環(huán)保的有機肥,由如下重量份數(shù)的原料制成:陳皮渣40份,木香渣40份,胡麻渣50份,泥炭土20份,椰棕纖維10份,大豆纖維10份,枯草芽孢桿菌制劑5份。所述枯草芽孢桿菌制劑中活菌的含量為3x108cfu/g。
上述節(jié)能環(huán)保的有機肥的制備方法,按照如下步驟進行:
(1)按照重量份數(shù),取陳皮渣40份,木香渣40份,胡麻渣50份,泥炭土20份,椰棕纖維10份,大豆纖維10份,混合加入處理槽,調節(jié)干濕度,使之控制在60%;
(2)利用鍋爐加熱,經過夾層內導熱油傳導將處理槽內的溫度快速升高到95℃并保持3小時,然后停止加熱,讓其溫度保持在75℃,同時處理槽內配套的攪拌設備間歇性的攪拌,在處理內運行12h;
(3)在處理槽內運行出來的半成品,送至具有防菌功能的二次處理槽中,加入枯草芽孢桿菌制劑5份,混勻,堆放4天,期間通過加壓打氣和翻堆的方式,進行自然降溫和二次完全處理;
(4)完全處理的成品,進行廠內成品檢測合格后,采用自動篩選、稱重、打包,堆放到成品庫。
實施例4
一種節(jié)能環(huán)保的有機肥,由如下重量份數(shù)的原料制成:黨參渣20份,甘草渣15份,棉籽餅20份,蒼耳渣25份,泥炭土12份,樹皮纖維20份,迪茨氏菌制劑3份。所述迪茨氏菌制劑中活菌的含量為2x108cfu/g。
上述節(jié)能環(huán)保的有機肥的制備方法,按照如下步驟進行:
(1)按照重量份數(shù),取黨參渣20份,甘草渣15份,棉籽餅20份,蒼耳渣25份,泥炭土12份,樹皮纖維20份,混合加入處理槽,調節(jié)干濕度,使之控制在45%;
(2)利用鍋爐加熱,經過夾層內導熱油傳導將處理槽內的溫度快速升高到82℃并保持3小時,然后停止加熱,讓其溫度保持在75℃,同時處理槽內配套的攪拌設備間歇性的攪拌,在處理內運行10h;
(3)在處理槽內運行出來的半成品,送至具有防菌功能的二次處理槽中,加入迪茨氏菌制劑3份,混勻,堆放4天,期間通過加壓打氣和翻堆的方式,進行自然降溫和二次完全處理;
(4)完全處理的成品,進行廠內成品檢測合格后,采用自動篩選、稱重、打包,堆放到成品庫。
實施例5
一種節(jié)能環(huán)保的有機肥,由如下重量份數(shù)的原料制成:陳皮渣40份,木香渣40份,胡麻渣50份,泥炭土20份,椰棕纖維10份,大豆纖維10份,花花柴6份,枯草芽孢桿菌制劑5份。所述枯草芽孢桿菌制劑中活菌的含量為3x108cfu/g。
上述節(jié)能環(huán)保的有機肥的制備方法,按照如下步驟進行:
(1)按照重量份數(shù),取陳皮渣40份,木香渣40份,胡麻渣50份,泥炭土20份,椰棕纖維10份,大豆纖維10份,花花柴6份,混合加入處理槽,調節(jié)干濕度,使之控制在60%;
(2)利用鍋爐加熱,經過夾層內導熱油傳導將處理槽內的溫度快速升高到95℃并保持3小時,然后停止加熱,讓其溫度保持在75℃,同時處理槽內配套的攪拌設備間歇性的攪拌,在處理內運行12h;
(3)在處理槽內運行出來的半成品,送至具有防菌功能的二次處理槽中,加入枯草芽孢桿菌制劑5份,混勻,堆放4天,期間通過加壓打氣和翻堆的方式,進行自然降溫和二次完全處理;
(4)完全處理的成品,進行廠內成品檢測合格后,采用自動篩選、稱重、打包,堆放到成品庫。
實施例6
一種節(jié)能環(huán)保的有機肥,由如下重量份數(shù)的原料制成:葛根渣15份,柴胡渣15份,芝麻渣30份,泥炭土10份,劍麻纖維10份,康氏木霉菌制劑3份,短喙塔蘚10份。所述康氏木霉菌制劑中活菌的含量為1x108cfu/g。
上述節(jié)能環(huán)保的有機肥的制備方法,按照如下步驟進行:
(1)按照重量份數(shù),取葛根渣15份,柴胡渣15份,芝麻渣30份,泥炭土10份,劍麻纖維10份,短喙塔蘚10份,混合加入處理槽,調節(jié)干濕度,使之控制在40%;
(2)利用鍋爐加熱,經過夾層內導熱油傳導將處理槽內的溫度快速升高到80℃并保持1小時,然后停止加熱,讓其溫度保持在65℃,同時處理槽內配套的攪拌設備間歇性的攪拌,在處理內運行10h;
(3)在處理槽內運行出來的半成品,送至具有防菌功能的二次處理槽中,加入康氏木霉菌制劑3份,混勻,堆放3天,期間通過加壓打氣和翻堆的方式,進行自然降溫和二次完全處理;
(4)完全處理的成品,進行廠內成品檢測合格后,采用自動篩選、稱重、打包,堆放到成品庫。
對比例1
一種節(jié)能環(huán)保的有機肥,由如下重量份數(shù)的原料制成:白芷渣20份,金銀花渣20份,蟬蛻渣20份,花生粕20份,豆粕20份,苧麻纖維7份,大麻纖維8份,綠色木霉菌制劑4份。所述綠色木霉菌制劑中活菌的含量為3x108cfu/g。
上述節(jié)能環(huán)保的有機肥的制備方法,按照如下步驟進行:
(1)按照重量份數(shù),取白芷渣20份,金銀花渣20份,蟬蛻渣20份,花生粕20份,豆粕20份,苧麻纖維7份,大麻纖維8份,混合加入處理槽,調節(jié)干濕度,使之控制在50%;
(2)利用鍋爐加熱,經過夾層內導熱油傳導將處理槽內的溫度快速升高到85℃并保持2小時,然后停止加熱,讓其溫度保持在70℃,同時處理槽內配套的攪拌設備間歇性的攪拌,在處理內運行11h;
(3)在處理槽內運行出來的半成品,送至具有防菌功能的二次處理槽中,加入綠色木霉菌制劑4份,混勻,堆放3天,期間通過加壓打氣和翻堆的方式,進行自然降溫和二次完全處理;
(4)完全處理的成品,進行廠內成品檢測合格后,采用自動篩選、稱重、打包,堆放到成品庫。
對比例2
一種節(jié)能環(huán)保的有機肥,由如下重量份數(shù)的原料制成:葛根渣15份,柴胡渣15份,芝麻渣30份,泥炭土10份,劍麻纖維10份。
上述節(jié)能環(huán)保的有機肥的制備方法,按照如下步驟進行:
(1)按照重量份數(shù),取葛根渣15份,柴胡渣15份,芝麻渣30份,泥炭土10份,劍麻纖維10份,混合加入處理槽,調節(jié)干濕度,使之控制在40%;
(2)利用鍋爐加熱,經過夾層內導熱油傳導將處理槽內的溫度快速升高到80℃并保持1小時,然后停止加熱,讓其溫度保持在65℃,同時處理槽內配套的攪拌設備間歇性的攪拌,在處理內運行10h;
(3)在處理槽內運行出來的半成品,送至具有防菌功能的二次處理槽中,堆放3天,期間通過加壓打氣和翻堆的方式,進行自然降溫和二次完全處理;
(4)完全處理的成品,進行廠內成品檢測合格后,采用自動篩選、稱重、打包,堆放到成品庫。
對比例3
一種節(jié)能環(huán)保的有機肥,由如下重量份數(shù)的原料制成:陳皮渣40份,木香渣40份,胡麻渣50份,泥炭土20份,枯草芽孢桿菌制劑5份。所述枯草芽孢桿菌制劑中活菌的含量為3x108cfu/g。
上述節(jié)能環(huán)保的有機肥的制備方法,按照如下步驟進行:
(1)按照重量份數(shù),取陳皮渣40份,木香渣40份,胡麻渣50份,泥炭土20份,混合加入處理槽,調節(jié)干濕度,使之控制在60%;
(2)利用鍋爐加熱,經過夾層內導熱油傳導將處理槽內的溫度快速升高到95℃并保持3小時,然后停止加熱,讓其溫度保持在75℃,同時處理槽內配套的攪拌設備間歇性的攪拌,在處理內運行12h;
(3)在處理槽內運行出來的半成品,送至具有防菌功能的二次處理槽中,加入枯草芽孢桿菌制劑5份,混勻,堆放4天,期間通過加壓打氣和翻堆的方式,進行自然降溫和二次完全處理;
(4)完全處理的成品,進行廠內成品檢測合格后,采用自動篩選、稱重、打包,堆放到成品庫。
應用實施例:選取玉米種植田,土壤含水量(水:干土)為35.80%,ph6.87,土壤有機質含量32.0g/kg,nh4+-n3.8mg/kg,no3--n51.6mg/kg,有效磷566.0mg/kg,速效鉀998.0mg/kg,種植玉米前,將土深耕35cm,每畝分別施用實施例1-6及對比例1-3的肥料80kg,收獲時,統(tǒng)計畝產量,第二年種植玉米,不補充肥料,統(tǒng)計畝產量,結果見表1。
表1
由表1可以看出,實施例1-6的第一年平均畝產量和第二年平均畝產量均比對比例1-3的高,對比例與實施例1-3相比,其他條件一樣,分別少加入了泥炭土,康氏木霉菌制劑,榨油渣,證明這些組分物質對于作物增產具有關鍵作用;實施例5-6的第一年平均畝產量和第二年平均畝產量高于實施例1-3,且第二年平均畝產量不降低,證明其具有長期保持肥效的作用,因為其分別加入了關鍵物質花花柴和短喙塔蘚。
以上配方配比以及工藝的實施例只是闡述了本發(fā)明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發(fā)明不受上述工藝和配比的實施限制,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下,本發(fā)明還可以做出各種修改和變換。因此這些變化和改變都屬于本發(fā)明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