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熱彎玻璃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熱彎成型模具及熱彎設備。
背景技術:
隨著工業水平的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市場對于玻璃屏幕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目前市場上出現了采用2.5D屏幕、3D屏幕等非平面玻璃屏幕的手機,相對于傳統的平面玻璃屏幕而言,非平面玻璃屏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機身的外形美觀程度以及提升了用戶在使用屏幕觸屏操作時的體驗。
非平面玻璃屏幕指的是其中間區域為一平面或弧面,其邊緣部分采用弧面過渡。例如,2.5D屏幕是在玻璃的中心有一個平面的區域,周邊則弧面過度,也就是在平面玻璃的基礎上對邊緣進行了弧度處理;3D屏幕的中間區域可以采用平面或弧面,邊緣區域采用弧形設計。
非平面玻璃屏幕的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而現有的非平面玻璃屏幕制備一般采用冷加工方式,通常對平面玻璃的邊緣進行研磨拋光而獲得弧面邊緣;采用冷加工制備方式易使加工獲得非平面玻璃屏幕上出現細小的裂紋,極大地影響了非平面玻璃屏幕制備的良品率。
非平面玻璃還可以采用熱彎工藝制成,然而現有技術中采用該技術制成的非平面玻璃常應用于現代建筑門窗、魚缸、餐臺、陽臺等;而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的非平面玻璃屏幕相對于門窗、魚缸等非平面玻璃,其厚度更薄,采用現有的熱彎工藝制成電子產品的非平面玻璃屏幕的產品容易出現翹角、面壓印、面不平等現象,其不良率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熱彎成型模具及熱彎設備,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電子產品的非平面玻璃屏幕不良率高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熱彎成型模具,包括第一模體、第二模體、模具鑲件和受力壓件;
所述第一模體靠近所述第二模體的一面設置有第一成型面;
所述第二模體設置有容納所述模具鑲件的鑲件凹槽,且所述模具鑲件能夠隨所述第二模體沿開模方向移動;所述第二模體靠近所述第一模體的一面與所述模具鑲件靠近所述第一模體的一面能夠形成連續的第二成型面;所述第一成型面與所述第二成型面相配合;
所述受力壓件與所述第二模體連接;所述受力壓件能夠隨所述第二模體沿開模方向移動,所述第二模體能夠隨所述受力壓件沿合模方向移動;
所述模具鑲件設置在所述受力壓件與所述第二模體之間。
進一步地,所述的熱彎成型模具還包括定位中框;所述定位中框設置在所述第一模體和所述第二模體之間;
所述定位中框用于定位放置在所述第一成型面與所述第二成型面之間的待加工產品。
進一步地,所述定位中框呈環形,所述第一模體為凸模;所述定位中框外套在所述凸模的周邊,且所述定位中框高于所述凸模。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模體隨所述受力壓件沿合模方向移動至預設位置時,所述受力壓件與所述模具鑲件壓合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鑲件凹槽沿開模方向兩端開口;所述第二模體靠近所述第一模體一面具有凹槽凸臺,所述凹槽凸臺設置在所述鑲件凹槽內;
所述模具鑲件設置有鑲件掛耳;所述鑲件掛耳能夠與所述凹槽凸臺配合連接,以使所述模具鑲件隨所述第二模體沿開模方向移動。
進一步地,所述受力壓件設置在所述鑲件凹槽內;所述受力壓件能夠與所述凹槽凸臺配合連接,以使所述受力壓件隨所述第二模體沿開模方向移動,所述第二模體隨所述受力壓件沿合模方向移動。
進一步地,所述模具鑲件包括鑲件本體和所述鑲件掛耳;
所述鑲件本體遠離所述受力壓件的一面為所述第二成型面的一部分;
所述鑲件掛耳固定連接在所述鑲件本體靠近所述受力壓件的一面,且所述鑲件掛耳凸出于所述鑲件本體能夠與所述凹槽凸臺配合連接;
沿開模方向,所述鑲件本體的厚度不小于所述凹槽凸臺的厚度。
進一步地,所述受力壓件設置有受力凹槽;所述受力凹槽沿所述受力壓件的厚度方向延伸且兩端開口;所述鑲件掛耳設置在所述受力凹槽內;
沿開模方向,所述受力壓件的厚度不小于所述鑲件掛耳的厚度。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成型面的中心為平面,且所述第一成型面沿長度方向和/或寬度方向的一端或者兩端為弧面;所述第二成型面的中心為平面,且所述第二成型面沿長度方向和/或寬度方向的一端或者兩端為弧面;
或者,所述第一成型面和所述第二成型面均為弧面。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熱彎設備,包括所述的熱彎成型模具。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熱彎成型模具及熱彎設備,包括第一模體、第二模體、模具鑲件和受力壓件;其中,第一模體靠近第二模體的一面設置有第一成型面,第二模體靠近第一模體的一面與模具鑲件靠近第一模體的一面能夠形成連續的第二成型面,第一成型面與第二成型面之間用于加工玻璃等待加工產品;在加工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的非平面玻璃屏幕時,可以令第二模體沿開模方向移動,以使受力壓件和模具鑲件隨第二模體沿開模方向移動,以打開模具,將玻璃等待加工產品放置在第一模體的第一成型面上;之后合模,以將待加工產品壓接在模具鑲件與第一模體之間,以使模具鑲件固定待加工產品的中間區域;再通過令受力壓件沿合模方向移動,以使第二模體隨受力壓件沿合模方向移動將待加工產品的邊緣區域壓制成型。通過使模具鑲件與第二模體能夠相對獨立運動,以令待加工產品的中間區域在熱彎成型過程中受到模具鑲件的作用力基本不產生變形,以及令加工產品的邊緣區域在熱彎成型過程中受到第二模體的作用力熱彎變形,形成非平面玻璃屏幕產品,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極大提高了非平面玻璃屏幕的成型率,改善了非平面玻璃屏幕的面壓印、面不平、翹角等不良缺陷。此外,本模具還便于機器人、機械手實施合模、開模操作,有利于非平面玻璃屏幕的自動化加工生產。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熱彎成型模具的爆炸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熱彎成型模具的剖視圖(熱彎成型前);
圖3為圖2所示的熱彎成型模具的A區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熱彎成型模具的剖視圖(熱彎成型后,圖2的剖視方向與圖4的剖視方向垂直);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熱彎成型模具的第二模體、模具鑲件和受力壓件的裝配立體圖。
圖標:1-第一模體;2-第二模體;21-凹槽凸臺;3-模具鑲件;31-鑲件掛耳;32-鑲件本體;4-受力壓件;41-受力凹槽;5-定位中框;6-待加工產品;7-驅動柱。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實施例一
參見圖1-圖5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熱彎成型模具;圖1為本實施例提供的熱彎成型模具的爆炸圖;圖2為本實施例提供的熱彎成型模具的剖視圖(熱彎成型前);圖3為圖2所示的熱彎成型模具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4為本實施例提供的熱彎成型模具的剖視圖(熱彎成型后);圖5為本實施例提供的熱彎成型模具的第二模體、模具鑲件和受力壓件的裝配立體圖;其中,圖2的剖視方向與圖4的剖視方向垂直。
參見圖1-圖5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熱彎成型模具,適用于手動生產和自動化生產,尤其適用于自動化生產,包括第一模體1、第二模體2、模具鑲件3和受力壓件4。可選地,第一模體1、第二模體2、模具鑲件3的材質為實木,受力壓件4的材質為鑄鐵、鋼等金屬材質。
第一模體1靠近第二模體2的一面設置有第一成型面。
第二模體2設置有容納模具鑲件3的鑲件凹槽(圖中未標注),且模具鑲件3能夠隨第二模體2沿開模方向移動;第二模體2靠近第一模體1的一面與模具鑲件3靠近第一模體1的一面能夠形成連續的第二成型面;第一成型面與第二成型面相配合;可選地,模具鑲件3靠近第一模體1的一面位于第二成型面的中間區域,第二模體2靠近第一模體1的一面位于第二成型面的邊緣區域。其中,第一成型面與第二成型面之間用于放置待加工產品6,第一成型面和第二成型面與加工后產品的相應的兩面相匹配,即待加工產品6經熱彎成型模具熱壓后形成加工后的產品。加工后的產品例如為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的非平面玻璃屏幕。此外,第二模體2的鑲件凹槽還具有定位模具鑲件3的作用。
受力壓件4與第二模體2連接;受力壓件4能夠隨第二模體2沿開模方向移動,第二模體2能夠隨受力壓件4沿合模方向移動;例如,受力壓件4通過手動或者自動方式獲得沿合模方向移動的力,能夠將該力相對均勻的傳遞給第二模體2,以使第二模體2合模熱彎待加工產品6。
模具鑲件3設置在受力壓件4與第二模體2之間。
本實施例中所述熱彎成型模具,包括第一模體1、第二模體2、模具鑲件3和受力壓件4;其中,第一模體1靠近第二模體2的一面設置有第一成型面,第二模體2靠近第一模體1的一面與模具鑲件3靠近第一模體1的一面能夠形成連續的第二成型面,第一成型面與第二成型面之間用于加工玻璃等待加工產品6;在加工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的非平面玻璃屏幕時,可以令第二模體2沿開模方向移動,以使受力壓件4和模具鑲件3隨第二模體2沿開模方向移動,以打開模具,將玻璃等待加工產品6放置在第一模體1的第一成型面上;之后合模,以將待加工產品6壓接在模具鑲件3與第一模體1之間,以使模具鑲件3固定待加工產品6的中間區域;再通過令受力壓件4沿合模方向移動,以使第二模體2隨受力壓件4沿合模方向移動將待加工產品6的邊緣區域壓制成型。通過使模具鑲件3與第二模體2能夠相對獨立運動,以令待加工產品6的中間區域在熱彎成型過程中受到模具鑲件3的作用力基本不產生變形,以及令加工產品的邊緣區域在熱彎成型過程中受到第二模體2的作用力熱彎變形,形成非平面玻璃屏幕產品,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極大提高了非平面玻璃屏幕的成型率,改善了非平面玻璃屏幕的面壓印、面不平、翹角等不良缺陷。此外,本模具還便于機器人、機械手實施合模、開模操作,有利于非平面玻璃屏幕的自動化加工生產。
通過采用自動化機器人取放玻璃產品,可以節省人力,提高產能和良率。本模具便于機器人、機械手實施合模、開模操作,例如可以為通過機械手夾持第二模體2,令第二模體2沿開模方向移動,從而使受力壓件4和模具鑲件3隨第二模體2沿開模方向移動,以實現打開模具;之后,通過人工或者機械手將玻璃等待加工產品6放置在第一模體1的第一成型面上;然后,機械手夾持第二模體2沿合模方向移動合模,受力壓件4和模具鑲件3因重力隨第二模體2移動,以將待加工產品6壓接在模具鑲件3與第一模體1之間,以使模具鑲件3固定待加工產品6的中間區域,此時,第二模體2與尚未熱彎成型的待加工產品6的邊緣區域接觸;再后,通過機器人或機械手等令受力壓件4沿合模方向移動,以使第二模體2隨受力壓件4沿合模方向移動將待加工產品6的邊緣區域壓制成型。其中,機器人或機械手可通過驅動柱7令受力壓件4沿合模方向移動。
為了使熱彎成型模具更加適合自動化加工生產,可選地,熱彎成型模具還包括定位中框5;定位中框5設置在第一模體1和第二模體2之間。
定位中框5用于定位放置在第一成型面與第二成型面之間的待加工產品6。通過定位中框5,以提高機械手吸取、夾取的玻璃等待加工產品6放置在預設位置的準確率,如機械手通過吸盤將玻璃放置在第一成型面上。
可選地,定位中框5呈環形,第一模體1為凸模;定位中框5外套在凸模的周邊,且定位中框5高于凸模。也即定位中框5的環形空腔的截面與待加工產品6的形狀相適應。
本實施例的可選方案中,第二模體2隨受力壓件4沿合模方向移動至預設位置時,受力壓件4與模具鑲件3壓合連接。該預設位置例如可以為第一模體1與第二模體2熱彎待加工產品6至成型的位置,通過受力壓件4與模具鑲件3壓合連接,以使通過受力壓件4傳遞的力可以作用在熱彎成型后的加工產品的中間區域和邊緣區域,也即受力壓件4將作用力傳遞給第一成型面與第二成型面,以使加工產品在退溫過程中減少成型后的產品變形程度,改善產品的彎片現象。
本實施例的可選方案中,鑲件凹槽沿開模方向兩端開口;第二模體2靠近第一模體1一面具有凹槽凸臺21,凹槽凸臺21設置在鑲件凹槽內;凹槽凸臺21可以呈環形,也可以為一個凸條或者相對應的兩個凸條。圖1-圖5所示的凹槽凸臺21為沿第二模體2長度方向的兩個凸條。可選地,凹槽凸臺21遠離受力壓件4的一面的部分或者全部為第二成型面的一部分。
模具鑲件3設置有鑲件掛耳31;鑲件掛耳31能夠與凹槽凸臺21配合連接,以使模具鑲件3隨第二模體2沿開模方向移動。通過鑲件掛耳31以使模具鑲件3懸掛在第二模體2上,以使模具鑲件3隨第二模體2沿開模方向移動。
本實施例的可選方案中,受力壓件4設置在鑲件凹槽內;受力壓件4能夠與凹槽凸臺21配合連接,以使受力壓件4隨第二模體2沿開模方向移動,第二模體2隨受力壓件4沿合模方向移動,以簡化熱彎成型模具的結構。
本實施例的可選方案中,模具鑲件3包括鑲件本體32和鑲件掛耳31。
鑲件本體32遠離受力壓件4的一面為第二成型面的一部分。
鑲件掛耳31固定連接在鑲件本體32靠近受力壓件4的一面,且鑲件掛耳31凸出于鑲件本體32能夠與凹槽凸臺21配合連接。
沿開模方向,鑲件本體32的厚度不小于凹槽凸臺21的厚度。優選地,鑲件本體32的厚度大于凹槽凸臺21的厚度,以使第二模體2隨受力壓件4沿合模方向移動至預設位置時受力壓件4更加容易與模具鑲件3壓合連接。
進一步地,受力壓件4設置有受力凹槽41;受力凹槽41沿受力壓件4的厚度方向延伸且兩端開口;鑲件掛耳31設置在受力凹槽41內。
沿開模方向,受力壓件4的厚度不小于鑲件掛耳31的厚度。
如圖2、3所示,待加工產品6熱彎成型前,模具鑲件3與第一模體1之間固定待加工產品6的中間區域,此時受力壓件4與模具鑲件3間隔設置。
如圖4所示,待加工產品6熱彎成型后,第二模體2靠近第一模體1的一面與模具鑲件3靠近第一模體1的一面能夠形成連續的第二成型面,第一成型面與第二成型面之間固定熱彎成型后的加工產品,此時受力壓件4與模具鑲件3接觸。
本實施例的可選方案中,第一成型面的中心為平面,且第一成型面沿長度方向和/或寬度方向的一端或者兩端為弧面;也就是說,第一成型面的中心為平面,第一成型面的四個周邊中的一邊、兩邊、三邊或者四邊為弧面。
具體而言,第一成型面的中心為平面,第一成型面沿長度方向的一端或者兩端為弧面;
或者,第一成型面的中心為平面,第一成型面沿寬度方向的一端或者兩端為弧面;
或者,第一成型面的中心為平面,第一成型面沿長度方向的一端為弧面,且第一成型面沿寬度方向的一端為弧面;
或者,第一成型面的中心為平面,第一成型面沿長度方向的兩端為弧面,且第一成型面沿寬度方向的一端為弧面;
或者,第一成型面的中心為平面,第一成型面沿長度方向的一端為弧面,且第一成型面沿寬度方向的兩端為弧面;
或者,第一成型面的中心為平面,第一成型面沿長度方向的兩端為弧面,且第一成型面沿寬度方向的兩端為弧面。
進一步地,第二成型面的中心為平面,且第二成型面沿長度方向和/或寬度方向的一端或者兩端為弧面。也就是說,第二成型面的中心為平面,第二成型面的四個周邊中的一邊、兩邊、三邊或者四邊為弧面。
具體而言,第二成型面的中心為平面,第二成型面沿長度方向的一端或者兩端為弧面;
或者,第二成型面的中心為平面,第二成型面沿寬度方向的一端或者兩端為弧面;
或者,第二成型面的中心為平面,第二成型面沿長度方向的一端為弧面,且第二成型面沿寬度方向的一端為弧面;
或者,第二成型面的中心為平面,第二成型面沿長度方向的兩端為弧面,且第二成型面沿寬度方向的一端為弧面;
或者,第二成型面的中心為平面,第二成型面沿長度方向的一端為弧面,且第二成型面沿寬度方向的兩端為弧面;
或者,第二成型面的中心為平面,第二成型面沿長度方向的兩端為弧面,且第二成型面沿寬度方向的兩端為弧面。
本實施例的可選方案中,第一成型面和第二成型面均為弧面。
為了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實施例,以下簡述熱彎成型模具應用于自動化設備的操作步驟:
a.把作為下模的第一模體1清潔干凈。
b.再把定位中框5套放在第一模體1上。
c.把清潔干凈的玻璃板材放在第一模體1上。
d.蓋上由受力壓件4、模具鑲件3和第二模體2組成的上模具三件套,放在自動化設備入口處,開啟自動化機器人運行。
實施例二
實施例二提供了一種熱彎設備,該實施例包括實施例一所述的熱彎成型模具,實施例一所公開的熱彎成型模具的技術特征也適用于該實施例,實施例一已公開的熱彎成型模具的技術特征不再重復描述。
本實施例提供的熱彎設備,包括熱彎成型模具。所述熱彎設備例如可以為熱彎爐、推動式隧道爐、真空退火爐等。該熱彎設備通過熱彎成型模具熱彎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的非平面玻璃屏幕,其成品率較高,缺陷較少,還可以采用自動化機器人取放玻璃產品,以節省人力,提高產能和良率。
本實施例中所述熱彎設備具有實施例一所述熱彎成型模具的優點,實施例一所公開的所述熱彎成型模具的優點在此不再重復描述。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