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肥料生產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生產有機肥的預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社會發展到今天,人們面臨著環保形勢嚴峻、資源緊張的難題,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在產生著大量的垃圾,而垃圾處理又因數量巨大,成份復雜,污染環境而成為世界難題。傳統的城鄉廢棄物處理方法主要以填埋、堆肥、焚燒為主;也有采用酸、堿和酶催化等水解工藝的,但是這些方法和技術沒有充分利用生物質及廢棄物,而且還容易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
公知的利用生活垃圾生產有機復合肥的方法主要是選取垃圾中的有機物細化成顆粒,加入添加劑硫酸和磷化物混合后進行熟化處理,目前,公知的有機垃圾處理和有機肥發酵對原材料都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往往長期使用固定的幾種有機原料,特別在對有害細菌的處理上往往需要專業設備,其技術工藝不具備比較廣泛的適應性;公知的生物類垃圾處理在高纖維質垃圾的種類方面還沒有更高效的辦法,如草坪草、樹枝葉、作物秸桿等,通常還是采用填埋、燃燒等方式處理的,并沒能充分體現出這些垃圾的再生價值。此外,在有機肥的生產過程中需要對原料進行預處理,預處理的過程往往采用堆垛的方式,雖然生產成本低,但是反應時間長,且反應條件不能有效控制,造成預處理發酵的有機物的品種不可控,影響有機肥的效能。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了一種生產有機肥的預處理裝置,該裝置結構簡單合理,能夠實現溫度濕度的精確控制,提高有機肥的生產效率,提升成品的質量。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生產有機肥的預處理裝置,包括粉碎發酵筒和碾壓機,所述的粉碎發酵筒包括筒架、翻轉軸、齒狀粉碎輪和螺旋粉碎機,所述的碾壓機包括輸送帶、上碾壓輥和下碾壓輥,所述的粉碎發酵筒通過翻轉軸安裝在筒架上,所述的翻轉軸與翻轉電機連接,能夠實現粉碎發酵筒的翻轉,所述的粉碎發酵筒的筒壁為雙層壁,粉碎發酵筒的內壁上設置有液體出口,所述的粉碎發酵筒內設置有齒狀粉碎輪和螺旋粉碎機,所述的齒狀粉碎輪包括第一齒狀粉碎輪和第二齒狀粉碎輪,所述的螺旋粉碎機包括第一螺旋粉碎機和第二螺旋粉碎機,所述的第一齒狀粉碎輪設置在第一螺旋粉碎機和第二螺旋粉碎機之間,所述的粉碎發酵筒的端部設置有出料閥,所述的出料閥外安裝有出料管,所述的出料管與所述的粉碎發酵筒可拆卸連接,所述的出料管的下方設置有碾壓機,所述的輸送帶設置于上碾壓輥和下碾壓輥之間,所述的粉碎發酵筒內壁上安裝有加熱片,所述的粉碎發酵筒中設置有溫度傳感器和濕度傳感器,所述的粉碎發酵筒上設置有可啟閉的進風口和出風口,用于冷卻風的進出,所述的第一齒狀粉碎輪和第二齒狀粉碎輪都為兩個。
其中所述的碾壓機設置在機架上。
其中兩個所述的第一齒狀粉碎輪相互嚙合。
其中兩個所述的第二齒狀粉碎輪相互嚙合。
其中所述的溫度傳感器和濕度傳感器都為控制系統連接。
其中所述的翻轉電機與控制系統連接。
其中所述的上碾壓輥和下碾壓輥的轉動頻率相同。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齒狀粉碎輪和螺旋粉碎機的設置,使得原料能夠更有效的粉碎,齒狀粉碎輪和螺旋粉碎機的攪拌方向不同,實現了對原料的多維度的粉碎,同時,齒狀粉碎輪和螺旋粉碎機交錯設置,能夠最大程度的提高粉碎效率;
(2)翻轉電機和翻轉軸的設置,使得粉碎攪拌筒能夠翻轉,對原料進行初步粉碎后,將粉碎發酵筒進行180度翻轉,將原料由底部再次變為頂部,實現再次粉碎攪拌,多次翻轉粉碎攪拌后,原料的粉碎效果更好,此外,還能夠實現原料在粉碎發酵筒中進行發酵,在粉碎完成后,翻轉電機帶動粉碎發酵筒進行90度旋轉,粉碎后的物料在其中進行發酵,發酵的速度更快,反應更為徹底;
(4)粉碎發酵筒中的加熱片輸出功率可調節,能夠進出冷卻氣和液體,能夠實現粉碎發酵筒度的溫度和濕度的調節檢測,保證微生物的發酵效率;
(5)碾壓機的設置,一方面實現了物料的輸送,另一方面能夠進一步提高發酵反應的速度,提高肥料的效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生產有機肥的預處理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
1——粉碎發酵筒;
2——第二齒狀粉碎輪;
3——第二螺旋粉碎機;
4——第一齒狀粉碎輪;
5——第一螺旋粉碎機;
6——液體出口;
7——雙層壁;
8——翻轉軸;
9——筒架;
10——出料閥;
11——出料管;
12——機架;
13——上碾壓輥;
14——下碾壓輥;
15——輸送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作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生產有機肥的預處理裝置,包括粉碎發酵筒1和碾壓機,粉碎發酵筒1包括筒架9、翻轉軸8、齒狀粉碎輪2,4和螺旋粉碎機3,5,其中碾壓機包括輸送帶15、上碾壓輥13和下碾壓輥14,粉碎發酵筒1通過翻轉軸8安裝在筒架9上,翻轉軸8與翻轉電機連接,能夠實現粉碎發酵筒1的翻轉,粉碎發酵筒1的筒壁為雙層壁7,粉碎發酵筒1的內壁上設置有液體出口6,粉碎發酵筒1內設置有齒狀粉碎輪2,4和螺旋粉碎機3,5,齒狀粉碎輪包括第一齒狀粉碎輪4和第二齒狀粉碎輪2,螺旋粉碎機包括第一螺旋粉碎機5和第二螺旋粉碎機3,第一齒狀粉碎輪4設置在第一螺旋粉碎機5和第二螺旋粉碎機3之間,粉碎發酵筒1的端部設置有出料閥10,出料閥10外安裝有出料管11,出料管11與粉碎發酵筒可拆卸連接,出料管11的下方設置有碾壓機,輸送帶15設置于上碾壓輥13和下碾壓輥14之間,粉碎發酵筒1內壁上安裝有加熱片,粉碎發酵筒1中設置有溫度傳感器和濕度傳感器,粉碎發酵筒1上設置有可啟閉的進風口和出風口,用于冷卻風的進出,第一齒狀粉碎輪4和第二齒狀粉碎輪2都為兩個。
其中碾壓機設置在機架12上。
其中兩個第一齒狀粉碎輪4相互嚙合。
其中兩個第二齒狀粉碎輪2相互嚙合。
其中溫度傳感器和濕度傳感器都為控制系統連接。
其中翻轉電機與控制系統連接。
其中上碾壓輥13和下碾壓輥14的轉動頻率相同。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為:
秸稈等原料由進料口進入粉碎發酵筒1,將進料口關閉,啟動齒狀切割輪2,4和螺旋粉碎機3,5,秸稈等原料依次經過第一螺旋粉碎機5、第一齒狀粉碎輪4、第二螺旋粉碎機3和第二齒狀粉碎輪2,落入粉碎發酵筒1的下部,然后啟動翻轉電機,將粉碎發酵筒1翻轉180度后,底部變為頂部,再次啟動齒狀切割輪2,4和螺旋粉碎機3,5,翻轉多次后,秸稈等原料粉碎到合格目數,關閉齒狀切割輪2,4和螺旋粉碎機3,5,翻轉電機將粉碎發酵筒1翻轉90度,粉碎發酵筒1呈水平狀態,進入發酵模式,加熱片工作,液體出口6中通入水,使得粉碎發酵筒1達到預發酵的溫度和濕度,預發酵完成后,翻轉電機工作,將粉碎發酵筒1翻轉180度后,進行一次高溫發酵,調節加熱片的功率,使得粉碎發酵筒1的溫度升高,一次高溫發酵完成后,翻轉電機再次工作,將粉碎發酵筒1翻轉180度后,繼續調節加熱片的功率,通入冷卻氣體,到達合適的溫度和濕度后,進行二次功能發酵,發酵完成后,預處理過程結束。
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實例性的描述,顯然本實用新型具體實現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實用新型的方法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改進,或未經改進直接應用于其他場合的,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