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爐窯,特別涉及一種池壁板磚水包。
背景技術:
1、玻璃在窯內進行燒制時,會對爐窯進行封窯,當要開窯時,會通過取出隙磚的方式,露出縫隙,進而便于取下剩下窯磚,但是現有的取隙磚的過程中會由于在敲擊隙磚的過程中,會導致磚屑掉落,磚屑會影響玻璃的燒制,導致玻璃質量下降。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池壁板磚水包,旨在取隙磚的過程中避免磚屑掉落影響玻璃質量。
2、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池壁板磚水包,包括:
3、阻擋組件,所述阻擋組件貫穿窯壁,且位于隙磚靠近窯中心一側;
4、液體循環組件,所述液體循環組件連接所述阻擋組件;
5、其中,所述阻擋組件內設置供液體流動的管道。
6、可選地,所述阻擋組件包括第一管道結構與第二管道結構,伸入窯內的所述第一管道結構與伸入窯內的所述第二管道結構連接,伸出窯外的所述第一管道結構與伸出窯外的所述第二管道結構均與所述液體循環組件連接。
7、可選地,所述第一管道結構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與第三管道,所述第一管道設于所述隙磚一側,所述第一管道與所述第二管道連接,所述第二管道貫穿窯壁,且連接所述第三管道,所述第三管道連接所述液體循環組件。
8、可選地,所述第二管道結構包括第四管道、第五管道與第六管道,所述第六管道設于所述隙磚一側,且靠近所述第一管道,所述第六管道與所述第五管道連接,所述第五管道貫穿窯壁,且連接所述第四管道,所述第四管道連接所述液體循環組件。
9、可選地,所述第一管道與所述第六管道之間連接有連接管道。
10、可選地,所述第一管道、所述第二管道、所述第五管道、所述第六管道以及所述連接管道均為方管,所述第三管道與所述第四管道為圓管。
11、可選地,所述連接管道的兩端、所述第一管道的兩端與所述第六管道的兩端均設有傾斜切口,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與所述第五管道的一端均設有傾斜切口。
12、可選地,所述第一管道與所述隙磚平行設置,所述第六管道與所述隙磚平行設置。
13、可選地,所述液體循環組件包括傳輸管道與供液部,所述傳輸管道與所述供液部連接,所述第三管道與所述第四管道均與所述傳輸管道連接。
14、可選地,所述傳輸管道包括進水管道與回水管道,所述進水管道與所述回水管道均與所述供液部連接;
15、所述第三管道與所述回水管道連接,所述第四管道與所述進水管道連接,或所述第三管道與所述進水管道連接,所述第四管道與所述回水管道連接。
16、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通過將阻擋組件貫穿窯壁,且使得阻擋組件設置于隙磚位于隙磚靠近窯中心的一側,使得隙磚再被敲擊拆除時,磚屑能夠被阻擋組件阻擋,避免磚屑掉落至窯內而影響窯內玻璃的質量,且通過液體循環組件對阻擋組件進行液體冷卻循環,避免阻擋組件因為高溫而融化,提高阻擋組件的阻攔效果,進而有利于提升玻璃的生產質量。
1.一種池壁板磚水包,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池壁板磚水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擋組件包括第一管道結構與第二管道結構,伸入窯內的所述第一管道結構與伸入窯內的所述第二管道結構連接,伸出窯外的所述第一管道結構與伸出窯外的所述第二管道結構均與所述液體循環組件連接。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池壁板磚水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結構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與第三管道,所述第一管道設于所述隙磚一側,所述第一管道與所述第二管道連接,所述第二管道貫穿窯壁,且連接所述第三管道,所述第三管道連接所述液體循環組件。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池壁板磚水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道結構包括第四管道、第五管道與第六管道,所述第六管道設于所述隙磚一側,且靠近所述第一管道,所述第六管道與所述第五管道連接,所述第五管道貫穿窯壁,且連接所述第四管道,所述第四管道連接所述液體循環組件。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池壁板磚水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與所述第六管道之間連接有連接管道。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池壁板磚水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所述第二管道、所述第五管道、所述第六管道以及所述連接管道均為方管,所述第三管道與所述第四管道為圓管。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池壁板磚水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管道的兩端、所述第一管道的兩端與所述第六管道的兩端均設有傾斜切口,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與所述第五管道的一端均設有傾斜切口。
8.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池壁板磚水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與所述隙磚平行設置,所述第六管道與所述隙磚平行設置。
9.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池壁板磚水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液體循環組件包括傳輸管道與供液部,所述傳輸管道與所述供液部連接,所述第三管道與所述第四管道均與所述傳輸管道連接。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池壁板磚水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傳輸管道包括進水管道與回水管道,所述進水管道與所述回水管道均與所述供液部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