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種活性藍細菌旱地肥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藍細菌旱地肥料添加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藍細菌為顫藻(oscillatoria)、眉藻(calothrix)、刺孢膠刺藻(gloeotrichia)、簡孢藻(cylindros?permum)、滿江紅魚腥藻(anabaena?azollae)、嗜沙單歧藻(tolypothrix)、普通念珠藻(nostoc?commune)、發狀念珠藍細菌(nostoc?flagelliforme)、固氮魚腥藻(anabaena?azotica)、束絲藻(aphanizomenon)中的至少一種;所述根瘤菌為能與藍細菌形成共生或寄生關系的根瘤菌科細菌。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藍細菌旱地肥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中接入不高于藍細菌濃度的二分之一的根瘤菌;所述步驟(3)中藍細菌濃縮漿漂洗時間保持在2小時內;所述步驟(3)中將得到的漂洗后藍細菌濃縮漿與0.1倍以上體積的基質材料充分混合;所述步驟(4)中藍細菌包埋料在780~400nm光下與40攝氏度下干燥至濕度20%以下,粉碎至直徑5mm下顆粒。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活性藍細菌旱地肥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質材料為水溶性淀粉、聚谷氨酸、微晶纖維素、羥丙基甲基纖維素、羧甲基纖維素、纖維素醚類衍生物、殼聚糖、甲殼素、海藻酸鈉、納米纖維素、細菌纖維素、瓊脂、卡拉膠、瓊脂糖、醋酸纖維素、膠原、聚丙烯酰胺、高吸水性樹脂中的至少一種。
5.如權利要求1至4任一項所述的制備方法制得的活性藍細菌旱地肥料。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活性藍細菌旱地肥料在蔬菜種植和/或大田作物和/或荒漠化土地領域中的應用。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活性藍細菌旱地肥料在蔬菜種植和/或作物種植和/或植樹造林和/或荒漠化改造和/或大田環境和/或荒地綠化改善土壤環境和/或改善土壤酸堿化和/或豐富土壤微生物種類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