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材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抗粘沾薄膜材料。
背景技術:
沾粘仍然是手術后一大隱憂,病患可能會因為手術后續處理不慎,或因個人體質關系,導致腸道阻塞、肚子痛,甚至因卵巢沾粘形成不孕癥。然而抗沾粘薄膜仍然有使用限制,例如需在無血情況下使用,容易粘附在手術手套上,加上其單價高昂,因此我們選用廣泛應用在生醫上的幾丁聚糖為基材,搭配褐藻糖膠和氧化石墨烯,制成褐藻糖膠/幾丁聚糖薄膜以及氧化石墨烯/幾丁聚糖薄膜以應用在抗沾粘材料上。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抗粘沾薄膜材料,能夠提升材料的抗粘沾性能。
為達此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抗粘沾薄膜材料,其按照重量份含有:
幾丁聚糖100
褐藻糖膠80-120
玻尿酸薄膜200-400
氧化石墨烯20-50。
本發明的幾丁聚糖可促進傷口愈合、抗菌性質,搭配褐藻糖膠的抗發炎、抗血管新生的特性,在玻尿酸薄膜中加入褐藻糖膠可降低沾粘,與氧化石墨烯的抗菌性、生物兼容性互相結合,制成薄膜。因為組織來自于細胞,如果細胞不貼附在材料上,就不會有組織沾粘的問題。把基材的幾丁聚糖與褐藻糖膠以1:1的比例混合平鋪在幾丁聚糖基材上,以抓住更多的褐藻糖膠;另一方面,氧化石墨烯制備后經傅立葉變換遠紅外線光譜儀(FTIR)定性測出羰基與羥基,尺寸達10微米;褐藻糖膠可以增加硫基,這些官能基可降低NIH-3T3細胞對材料的貼附力,然而加入這些材料,表面的粗糙度經由也會上升至320nm左右,親水性增加,接觸角降低約30-400,可以幫助材料更加貼附在受傷組織表面。
本發明制備得到的薄膜的生物兼容性達到90%,細胞貼附性深受官能基與粗糙度影響,透過光學顯微鏡、熒光顯微鏡、掃描式電子顯微鏡可以觀察褐藻糖膠與氧化石墨烯的減少細胞貼附的能力。動物實驗中發現盲腸附近沒有殘留的薄膜,表示在傷口修復過程中,材料已完全分解。解剖后進行抗沾粘評估,觀察到純幾丁聚糖薄膜的抗沾粘分數些微下降至2.3分,褐藻糖膠與氧化石墨烯的加入更加使抗沾粘分數下降至0-0.3分,H&E染色更加看清細部的沾粘層的消失,故這兩種材料運用在術后沾粘是有幫助的。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
實施例1
一種抗粘沾薄膜材料,其按照重量份含有:
幾丁聚糖100
褐藻糖膠80
玻尿酸薄膜200
氧化石墨烯20。
實施例2
一種抗粘沾薄膜材料,其按照重量份含有:
幾丁聚糖100
褐藻糖膠120
玻尿酸薄膜400
氧化石墨烯50。
實施例3
一種抗粘沾薄膜材料,其按照重量份含有:
幾丁聚糖100
褐藻糖膠100
玻尿酸薄膜300
氧化石墨烯35。
經試驗驗證,實施例1-3的薄膜材料,能夠顯著提高抗粘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