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食品加工技術,主要涉及一種從大豆中同步提取油脂和抗氧化多肽的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制取植物油脂,主要是用浸出法和機械壓榨法。壓榨法工藝簡單,配套設備少,對油料品種適應性強,風味純正,但壓榨后的餅殘油量高,出油效率較低,動力消耗大,零件易損耗。浸出法雖油脂提取率高(95%-98%),但濕粕在高溫脫溶過程中蛋白變性嚴重,而且有機溶劑的使用增加了工藝的繁瑣性、降低了生產的安全性、造成環境污染,并且隨著石油資源的枯竭,有機溶劑也必將耗盡。水酶法提油(EAEP)技術作為一種新興的“綠色、環?!碧嵊图夹g,在提取油脂的同時能綜合利用水解液而獲得具有抗氧化能力的多肽。并且高壓脈沖電場處理對生物大分子酶具有抑制作用,可有效抑制脂肪氧化酶的活性,可得到氧化穩定性較高的油脂。
有研究結果表明,大豆多肽對脂質體系、非脂質體系、酶系統、非酶系統、體外實驗均有顯著的抗氧化作用。目前抗氧化大豆多肽的生產缺乏技術基礎,抗氧化多肽提取耗時久、得率低、效果差、成本高,導致現在市場上的大豆多肽產品處于初級開發階段。因此制備沒有副作用的生物活性肽具有很大的應用前景。目前,用于水解大豆蛋白的水解酶主要有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菠蘿蛋白酶、細菌蛋白酶和霉菌蛋白酶等。本發明通過對酶的篩選得到中性蛋白酶和堿性蛋白酶的酶解物表現出比較高的還原能力,菠蘿蛋白酶的酶解物還原能力其次,胃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的酶解物還原能力較低。原因可能是前三種酶在相同的時間內使更多的基團暴露在外;再有可能是前三種酶增加了酶切位點,更有利于具有還原能力的活性基團或活性位點暴露出來。因此,從提高還原能力的角度,優化選取中性蛋白酶、堿性蛋白酶和菠蘿蛋白酶。通過生物酶解的溫和條件在獲得大豆油脂的同時,獲得得高產率、低成本且具有較強抗氧化能力的大豆多肽。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改善的技術問題是在水酶法得到蛋白基礎上,提供一種同步提取大豆油脂和大豆抗氧化多肽的生產方法。
本發明提供一種同步提取大豆油脂和大豆抗氧化多肽的生產方法,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一種從大豆中同步提取油脂和抗氧化多肽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大豆粉碎后過60目的篩,加水混合,水添加量為大豆粉質量10倍,浸泡1h,使之成為半固體狀態的混合液;(2)將半固體混合液進行高壓脈沖電場預處理,脈沖強度為28-32kV/cm,脈沖時間140-420μs,脈沖流速為50-70mL/min,脈沖頻率為460-540Hz;向脈沖電場處理后的混合液中加入復合酶進行酶解,所述的復合酶包括Protex-7L中性蛋白酶、堿性蛋白酶和菠蘿蛋白酶,所述的酶解參數為:酶解溫度50℃,酶解時間4h,總加酶量為混合液中大豆質量的8%,酶解后,100℃滅酶10min,冷卻至4℃,5000r/min離心15min,分離得到大豆油脂和水解液;(3)將水解液通過超濾膜截留分離得到分子量為10kDa以下大豆多肽溶液,然后將溶液進行真空冷凍干燥,得到抗氧化性多肽。
將濾液經10kDa超濾膜(PS-10中空纖維組件)截流分離,保留濃縮液;超濾過程保持組件最大工作壓力不超過0.15MPa,制備分子量為10kDa以下大豆多肽溶液。
添加復合酶中,中性蛋白酶、堿性蛋白酶和菠蘿蛋白酶添加量的比例為2:1:1。
本發明方法采用水酶法提取大豆油脂的同時,利用產生的水解液直接制得大豆抗氧化多肽;本發明所需要的設備簡單、操作安全,在獲得高質量的綠色油脂同時可以同步得到高附加值的大豆抗氧化多肽。
附圖說明
附圖1本工藝技術路線圖;
附圖2通過該方法制得的多肽還原能力的測定結果圖;
附圖3通過該方法制得的多肽清除過氧化氫能力的測定結果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具體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
一種同步提取大豆油脂和大豆抗氧化多肽的生產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將大豆粉碎后過篩再加入水,加水量為大豆質量10倍,浸泡1h,使之成為半固體狀態的混合液;(2)將半固體混合液經高壓脈沖電場預處理,脈沖強度為28-32kV/cm,脈沖時間140-420μs,脈沖流速為50-70mL/min,脈沖頻率為460-540Hz;(3)再向經過脈沖電場處理后的混合液中加入Protex-7L中性蛋白酶、堿性蛋白酶和菠蘿蛋白酶的三酶復合物進行酶解,所述的酶解參數為:酶解溫度50℃,酶解時間4h,加酶量為混合液中大豆質量的8%,酶解后,100℃滅酶10min。(4)冷卻至4℃,5000r/min離心15min,分離得到大豆油脂和水解液,(5)取水解液經10kDa超濾膜(PP-100中空纖維組件)截流分離得到分子量為10kDa以下大豆多肽溶液,超濾過程保持組件最大工作壓力不超過0.15MPa。(5)將大豆多肽溶液進行真空冷凍干燥,得到抗氧化性多肽。
抗氧化多肽還原能力的測定的原理為:
K3Fe(CN)6+樣品→K4Fe(CN)6+樣品氧化物
K4Fe(CN)6+Fe3+→Fe4[Fe(CN)6]3
樣品提供電子,使體系中Fe3+還原成Fe2+,在波長為700nm下測定最終反應物的吸光度,吸光度越大,說明越多的Fe3+被還原成Fe2+,樣品的還原能力就越強。一般情況,樣品的還原能力與抗氧化能力呈正相關。
實施例1
抗氧化多肽還原能力測定的具體步驟:將10mg樣品溶于1mL蒸餾水中,加入2.5mL 0.2mol/L的PBS(pH 6.6)和2.5mL 1%的鐵氰化鉀溶液混勻,從上述混勻的混合液中取1mL,然后加入0.2mL0.1%的三氯化鐵溶液混勻,再加1mL蒸餾水搖勻,以蒸餾水調零,在700nm處測定吸光度。吸光度越高,說明樣品的還原能力越強。
由附圖1可知,大豆蛋白酶解液的還原能力大于未酶解的大豆蛋白還原能力,且在4h時酶解液的還原能力達到最大,前者為后者的1.91倍。酶解4h后酶解液還原能力逐漸變小,原因可能是在4h后酶解液中具還原能力的基團和位點更多地暴露出來,但隨著水解程度的加深,分活性結構被破壞,酶解出的活性基團和位點其具有的還原能力不足以彌補被破壞的活性結構所具有的還原能力。因此在上述酶解條件下,4h為制備抗氧化大豆多肽的最適時間。
清除過氧化氫能力的測定:按照試劑盒所述的方法進行過氧化氫能力的測定,或者采用Adom的方法。由附圖2可知,豆蛋白酶解液清除過氧化氫的能力遠大于未經酶解的大豆蛋白清除能力,且在酶解4h時酶解液清除過氧化氫的能力達到最大,未酶解大豆蛋白的6.45倍,后逐漸變小。因此經4h酶解,可得到對過氧化氫有較強清除能力的大豆多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