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復合材料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建筑裝修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赤泥是氧化鋁廠排放的廢渣,由于成份復雜、堿性較強,因此對土壤及周邊環境造成較大污染,為此氧化鋁廠需要在指定地點排放,而且要專門管理,我國生產氧化鋁的廠家主要分布在山東、山西、河南、貴州等地,山西鋁廠是我國最大的鋁生產基地之一,該廠現生產氧化鋁時,赤泥排放量增加到八千噸以上,早在“九五”期間,國家就指定科研部門致力于赤泥的開發利用,變廢為寶。雖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赤泥的利用率較小,至今還仍然是一道難題,致使氧化鋁廠排放的赤泥越積越多,占地1.85平方公里,堆積如山,已成為一種沉重的包袱和潛在公害,在“九五”期間,經過對赤泥多方面考察、取樣、化驗分析它屬于一種不溶于水的強堿性固體物質,每生產一噸氧化鋁,就要排放1.2-1.5噸赤泥,剛排放出來的液固比為3∶1左右.
干燥后的赤泥是一種褐色粉末狀、無味、不揮發其比重為2.8-3.1,經多次化驗分析,了解了赤泥的化學成份、物理性質和礦物組成,經過多年的研究試驗,實驗完成了赤泥的綜合利用、形成規模化生產的整個過程。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建筑裝修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廢物利用在92%以上,因此成本低廉,主要用于建筑門、窗、下水管道,及內外裝飾、裝修。在生產過程中無廢水、廢渣、廢氣排出,達到環保要求。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建筑裝修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廢紙30-50份、聚氯乙烯6-8份、聚乙烯5-7份、赤泥30-40份、抗氧劑2-4份、負離子粉6-10份、偶聯劑4-8份、二硫化物10-20份、苯乙烯共聚物6-8份、硅烷偶聯劑2-4份、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5份、助劑1-2份。
進一步: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廢紙30份、聚氯乙烯6份、聚乙烯5份、赤泥30份、抗氧劑2份、負離子粉6份、偶聯劑4份、二硫化物10份、苯乙烯共聚物6份、硅烷偶聯劑2份、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份、助劑1份。
進一步: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廢紙40份、聚氯乙烯7份、聚乙烯6份、赤泥35份、抗氧劑3份、負離子粉8份、偶聯劑6份、二硫化物15份、苯乙烯共聚物7份、硅烷偶聯劑3份、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4份、助劑1.5份。
進一步: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廢紙50份、聚氯乙烯8份、聚乙烯7份、赤泥40份、抗氧劑4份、負離子粉10份、偶聯劑8份、二硫化物20份、苯乙烯共聚物8份、硅烷偶聯劑4份、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5份、助劑2份。
進一步:本發明制備方法具有如下步驟:
步驟一、按廢紙∶水=5~20∶95~80的質量比,將廢紙放入水中分散成纖維漿料,用清水洗滌3次后風干待用;
步驟二、將原料充分進行混合:廢紙、聚氯乙烯、聚乙烯、二硫化物、苯乙烯共聚物;
步驟三、將上述步驟二的混合物,在混煉溫度為140-160℃、常壓的條件下,混煉10-20min;
步驟四、將步驟三所得加入剩余原料混合;
步驟五、步驟四所得混煉物料放入模具中,在成型壓力為5-15MPa的條件下壓制成型,經1-5min的冷卻并脫模后,即得成品。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廢物利用在92%以上,因此成本低廉,主要用于建筑門、窗、下水管道,及內外裝飾、裝修。在生產過程中無廢水、廢渣、廢氣排出,達到環保要求。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一:
一種建筑裝修復合材料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廢紙30-50份、聚氯乙烯6-8份、聚乙烯5-7份、赤泥30-40份、抗氧劑2-4份、負離子粉6-10份、偶聯劑4-8份、二硫化物10-20份、苯乙烯共聚物6-8份、硅烷偶聯劑2-4份、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5份、助劑1-2份。
實施例二:
一種建筑裝修復合材料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廢紙30份、聚氯乙烯6份、聚乙烯5份、赤泥30份、抗氧劑2份、負離子粉6份、偶聯劑4份、二硫化物10份、苯乙烯共聚物6份、硅烷偶聯劑2份、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份、助劑1份。
實施例三:
一種建筑裝修復合材料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廢紙40份、聚氯乙烯7份、聚乙烯6份、赤泥35份、抗氧劑3份、負離子粉8份、偶聯劑6份、二硫化物15份、苯乙烯共聚物7份、硅烷偶聯劑3份、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4份、助劑1.5份。
實施例四:
一種建筑裝修復合材料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廢紙50份、聚氯乙烯8份、聚乙烯7份、赤泥40份、抗氧劑4份、負離子粉10份、偶聯劑8份、二硫化物20份、苯乙烯共聚物8份、硅烷偶聯劑4份、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5份、助劑2份。
實施例五:
一種建筑裝修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按廢紙∶水=5~20∶95~80的質量比,將廢紙放入水中分散成纖維漿料,用清水洗滌3次后風干待用;
步驟二、將原料充分進行混合:廢紙、聚氯乙烯、聚乙烯、二硫化物、苯乙烯共聚物;
步驟三、將上述步驟二的混合物,在混煉溫度為140-160℃、常壓的條件下,混煉10-20min;
步驟四、將步驟三所得加入剩余原料混合;
步驟五、步驟四所得混煉物料放入模具中,在成型壓力為5-15MPa的條件下壓制成型,經1-5min的冷卻并脫模后,即得成品。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