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膠合板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無甲醛膠合板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的膠合板及裝飾用膠合板產品使用的膠粘劑大多是含甲醛成分的膠粘劑,產品在生產和使用過程中釋放大量游離甲醛引起室內空氣污染,對生產者和消費者身體健康產生極大威脅。
申請號為200710100722.4的中國專利“高密度聚乙烯膠合板生產方法”揭示了一種以高密度聚乙烯代替脲醛、酚醛等膠粘劑,在單板上分別軋制針孔后再組坯,然后經加熱、加壓制備膠合板的生產方法。高密度聚乙烯(HDPE)無毒、無味,且具有良好的耐酸堿性,但是其耐老化性能差,耐環境開裂性差,易應力開裂,易老化,易變形,特別是熱氧化作用會使其性能下降。單獨使用HDPE生產膠合板,耐水性能達不到Ⅰ類耐候性板材,且通過軋制針孔處理單板,易造成單板應力集中生成大量順紋開裂,板材的順紋抗拉強度大大降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無甲醛膠合板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提供了利用廢棄塑料制備無毒環保的無甲醛膠合板制備方法,解決了普通膠合板的游離甲醛釋放對環境及人體的毒害問題,同時提供了一條廢棄塑料的回收再利用途徑。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無甲醛膠合板及其制備方法,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廢棄塑料20-30份、填料10-20份、相容劑6-8份、氧化PE蠟6-10份、聚乙烯醇6-8份、固化劑1-3份、滑石粉10-12份、石膏粉10-15份、脂肪烴蠟7-9份、氧化聚乙烯4-6份、聚丙烯6-8份、潤滑劑1-3份。
進一步: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廢棄塑料20份、填料10份、相容劑6份、氧化PE蠟6份、聚乙烯醇6份、固化劑1份、滑石粉10份、石膏粉10份、脂肪烴蠟7份、氧化聚乙烯4份、聚丙烯6份、潤滑劑1份。
進一步: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廢棄塑料25份、填料15份、相容劑7份、氧化PE蠟8份、聚乙烯醇7份、固化劑2份、滑石粉11份、石膏粉12.5份、脂肪烴蠟8份、氧化聚乙烯5份、聚丙烯7份、潤滑劑2份。
進一步: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廢棄塑料30份、填料20份、相容劑8份、氧化PE蠟10份、聚乙烯醇8份、固化劑3份、滑石粉12份、石膏粉15份、脂肪烴蠟9份、氧化聚乙烯6份、聚丙烯8份、潤滑劑3份。
進一步:本發明制備方法具有如下步驟:
步驟一、制備廢棄塑料合金薄膜;
步驟二、制備膠合板板坯;
步驟三、制備無甲醛膠合板;
步驟四、將步驟二與步驟三再加入固化劑混合放入反應罐中,在65℃~100℃溫度下攪拌2-3小時;
步驟五、將步驟一所得涂抹步驟四所得后壓制成板,冷卻即得成品。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提供了利用廢棄塑料制備無毒環保的無甲醛膠合板制備方法,解決了普通膠合板的游離甲醛釋放對環境及人體的毒害問題,同時提供了一條廢棄塑料的回收再利用途徑。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一:
一種無甲醛膠合板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納米氧化硅13-15份、氧化PE蠟6-8份、聚乙烯醇2-4份、固化劑1-2份、松香樹脂10-20份、石膏粉10-12份、骨粉5-7份、氯化鎂3-5份、碳粉7-9份、水玻璃5-7份、輕質陶瓷13-15份、珍珠巖6-8份。
實施例二:
一種無甲醛膠合板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廢棄塑料20份、填料10份、相容劑6份、氧化PE蠟6份、聚乙烯醇6份、固化劑1份、滑石粉10份、石膏粉10份、脂肪烴蠟7份、氧化聚乙烯4份、聚丙烯6份、潤滑劑1份。
實施例三:
一種無甲醛膠合板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廢棄塑料25份、填料15份、相容劑7份、氧化PE蠟8份、聚乙烯醇7份、固化劑2份、滑石粉11份、石膏粉12.5份、脂肪烴蠟8份、氧化聚乙烯5份、聚丙烯7份、潤滑劑2份。
實施例四:
一種無甲醛膠合板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廢棄塑料30份、填料20份、相容劑8份、氧化PE蠟10份、聚乙烯醇8份、固化劑3份、滑石粉12份、石膏粉15份、脂肪烴蠟9份、氧化聚乙烯6份、聚丙烯8份、潤滑劑3份。
實施例五:
一種無甲醛膠合板的制備方法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制備廢棄塑料合金薄膜;
步驟二、制備膠合板板坯;
步驟三、制備無甲醛膠合板;
步驟四、將步驟二與步驟三再加入固化劑混合放入反應罐中,在65℃~100℃溫度下攪拌2-3小時;
步驟五、將步驟一所得涂抹步驟四所得后壓制成板,冷卻即得成品。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