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釀酒設備,特別涉及一種釀酒攪拌裝置。
背景技術:
釀酒行業中,發酵前需要將各種原料如酒糟、糧食、麥殼等混合均勻,攪拌是必不可少的工藝步驟,此時就需要使用到攪拌裝置;現有的攪拌裝置一般包括攪拌殼體、固定支座和攪拌電機,攪拌電機帶動攪拌軸旋轉,使攪拌機構將釀酒原料攪拌均勻;但是,在攪拌作業時,如果攪拌殼體內物料阻力過大,將導致攪拌軸上的攪拌刀運動吃力或無法運動,影響攪拌作業的順利進行,降低攪拌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攪拌刀的阻力可調的釀酒攪拌裝置。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提供一種釀酒攪拌裝置,包括圓柱形的攪拌桶,所述攪拌桶的中心設有攪拌軸;所述攪拌軸從上而下不同的水平高度上分別連接有位于攪拌桶直徑方向上的多個攪拌刀和底面攪拌刀,所述底面攪拌刀緊貼攪拌桶底面;
所述攪拌刀包括第一攪拌側面和第二攪拌側面,所述第一攪拌側面的攪拌阻力大于第二攪拌側面的攪拌阻力;述底面攪拌刀的底面與攪拌桶底面貼合。
進一步的,攪拌桶的進料控制的主要設備有:進料螺旋、配料秤門、混合機料門、小料添加裝置、小料復核秤、液體添加設備等。
進一步的,上述的釀酒攪拌裝置中,所述底面攪拌刀的攪拌側面的徑向截面為內凹的弧形。
進一步的,上述的釀酒攪拌裝置中,所述攪拌刀的數量為2個。
進一步的,上述的釀酒攪拌裝置中,所述第一攪拌側面的徑向截面為外凸的正三角形,所述第二攪拌側面的徑向截面為內凹的半圓形。
進一步的,上述的釀酒攪拌裝置中,所述攪拌桶底面開設有出料口。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的釀酒攪拌裝置的攪拌刀設有兩個不同攪拌阻力的攪拌側面,當攪拌桶內攪拌阻力過大時,調整攪拌軸的轉動方向,使用攪拌刀上較小阻力的攪拌側面進行攪拌,當攪拌桶內攪拌阻力減小時,使用攪拌刀上較大阻力的攪拌側面進行攪拌,提高攪拌效率。進一步的,本實用新型的攪拌桶的進料控制的主要設備有:進料螺旋、配料秤門、混合機料門、小料添加裝置、小料復核秤、液體添加設備等??蓪崿F自動配料,實現遠程管理功能,可便捷設置各項控制及配料參數,可靈活實現轉倉、聯動等操作,可實現配料誤差自動調節修正功能,具有設備故障自動檢測功能并提示報警信息,完善的數據統計和管理功能,提供各式數據統計報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的釀酒攪拌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的釀酒攪拌裝置的攪拌軸和攪拌刀的截面示意圖;
標號說明:
1、攪拌桶;2、攪拌軸;3、攪拌刀;31、第一攪拌側面;32、第二攪拌側面;4、底面攪拌刀;41、底面攪拌刀的攪拌側面。
具體實施方式
為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所實現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并配合附圖予以說明。
本實用新型最關鍵的構思在于:本實用新型的釀酒攪拌裝置的攪拌刀設有兩個不同攪拌阻力的攪拌側面,可以適時選用,提高攪拌效率。
請參照圖1以及圖2,一種釀酒攪拌裝置,包括圓柱形的攪拌桶1,所述攪拌桶1的中心設有攪拌軸2;所述攪拌軸2從上而下不同的水平高度上分別連接有位于攪拌桶1直徑方向上的多個攪拌刀3和底面攪拌刀4,所述底面攪拌刀4緊貼攪拌桶1底面;
所述攪拌刀3包括第一攪拌側面31和第二攪拌側面32,所述第一攪拌側面31的攪拌阻力大于第二攪拌側面32的攪拌阻力;所述底面攪拌刀4的底面與攪拌桶1底面貼合。
上述釀酒攪拌裝置的使用:當攪拌桶內攪拌阻力過大時,調整攪拌軸2的攪拌刀的轉動方向,使用攪拌刀上較小阻力的攪拌側面進行攪拌,當攪拌桶內攪拌阻力減小時,使用攪拌刀上較大阻力的攪拌側面進行攪拌,提高了攪拌效率。
進一步的,攪拌桶的進料控制的主要設備有:進料螺旋、配料秤門、混合機料門、小料添加裝置、小料復核秤、液體添加設備等??蓪崿F自動配料,實現遠程管理功能,可便捷設置各項控制及配料參數,可靈活實現轉倉、聯動等操作,可實現配料誤差自動調節修正功能,具有設備故障自動檢測功能并提示報警信息,完善的數據統計和管理功能,提供各式數據統計報表。
進一步的,上述的釀酒攪拌裝置中,所述底面攪拌刀的攪拌側面41的徑向截面為內凹的弧形。內凹的弧形結構便于攪其底面物料。
進一步的,上述的釀酒攪拌裝置中,所述攪拌刀3的數量為2個;
進一步的,上述的釀酒攪拌裝置中,所述第一攪拌側面31的徑向截面為外凸的正三角形,所述第二攪拌側面32的徑向截面為內凹的半圓形。此種結構使第一攪拌側面31的攪拌阻力最小化,第二攪拌側面32的攪拌阻力最大化,便于用戶的選擇。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釀酒攪拌裝置的攪拌刀設有兩個不同攪拌阻力的攪拌側面,當攪拌桶內攪拌阻力過大時,調整攪拌軸的轉動方向,使用攪拌刀上較小阻力的攪拌側面進行攪拌,當攪拌桶內攪拌阻力減小時,使用攪拌刀上較大阻力的攪拌側面進行攪拌,提高攪拌效率。進一步的,所述底面攪拌刀的攪拌側面的徑向截面為內凹的弧形。底面攪拌刀的攪拌側面為內凹的弧形結構便于攪其底面物料。第一攪拌側面的徑向截面為外凸的正三角形,第二攪拌側面的徑向截面為內凹的半圓形。此種結構使第一攪拌側面的攪拌阻力最小化,第二攪拌側面的攪拌阻力最大化,便于用戶的選擇。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同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