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微生物培養基,具體涉及一種真菌培養基中的氮源的制備及應用。
背景技術:
1、真菌培養是生物學、生物工程和醫藥領域中的重要研究內容。真菌在培養過程中需要適宜的營養物質來維持其生長和代謝活動。真菌培養基通常由碳源、氮源、礦物鹽、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等多個組成成分構成。在真菌培養基中,氮源具有關鍵作用,主要用于支持蛋白質和核酸的合成,以及能量代謝過程。傳統的培養基通常使用蛋白胨作為主要的氮源和營養來源。在不同原料制備的蛋白胨產品中,魚類蛋白資源的酶解產物具有蛋白質含量高、水溶性好、多肽和游離氨基酸豐富等特點,因此魚蛋白胨可以作為發酵工業和實驗室中微生物培養所選用的最佳氮源。
2、黃鰤魚在我國黃海、東海和渤海等水域廣泛分布,以其生長速度快、肉質鮮美以及經濟價值高而著稱。這使得它成為我國深遠海養殖發展的理想魚種。目前黃鰤魚的加工主要集中在生魚片等食品領域,而下腳料往往被忽視或丟棄,導致了巨大的資源浪費。黃鰤魚加工的副產品主要原料包括魚骨、魚頭、魚鰓等下腳料,這些下腳料富含蛋白質、多不飽和脂肪酸等有價值的營養物質,開發利用黃鰤魚下腳料制備蛋白胨可以作為更具有營養價值和生物活性的培養基氮源,從而改善真菌的培養條件。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真菌培養基中的氮源的制備及應用。
2、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技術方案為:
3、一種真菌培養基中的氮源,真菌培養基中的氮源為以黃鰤魚下腳料為原料酶解所得酶解產物。
4、一種所述的真菌培養基中的氮源的制備方法,以黃鰤魚下腳料為原料,粉碎后魚糜漿中加入蛋白酶酶解,并通過離心、過濾得到蛋白胨,對蛋白胨進行冷凍干燥處理,得到最終的粉末狀魚蛋白胨,即為真菌培養基中的氮源。
5、所述的黃鰤魚下腳料來源于水產養殖和/或食品加工產生的副產品或廢棄物。
6、所述黃鰤魚包括魚頭、魚白、魚肝、魚腸、魚卵、魚排、魚尾中的一種或幾種。
7、所述酶解,酶添加量占魚糜漿重量比為1.0~2.0%,料液比按照1:2~1:4g/ml,反應溫度為50~55℃,酶解時間為4~5小時。
8、進一步的說,所述酶解,酶的添加量占魚糜漿重量比為1.0~2.0%,料液比按照1:2~1:4g/ml往魚糜漿中加入去離子水,反應溫度為50~55℃,酶解時間為4~5小時,然后在90℃下將酶滅活30~40min。
9、所述蛋白酶酶解采用風味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和不同質量比的雙酶酶解。
10、所述雙酶為木瓜蛋白酶與風味蛋白酶,兩種酶質量比為1:1、1:2或2:1。
11、上述離心后的中層清液置于真空冷凍干燥機中,冷凍干燥溫度為-50~-40℃,真空度在13~26pa,收集得到蛋白胨粉末。
12、一種所述的真菌培養基中的氮源的應用,所述以黃鰤魚下腳料為原料酶解所得酶解產物作為真菌培養基中的氮源的應用。
13、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14、本發明以黃鰤魚下腳料制備蛋白胨中氨基酸含量高,為微生物培養領域提供了高質量的蛋白胨來源,適用于各種真菌的培養需求;獲得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將黃鰤魚下腳料轉化為高質量的蛋白胨,從而實現了廢棄物資源的高效利用,并具有制備成本低廉、工藝簡單的優點。
1.一種真菌培養基中的氮源,其特征在于:真菌培養基中的氮源為以黃鰤魚下腳料為原料酶解所得酶解產物。
2.一種權利要求1所述的真菌培養基中的氮源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黃鰤魚下腳料為原料,粉碎后魚糜漿中加入蛋白酶酶解,并通過離心、過濾得到蛋白胨,對蛋白胨進行冷凍干燥處理,得到最終的粉末狀魚蛋白胨,即為真菌培養基中的氮源。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真菌培養基中的氮源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黃鰤魚下腳料來源于水產養殖和/或食品加工產生的副產品或廢棄物。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真菌培養基中的氮源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黃鰤魚包括魚頭、魚白、魚肝、魚腸、魚卵、魚排、魚尾中的一種或幾種。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真菌培養基中的氮源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酶解,酶添加量占魚糜漿重量比為1.0~2.0%,料液比按照1:2~1:4g/ml,反應溫度為50~55℃,酶解時間為4~5小時。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真菌培養基中的氮源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蛋白酶酶解采用風味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和不同質量比的雙酶酶解。
7.一種權利要求1所述的真菌培養基中的氮源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權利要求1中以黃鰤魚下腳料為原料,所得酶解產物作為真菌培養基中的氮源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