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動汽車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可節能電動汽車充電設備。
背景技術:
世界汽車產業進入全面交通能源轉型期,國際電動汽車發展開始加速。全球汽車工業為破解能源、環境制約,實現可持續發展,長期以來一直在積極探索和努力推動交通能源動力系統轉型,發展電動汽車成為國際取得高度共識的實現交通能源轉型的技術路線,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電動汽車在全球范圍內銷量持續增長,有力帶動了電動汽車充電站的發展步伐,充電站作為一種新興產業,是電動汽車商業化、產業化過程中的重要環節。目前為了使充電站消耗的功耗更少,節約使用成本,技術人員不斷朝小功耗方向研發,但是對線路和軟件等都需要很嚴苛的技術和原材管控,增加了產品的生產成本,降低了企業的競爭力。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可節能電動汽車充電設備,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并且利用太陽能,可有效減少對其他電源的消耗,太陽能電池板角度可跟隨陽光而動,利用效率高,滿足設備的低功耗要求,節約使用成本,符合市場的需求,適用于進行推廣和運用。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可節能電動汽車充電設備,包括底座、支撐柱、箱體、太陽能發電設備、標準電源供應模塊、電能緩沖模塊和電源輸出模塊,所述的底座與地面接觸并通過緊固螺栓進行固定,底座的上表面設有多條均勻分布的支撐柱,支撐柱的上表面設有長方體形狀的箱體,所述的箱體上部設有太陽能發電設備,箱體左側與標準電源供應模塊連接,箱體內部設有電能緩沖模塊,箱體右側設有電源輸出模塊。
作為本方案的優選實施例,所述的天陽能發電設備包括設于箱體上部呈折角形狀的太陽能電池板,所述的太陽能電池板通過活動端與箱體連接。
作為本方案的優選實施例,所述的太陽能電池板中部與箱體之間設有伸縮控制柱,所述的伸縮控制柱側面設有為其提供動力的液壓馬達。
作為本方案的優選實施例,所述的太陽能電池板上部設有光敏傳感器,所述的光敏傳感器與液壓馬達連接并保證太陽能電池板與光照保持垂直狀態。
作為本方案的優選實施例,所述的太陽能電池板下行與箱體內的太陽能發電機連接,太陽能電池板與電能緩沖模塊之間設有整流逆變模塊。
作為本方案的優選實施例,所述的電能緩沖模塊與電源輸出模塊之間設有自動斷開裝置,當電池充滿電時所述的自動斷開裝置開始工作。
本申請實施例中提供的一個或多個技術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術效果或優點:
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并且利用太陽能,可有效減少對其他電源的消耗,太陽能電池板角度可跟隨陽光而動,利用效率高,滿足設備的低功耗要求,節約使用成本,符合市場的需求,適用于進行推廣和運用。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申請實施的結構示意圖;
圖1中,1、底座,2、支撐柱,3、箱體,4、標準電源供應模塊,5、電能緩沖模塊,6、電源輸出模塊,7、太陽能電池板,8、活動端,9、伸縮控制柱,10、液壓馬達,11、光敏傳感器,13、太陽能發電機,13、整流逆變模塊,14、自動斷開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可節能電動汽車充電設備,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并且利用太陽能,可有效減少對其他電源的消耗,太陽能電池板角度可跟隨陽光而動,利用效率高,滿足設備的低功耗要求,節約使用成本,符合市場的需求,適用于進行推廣和運用。
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說明書附圖以及具體的實施方式對上述技術方案進行詳細的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可節能電動汽車充電設備,包括底座1、支撐柱2、箱體3、太陽能發電設備、標準電源供應模塊4、電能緩沖模塊5和電源輸出模塊6,所述的底座1與地面接觸并通過緊固螺栓進行固定,底座1的上表面設有多條均勻分布的支撐柱2,支撐柱2的上表面設有長方體形狀的箱體3,所述的箱體3上部設有太陽能發電設備,箱體3左側與標準電源供應模塊4連接,箱體3內部設有電能緩沖模塊5,箱體3右側設有電源輸出模塊6。
其中,在實際應用中,所述的天陽能發電設備包括設于箱體3上部呈折角形狀的太陽能電池板7,所述的太陽能電池板7通過活動端8與箱體3連接。
其中,在實際應用中,所述的太陽能電池板7中部與箱體3之間設有伸縮控制柱9,所述的伸縮控制柱9側面設有為其提供動力的液壓馬達10。
其中,在實際應用中,所述的太陽能電池板7上部設有光敏傳感器11,所述的光敏傳感器11與液壓馬達10連接并保證太陽能電池板7與光照保持垂直狀態。
其中,在實際應用中,所述的太陽能電池板7下行與箱體3內的太陽能發電機13連接,太陽能電池板7與電能緩沖模塊5之間設有整流逆變模塊13。
其中,在實際應用中,所述的電能緩沖模塊5與電源輸出模塊6之間設有自動斷開裝置14,當電池充滿電時所述的自動斷開裝置14開始工作。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實用新型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范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作出些許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