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車輛轉向架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鐵路貨運車輛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車輛轉向架,包括輪對、搖枕、減震器、軸承箱、下心盤和側架,其特征在于,在搖枕的兩端對稱設有復位器裝置,所述復位器裝置中包括基座、頂桿和彈簧,基座為兩條平行設置的筋板結構,基座底部與搖枕相連接,基座的頂部兩兩相對成對設置頂桿,兩個頂桿之間設有彈簧,頂桿與筋板的相對位置可通過螺釘調整。所述軸承箱包括軸箱體和雙列圓錐滾子軸承,其中軸箱體與側架接合部以及側架與搖枕接合部的配合面均為弧面。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明顯提高了機械效率,軸承壽命也得到相應提高,降低了車輛維修成本,實現了既能減少車輪輪緣的磨損又能提高軸承壽命的目的。
【專利說明】一種車輛轉向架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明涉及鐵路貨運車輛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車輛轉向架。
【背景技術】
[0002]在冶金系統中,運輸鐵水車的噸位都比較大,一般在50?300多噸;礦山系統中運礦石的車輛也都在50?100多噸。鐵路上運輸這樣大噸位的貨物,在車輛轉彎時,車廂對走行部分的車輪造成很大的軸向力,這樣不僅導致車輪輪緣的磨損,而且加劇軸承的磨損。由于目前我國冶金、礦山車輛轉向架普遍采用雙列調心滾動軸承或滑動軸承,這種車輛轉向架在礦山使用過程中經常出現故障,磨損也快,存在維護量大的問題。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改進轉向架結構,提高轉向架的機械效率,既能減少車輪輪緣的磨損又能提高軸承壽命的新型車輛轉向架。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0005]一種車輛轉向架,包括輪對、搖枕、減震器、軸承箱、下心盤和側架,其特征在于,在搖枕的兩端對稱設有復位器裝置,所述復位器裝置中包括基座、頂桿和彈簧,基座為兩條平行設置的筋板結構,基座底部與搖枕相連接,基座的頂部兩兩相對成對設置頂桿,兩個頂桿之間設有彈簧,頂桿與筋板的相對位置可通過螺釘調整,側架與搖枕接合部的配合面為弧面。所述軸承箱包括軸箱體和雙列圓錐滾子軸承,其中軸箱體與側架接合部的配合面為弧面。所述頂桿在一個基座上最少設置兩對。
[0006]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明顯提高了機械效率,軸承壽命也得到相應提高,降低了車輛維修成本,實現了既能減少車輪輪緣的磨損又能提聞軸承壽命的目的。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7]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0008]圖2是圖1的側視圖;
[0009]圖3是圖1的俯視圖;
[0010]圖4是圖3中的A-A向視圖;
[0011]圖5是本發明車輛轉向架在轉彎時的受力分析示意圖。
[0012]圖中:1-輪對2_搖枕3_減震器4_軸承箱5_復位器裝置6_下心盤7_銷8-側架9-車輪10-車軸11-彈簧12-螺釘13-雙列圓錐滾子軸承14-基座15-頂桿16-軸箱體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0014]見圖1至圖4,是本發明一種車輛轉向架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包括輪對1、搖枕2、減震器3、軸承箱4、下心盤6、銷7和側架8,輪對I由車輪9壓裝在車軸10兩端組成,減震器3是由內彈簧放在外彈簧內組成的復合彈簧,軸承箱4內包括軸箱體16和雙列圓錐滾子軸承13,其中軸箱體16與側架8之間以及側架8與搖枕2接合部的配合面均為弧面。下心盤6通過銷7固定在搖枕2的中心部位。
[0015]在搖枕2的兩端對稱設有復位器裝置5,復位器裝置中包括基座14、頂桿15和彈簧11,基座14為兩條平行設置的筋板結構,基座14底部與搖枕2為一體,基座14的頂部兩兩相對成對設置頂桿15,兩個頂桿15之間設有彈簧11,頂桿15與筋板的相對位置可通過螺釘12調整;為了保證有足夠的復位力,頂桿15在一個基座14上最少設置兩對。
[0016]本發明與目前正在使用的冶金礦山車輛轉向架在主體結構上雖沒有太大的變化,但其運行原理發生了質的變化。見圖5,當車輛在軌道上直線行駛時,安裝在搖枕2上的復位器裝置5保持側架8垂直與地面,此時軸承箱4中的雙列圓錐滾子軸承13承受垂直與地面的垂向載荷,軸承工作正常,減震器3保持車輛平穩運行。
[0017]當車輛轉彎時車輛承受彎道離心力的作用,車輛在彎道處內側軌道低于外側軌道導致車體向內側傾斜會產生向內的側向力,此時軸承箱4中的雙列圓錐滾子軸承既承受徑向力又承受軸向力,使得側架8沿著軸箱體16與搖枕2的配合弧面產生傾斜,此時放在側架8內的復位器5 —側受壓引起彈簧壓縮,彈簧儲備了復位的能量。相反,轉向架在彎道上承受側向作用力的方向發生變化使得側架向另一側產生傾斜時同樣放在側架內的復位器5另一側受壓引起彈簧壓縮,彈簧儲備了復位的能量。當車輛由彎道變成直線行使時,車輛在復位器5內彈簧的作用下恢復到原來的位置,這樣保證了車輛的正常運行。
[0018]根據鐵路彎道設計規范規定,在車輛轉彎時輪對相對車廂軸向移動距離一般在15?30毫米即可完成轉彎,由于本發明在側架與軸箱體結合部以及側架與搖枕接合部均采用弧面接觸,當側架傾斜時保證了輪對相對車廂軸向移動距離可達40毫米,所以車輛轉彎時車廂對軸承的軸向力明顯減少,達到了對軸承的保護及減少了輪緣的磨損的作用。
[0019]這種轉向架由于起到了對軸承的保護作用,軸承的使用壽命明顯得到提高,側架和搖枕結合部磨損也明顯降低,車輪輪緣的磨損也得到了很大改善,因此不僅提高了轉向架的使用壽命,還明顯降低了轉向架在使用過程中的使用和維護費用。
【權利要求】
1.一種車輛轉向架,包括輪對、搖枕、減震器、軸承箱、下心盤和側架,其特征在于,在搖枕的兩端對稱設有復位器裝置,所述復位器裝置中包括基座、頂桿和彈簧,基座為兩條平行設置的筋板結構,基座底部與搖枕相連接,基座的頂部兩兩相對成對設置頂桿,兩個頂桿之間設有彈簧,頂桿與筋板的相對位置可通過螺釘調整,側架與搖枕接合部的配合面為弧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車輛轉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承箱包括軸箱體和雙列圓錐滾子軸承,其中軸箱體與側架接合部的配合面為弧面。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車輛轉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頂桿在一個基座上最少設置兩對。
【文檔編號】B61F5/26GK103707896SQ201310703927
【公開日】2014年4月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7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17日
【發明者】王嵩, 陳平, 張寶斌, 金滿山 申請人:鞍鋼集團鐵路運輸設備制造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