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交通設施領域,尤其是纜繩式橋車。
背景技術:
現有的公路系統和鐵路系統(包括高鐵、輕軌、列車、地鐵等軌道交通),都需要建造路基或者軌道,占用土地,需要開山劈嶺,成本高,破壞生態環境。尤其在城市中,土地是非常有限的,容易造成交通擁擠,如能設計一種能運行于現有道路之上、易于建設的輕型公共交通,將有助于緩解城市交通擁擠。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出纜繩式橋車,能以運行于現有道路之上、易于建設的輪柱來運行公共交通車。
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纜繩式橋車,所述橋車包括輪柱和繩車,所述輪柱包括等間距設于繩車運行路線上的立柱和所述立柱頂部成對安裝的導向輪,所述導向輪支撐繩車;所述繩車包括車體、驅動裝置、纜繩和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和纜繩均位于車體下部,所述纜繩上設有撥齒,當繩車運行時,所述繩車的限位件與輪柱的導向輪配合把繩車運行路徑限位于輪柱上,所述纜繩的撥齒與立柱頂端配合,所述驅動裝置驅動纜繩,使撥齒向后推壓立柱以驅動繩車前進。
在繩車運行路徑上,所述輪柱立柱之間的間距為十米。
所述繩車車體長度大于輪柱立柱間距的三倍以上。
所述限位件為繩車車體底部端面處的檔板或凸臺,所述限位件與輪柱的導向輪內側或外側配合以對繩車運行路徑進行限位。
所述輪柱的立柱高度為5米。
在繩車運行路線的轉彎部分,每對導向輪的間距大于或者小于繩車運行路線的直線部分的每對導向輪的間距。
所述導向輪的輪緣和繩車車體下端面處均設有防滑層。
所述防滑層以橡膠成型。
本發明中,立柱比較高,車體在地面以上一定高度運行,不占用地面,不和現有的道路和建筑搶空間,能拓寬交通流量,減少交通擁擠;可以在洪水、大雪等惡劣天氣下運行;由于不需要路面或者軌道,建設成本低,保護生態,可以用作公共交通或者物質運輸。
本發明中,所述限位件和纜繩均位于車體下部,所述纜繩上設有撥齒,當繩車運行時,所述繩車的限位件與輪柱的導向輪配合把繩車運行路徑限位于輪柱上,所述纜繩的撥齒與立柱頂端配合,所述驅動裝置驅動纜繩,使撥齒向后推壓立柱以驅動繩車前進;采用以帶撥齒的纜繩來驅動車體,比別的驅動形式更加輕便、有效、安全和節能。
本發明中,所述繩車車體長度大于輪柱立柱間距的三倍以上;所述限位件為繩車車體底部端面處的檔板或凸臺,所述限位件與輪柱的導向輪內側或外側配合以對繩車運行路徑進行限位;該設計可以保障繩車在軌道車上的運行安全防止掉落。
本發明中,在繩車運行路線的轉彎部分,每對導向輪的間距大于或者小于繩車運行路線的直線部分的每對導向輪的間距;該設計給繩車的限位件和導向輪之間留出了充裕的空間;能讓繩車順利轉彎。
本發明中,所述導向輪的輪緣和繩車車體下端面處均設有防滑層;所述防滑層以橡膠成型;該設計強化了導向輪與車體之間的摩擦力,使繩車運行更為安全,也有助于繩車運行過程中的減震和降低噪音。
本發明中,在繩車運行路徑上,所述輪柱立柱之間的間距為十米,該間距大小足以跨過現在的大部分道路和地面建筑。
本發明中,所述輪柱的立柱高度為5米;該高度可以讓繩車在現有道路上的車輛上方運行。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附圖1是本發明的示意圖;
附圖2是本發明所述繩車底部限位件與輪柱立柱配合的示意圖;
附圖3是本發明所述繩車底部纜繩與輪柱立柱配合的示意圖;
附圖4是繩車運行路線轉彎處,繩車底部限位件與導向輪配合的示意圖;
圖中:1-繩車的車體;2-導向輪;3-立柱;4-限位件;5-纜繩;6-撥齒;7-繩車;8-輪柱。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4所示,纜繩式橋車,所述橋車包括輪柱8和繩車7,所述輪柱8包括等間距設于繩車運行路線上的立柱3和所述立柱頂部成對安裝的導向輪2,所述導向輪2支撐繩車7;所述繩車7包括車體1、驅動裝置、纜繩5和限位件4,所述限位件4和纜繩5均位于車體1下部,所述纜繩5上設有撥齒6,當繩車7運行時,所述繩車7的限位件4與輪柱8的導向輪2配合把繩車運行路徑限位于輪柱8上,所述纜繩5的撥齒6與立柱3頂端配合,所述驅動裝置驅動纜繩5,使撥齒6向后推壓立柱3以驅動繩車7前進。
在繩車運行路徑上,所述輪柱立柱3之間的間距為十米,該間距大小足以跨過現在的大部分道路和地面建筑。
所述繩車車體1長度大于輪柱立柱3間距的三倍以上。
所述限位件4為繩車車體1底部端面處的檔板或凸臺,所述限位件4與輪柱8的導向輪2內側或外側配合以對繩車運行路徑進行限位。
所述輪柱8的立柱3高度為5米;該高度可以讓繩車在現有道路上的車輛上方運行。
如圖4所示,本例在繩車運行路線的轉彎部分,每對導向輪2的間距大于繩車運行路線的直線部分的每對導向輪的間距,以便于繩車轉彎。
所述導向輪的輪緣和繩車車體下端面處均設有防滑層。
所述防滑層以橡膠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