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水稻收割機用的雙踏板抽板式行走方法及其行走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030806閱讀:415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水稻收割機用的雙踏板抽板式行走方法及其行走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農業技術領域中的糧食收割機械,特別是一種水稻收割機用的雙踏板抽板式行走方法及其行走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水稻收割機用的行走裝置,主要有履帶式和爪形輪兩大類。其履帶式行走裝置的優點有浮力大、能適應各種類型的水田,但其結構復雜,體積較大,一般應用于比較大型的農業機械,其小型化效果欠佳。爪形輪行走裝置的驅動效果較好,行走比較靈活,但其浮力較小,不適應泥腳較深的水田。本申請人于2008年發明了“一種水稻收割機用的抽板式行走裝置”(專利申請號為2008100306596),是由行走板1、行走板彈性抽帶2、行走板上的耐磨層3、行走輪4、行走輪4的軸轂5、主軸6、行走輪4的固定螺栓7、軸承座8、 行走板前端的擋泥板9、機架10和動力輸入輪11構成,該發明雖然具有結構簡單、浮力較大、行走過程中的阻力較小等特點,但轉彎操作不甚方便。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浮力較大、行走過程中的阻力小、且行走比較平穩的行走方法及其行走裝置。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發明一種水稻收割機用的雙踏板抽板式行走方法
A、在機架下部一前一后裝置兩個相同的、由行走踏板構件和行走驅動構件組成的前行走機構和后行走機構,其中的行走踏板構件的四角用抽拉彈簧懸吊在機架的下部;
所述的行走踏板構件是由大踏板、行走托架、抽拉彈簧組成;行走托架裝置在大踏板上,抽拉彈簧裝置在行走托架和機架之間;
所述的行走驅動構件是由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轉輪架軸承座和動力輸入構件組成;轉輪架軸承座吊裝在機架下部,其上裝置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動力輸入構件裝置在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的一端部,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擱置在行走托架上;兩個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的圓弧部分相位相差180° ;
B、行走過程如下
第一步行走之前,前行走機構中的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的圓弧部分處于上部,行走托架和大踏板在抽拉彈簧的作用下,處于懸空狀態;后行走機構中的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的圓弧部分處于下部,壓住行走托架和大踏板,大踏板壓住泥面,承擔支撐作用;
行走初始,裝置在機架后上部的動力部件和減速構件將動力同步、同方向輸入給前、后行走驅動構件的動力輸入構件,帶動前、后行走驅動構件的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轉動,前行走驅動構件的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的半圓弧段逐漸壓在行走托架上面,后行走驅動構件的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的半圓弧段逐漸退出行走托架上面,在此過程中,后行走驅動構件的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的半圓弧段在其行走托架上面滾動,驅動機架向前移動,并向前上方拉伸抽拉彈簧;
第二步當前、后行走驅動構件的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轉動到接近90°時,處于臨界狀態,此時,前行走驅動構件的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的半圓弧段正始壓在行走托架上面,將其大踏板壓向泥面,承擔支撐作用;同時,后行走驅動構件的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的半圓弧段開始退出行走托架上面,其行走托架和大踏板在抽拉彈簧的作用下,進入懸空狀態,后行走驅動構件在抽拉彈簧的作用下,被向前抽拉;此時,前行走驅動構件的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的半圓弧段在其行走托架上面滾動,驅動機架向前移動,并向前上方拉伸抽拉彈簧;
第三步當前、后行走驅動構件的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轉動到接近270°時,再次處于臨界狀態,此時,前行走驅動構件的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的半圓弧段開始退出其行走托架上面,其行走托架和大踏板在抽拉彈簧的作用下,進入懸空狀態,前行走踏板構件在抽拉彈簧的作用下,被向前抽拉;同時,后行走驅動構件的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的半圓弧段正始壓在其行走托架上面,將其大踏板壓向泥面,承擔支撐作用;在此過程中,后行走驅動構件的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的半圓弧段在其行走托架上面滾動,驅動機架向前移動,并向前上方拉伸抽拉彈簧;
第四步當前、后行走驅動構件的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轉動到接近360°時,再次處于第一步的狀態,完成了一個行走周期。
與此同時,還發明一種應用上述行走方法的水稻收割機用的雙踏板抽板式行走裝置是由機架9構成,還包括有結構相同、一前一后裝置在機架9下面的前行走機構和后行走機構;所述的前行走機構是由前行走踏板構件和前行走驅動構件組成;
前行走踏板構件是由前大踏板4、兩組前前抽拉彈簧5、兩組前后抽拉彈簧18和兩組前行走托架構成;分別裝置在前大踏板4上面兩側的前行走托架,是由前行走橫托梁8和前前行走托架立柱7、前后行走托架立柱21組成;前前行走托架立柱7、前后行走托架立柱 21的下端連接前大踏板4,上端連接前行走橫托梁8 ;兩組前前抽拉彈簧5和兩組前后抽拉彈簧18的上端分別連接機架9前部的下面,其下端分別連接兩組前行走托架的前行走橫托梁8的兩端;
前行走驅動構件是由前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前動力輸入構件15、兩組前轉輪架軸承座12和兩組前轉輪架軸承吊座10構成;兩組前轉輪架軸承吊座10分別裝置在機架9 下部的兩側,其下端部裝置前轉輪架軸承座12 ;前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是由前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半圓弧段13、前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軸11構成,前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半圓弧段 13的兩端裝置前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軸11,前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軸11穿裝于前轉輪架軸承座12中,其中的一根穿出前轉輪架軸承座12后裝置前動力輸入構件15 ;
前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半圓弧段13和后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半圓弧段30的相位相差180°。
在前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半圓弧段13的凹槽內、對應于前行走橫托梁8的部位處,由前抽拉滾子架39套裝著前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抽拉滾子37。
在前大踏板4和前前行走托架立柱7和前后行走托架立柱21之間還裝置有前大踏板加強墊20。
本發明的水稻收割機用的雙踏板抽板式行走方法及其行走裝置,采用兩個面積較5大的大踏板作為行走中的交替支撐件,因而,其結構較為簡單,浮力較大;同時,在行走過程中,大踏板的移動不接觸稻田中的泥面,故行走過程中的阻力較小;此外,由于采用了兩個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兩個半圓弧段交替滾動,因此,行走過程中不會出現上下擺動的現象,故其行走比較平穩。


圖1是本發明的主視示意圖2是本發明的俯視示意圖3是本發明的沿A-A軸線的剖視放大示意圖4是本發明的K局部放大示意圖5是本發明的H局部放大示意圖6是本發明的F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中1是收割組件,2是行走導向滾筒,3是行走導向滾筒轉向繩,4是前大踏板, 5是前前抽拉彈簧,6是行走導向滾筒轉動輪盤,7是前前行走托架立柱,8是前行走橫托梁, 9是機架,10是前轉輪架軸承吊座,11是前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軸,12是前轉輪架軸承座, 13是前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半圓弧段,14是座椅構件,15是前動力輸入構件,16是前中行走托架立柱,17是減速構件,18是前后抽拉彈簧,19是動力部件,20是前大踏板加強墊,21 是前后行走托架立柱,22是后前抽拉彈簧,23是后行走橫托梁,24是后轉輪架軸承吊座,25 是后轉輪架軸承座,26是后后抽拉彈簧,27是輔助支架,28是后后行走托架立柱,29是后動力輸入構件,30是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半圓弧段,31是后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軸,32是后中行走托架立柱,33是后大踏板加強墊,34是后大踏板,35是后前行走托架立柱,36是后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抽拉滾子,37是前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抽拉滾子,38是后抽拉滾子架, 39是前抽拉滾子架。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下面的說明是采用例舉的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不應局限于此
本實施例是由機架9、前行走構件和后行走構件構成,前行走構件和后行走構件結構相同,一前一后地裝置在長方形的平面框架狀的機架9下面。
前行走機構是由前行走踏板構件和前行走驅動構件組成;前行走踏板構件包括前大踏板4、兩組前前抽拉彈簧5、兩組前后抽拉彈簧18和兩組前行走托架。前行走托架是由前行走橫托梁8和前前行走托架立柱7、前中行走托架立柱16 (增加此前中行走托架立柱 16,主要是為了增強前行走托架的剛性和強度,也可以不采用該前中行走托架立柱16)、前后行走托架立柱21組成;前前行走托架立柱7、前中行走托架立柱16、前后行走托架立柱 21的下端連接前大踏板4,上端連接前行走橫托梁8 ;兩組前行走托架分別裝置在前大踏板 4上面的兩側。在前大踏板4和前前行走托架立柱7、前中行走托架立柱16、前后行走托架立柱21之間還裝有前大踏板加強墊20 (當前大踏板4采用足夠厚的材料時,也可以不采用前大踏板加強墊20)。前大踏板4的前后兩端向上彎曲翹起,可減少泥巴進入前大踏板4的上面。
兩組前行走托架的前行走橫托梁8的兩端,形成四角,分別連接兩組前前抽拉彈簧5和兩組前后抽拉彈簧18的下端;兩組前前抽拉彈簧5和兩組前后抽拉彈簧18的上端則分別連接機架9前部的下面,使得前行走踏板構件被懸吊在機架9的下面。
前行走驅動構件是由前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前動力輸入構件15、兩組前轉輪架軸承座12和兩組前轉輪架軸承吊座10構成。
兩組前轉輪架軸承吊座10分別裝置在機架9下部的兩側,其下端部裝置前轉輪架軸承座12。
前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包括前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半圓弧段13、前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軸11、前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抽拉滾子37和前抽拉滾子架39 ;在前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半圓弧段13的圓弧形凹槽內、對應于前行走橫托梁8的部位處,均裝有前抽拉滾子架 39,在該前抽拉滾子架39上套裝著前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抽拉滾子37 (該前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抽拉滾子37也可采用一組滾珠軸承來代替,下同);兩根前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軸 11分別裝置在前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半圓弧段13的兩端,前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軸11穿裝于前轉輪架軸承座12中,其中的一根穿出前轉輪架軸承座12后裝置前動力輸入構件15。
后行走機構是由后行走踏板構件和后行走驅動構件組成;后行走踏板構件包括后大踏板34、兩組后前抽拉彈簧22、兩組后后抽拉彈簧沈和兩組后行走托架。后行走托架是由后行走橫托梁23和后前行走托架立柱35、后中行走托架立柱32(增加此后中行走托架立柱32,主要是為了增強后行走托架的剛性和強度,也可以不采用該后中行走托架立柱32)、 后后行走托架立柱觀組成;后前行走托架立柱35、后中行走托架立柱32、后后行走托架立柱觀的下端連接后大踏板34,上端連接后行走橫托梁23 ;后行走托架分別裝置在后大踏板 34上面的兩側。在后大踏板34和后前行走托架立柱35、后中行走托架立柱32、后后行走托架立柱觀之間還裝有后大踏板加強墊33 (當后大踏板34采用足夠厚的材料時,也可以不采用后大踏板加強墊3 。后大踏板34的前后兩端向上彎曲翹起,可減少泥巴進入后大踏板34的上面。
兩組后行走托架的后行走橫托梁23的兩端,形成四角,分別連接兩組后前抽拉彈簧22和兩組后后抽拉彈簧沈的下端;兩組后前抽拉彈簧22和兩組后后抽拉彈簧沈的上端則分別連接機架9后部的下面,使得后行走踏板構件被懸吊在機架9的下面。
后行走驅動構件是由后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后動力輸入構件四、兩組后轉輪架軸承座25和兩組后轉輪架軸承吊座M構成。
兩組后轉輪架軸承吊座M分別裝置在機架9后部下面的兩側,其下端部裝置后轉輪架軸承座25。
后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包括后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半圓弧段30、后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軸31、后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抽拉滾子36和后抽拉滾子架38 ;在后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半圓弧段30的圓弧形凹槽內、對應于后行走橫托梁23的部位處,均裝有后抽拉滾子架 38,在該后抽拉滾子架38上套裝著后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抽拉滾子36 ;兩根后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軸31分別裝置在后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半圓弧段30的兩端,后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軸31穿裝于后轉輪架軸承座25中,其中的一根穿出后轉輪架軸承座25后裝置后動力輸入構件四。
前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半圓弧段13和后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半圓弧段30,其圓弧部分的相位相差180°,即當前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半圓弧段13的圓弧部分在上面時, 后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半圓弧段30的圓弧部分在下面。
本發明的行走裝置使用時,需要與其它的水稻收割部件配套,S卩需要配套有收割組件1、行走導向滾筒2、行走導向滾筒轉向繩3、輔助機架27、行走導向滾筒轉動輪盤6、座椅構件14、減速構件17和動力部件19。
輔助機架27連接在機架9的前端,成為機架9的延伸部分,共同構成機架9的整體,因而,附圖1-3中的前前抽拉彈簧5的上端雖然顯示的是連接在輔助機架27的下部,但其實質上還是連接在機架9前部的下面。收割組件1和行走導向滾筒2裝置輔助機架27 的前部,行走導向滾筒轉動輪盤6裝置在輔助機架27的中后部上面,行走導向滾筒轉向繩 3分別連接行走導向滾筒2和行走導向滾筒轉動輪盤6。座椅構件14裝置在機架9的中部上面,減速構件17和動力部件19裝置在機架9的中后部上面。減速構件17的輸出端分別連接前動力輸入構件15和后動力輸入構件四,前動力輸入構件15和后動力輸入構件四的轉速相同,轉動方向也相同。
使用時,操作人員坐在座椅構件14上,雙手操縱行走導向滾筒轉動輪盤6。
最初,前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半圓弧段13的圓弧部分處于上面,見附圖5所示,此時,前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半圓弧段13的軸向切面壓在前行走橫托梁8上,由于該軸向切面與前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軸11的軸線處于同一水平,因而,前行走托架和前大踏板4在前前抽拉彈簧5和前后抽拉彈簧18的作用下,處于懸空狀態;與此同時,后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半圓弧段30的圓弧部分處于下面,見附圖6所示,此時,后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半圓弧段30的圓弧部分壓在后行走橫托梁23上,壓住后行走托架和后大踏板34,后大踏板34壓住泥面,承擔支撐作用,見附圖1和附圖3所示。
啟動動力部件19后,動力由減速構件17傳遞給前動力輸入構件15和后動力輸入構件四,進而分別帶動前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和后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同向、同速轉動 (逆時針方向轉動,如附圖1和附圖3所示)。
行走初始,前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半圓弧段13的半圓弧段逐漸壓在前行走橫托梁8的上面,后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半圓弧段30的半圓弧段逐漸退出后行走橫托梁23的上面,在此過程中,后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半圓弧段30的半圓弧段在后行走橫托梁23的上面滾動,驅動機架9向前移動,并向前上方拉伸后前抽拉彈簧22和后后抽拉彈簧洲,蓄積彈力。
當前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半圓弧段13和后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半圓弧段30轉動到接近90°時,處于臨界狀態,此時,前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半圓弧段13的半圓弧段正始壓在前行走橫托梁8的上面,將前大踏板4壓向住泥面,承擔支撐作用;同時,后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半圓弧段30的半圓弧段開始退出后行走橫托梁23的上面,后行走托架和后大踏板34在后前抽拉彈簧22和后后抽拉彈簧沈的作用下,進入懸空狀態,同時,后行走踏板構件在后前抽拉彈簧22和后后抽拉彈簧沈的作用下,被向前抽拉(裝置在后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半圓弧段30的圓弧形凹槽內的后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抽拉滾子36可減少抽拉的摩擦力);此時,前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半圓弧段13的半圓弧段在前行走橫托梁8的上面滾動,驅動機架9向前移動,并向前上方拉伸前前抽拉彈簧5和兩組前后抽拉彈簧18,蓄積彈力。
當前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半圓弧段13和后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半圓弧段30轉動到接近270°時,再次處于臨界狀態,此時,前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半圓弧段13的半圓弧段開始退出前行走橫托梁8的上面,前行走托架和前大踏板4在前前抽拉彈簧5和前后抽拉彈簧18的作用下,進入懸空狀態,前行走踏板構件在前前抽拉彈簧5和前后抽拉彈簧18的作用下,被向前抽拉(裝置在前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半圓弧段13的圓弧形凹槽內的前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抽拉滾子37可減少抽拉的摩擦力);同時,后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半圓弧段30的半圓弧段正始壓在后行走橫托梁23的上面,將后大踏板34壓向泥面,承擔支撐作用;在此過程中,后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半圓弧段30的半圓弧段在后行走橫托梁23的上面滾動,驅動機架9向前移動,并向前上方拉伸后前抽拉彈簧22和后后抽拉彈簧26,蓄積彈力。
當前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半圓弧段13和后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半圓弧段30轉動到接近360°時,再次處于第一步的狀態,至此,完成了一個行走周期。
當需要退行時,可通過減速構件17的倒檔操作,讓減速構件17傳遞給前動力輸入構件15和后動力輸入構件四的動力方向相反,進而分別帶動前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和后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作順時針方向轉動。其退行過程與上述前進的過程原理相同、動作相反,在此不再贅述。
當需要轉彎時,操縱行走導向滾筒轉動輪盤6,通過行走導向滾筒轉向繩3,帶動行走導向滾筒2轉動,使其轉向所需要轉向的方向,此時,行走導向滾筒2即會轉向需要轉向的方向,并且,在機架9和輔助機架27的推動下,實現轉向行走。
本發明的水稻收割機用的雙踏板抽板式行走方法及其行走裝置,可配套用于水稻收割機或其他農機的行走使用,既適用于淺泥腳水田、也可適于深泥腳的泮泥田、還可適用于干田或半干半濕的稻田使用。
權利要求
1.一種水稻收割機用的雙踏板抽板式行走方法,其特征在于A、在機架下部一前一后裝置兩個相同的、由行走踏板構件和行走驅動構件組成的前行走機構和后行走機構,其中的行走踏板構件的四角用抽拉彈簧懸吊在機架的下部;所述的行走踏板構件是由大踏板、行走托架、抽拉彈簧組成;行走托架裝置在大踏板上,抽拉彈簧裝置在行走托架和機架之間;所述的行走驅動構件是由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轉輪架軸承座和動力輸入構件組成; 轉輪架軸承座吊裝在機架下部,其上裝置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動力輸入構件裝置在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的一端部,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擱置在行走托架上;兩個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的圓弧部分相位相差180° ;B、行走過程如下第一步行走之前,前行走機構中的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的圓弧部分處于上部,行走托架和大踏板在抽拉彈簧的作用下,處于懸空狀態;后行走機構中的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的圓弧部分處于下部,壓住行走托架和大踏板,大踏板壓住泥面,承擔支撐作用;行走初始,裝置在機架后上部的動力部件和減速構件將動力同步、同方向輸入給前、后行走驅動構件的動力輸入構件,帶動前、后行走驅動構件的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轉動,前行走驅動構件的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的半圓弧段逐漸壓在行走托架上面,后行走驅動構件的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的半圓弧段逐漸退出行走托架上面,在此過程中,后行走驅動構件的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的半圓弧段在其行走托架上面滾動,驅動機架向前移動,并向前上方拉伸抽拉彈簧;第二步當前、后行走驅動構件的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轉動到接近90°時,處于臨界狀態,此時,前行走驅動構件的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的半圓弧段正始壓在行走托架上面,將其大踏板壓向泥面,承擔支撐作用;同時,后行走驅動構件的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的半圓弧段開始退出行走托架上面,其行走托架和大踏板在抽拉彈簧的作用下,進入懸空狀態,后行走驅動構件在抽拉彈簧的作用下,被向前抽拉;此時,前行走驅動構件的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的半圓弧段在其行走托架上面滾動,驅動機架向前移動,并向前上方拉伸抽拉彈簧;第三步當前、后行走驅動構件的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轉動到接近270°時,再次處于臨界狀態,此時,前行走驅動構件的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的半圓弧段開始退出其行走托架上面,其行走托架和大踏板在抽拉彈簧的作用下,進入懸空狀態,前行走踏板構件在抽拉彈簧的作用下,被向前抽拉;同時,后行走驅動構件的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的半圓弧段正始壓在其行走托架上面,將其大踏板壓向泥面,承擔支撐作用;在此過程中,后行走驅動構件的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的半圓弧段在其行走托架上面滾動,驅動機架向前移動,并向前上方拉伸抽拉彈簧;第四步當前、后行走驅動構件的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轉動到接近360°時,再次處于第一步的狀態,完成了一個行走周期。
2.一種應用權利要求1所述行走方法的水稻收割機用的雙踏板抽板式行走裝置,是由機架(9)構成,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有結構相同、一前一后裝置在機架(9)下面的前行走機構和后行走機構;所述的前行走機構是由前行走踏板構件和前行走驅動構件組成;前行走踏板構件是由前大踏板G)、兩組前前抽拉彈簧(5)、兩組前后抽拉彈簧(18)和兩組前行走托架構成;分別裝置在前大踏板(4)上面兩側的前行走托架,是由前行走橫托梁(8)和前前行走托架立柱(7)、前后行走托架立柱組成;前前行走托架立柱(7)、前后行走托架立柱的下端連接前大踏板G),上端連接前行走橫托梁(8);兩組前前抽拉彈簧( 和兩組前后抽拉彈簧(18)的上端分別連接機架(9)前部的下面,其下端分別連接兩組前行走托架的前行走橫托梁(8)的兩端;前行走驅動構件是由前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前動力輸入構件(1 、兩組前轉輪架軸承座(1 和兩組前轉輪架軸承吊座(10)構成;兩組前轉輪架軸承吊座(10)分別裝置在機架(9)下部的兩側,其下端部裝置前轉輪架軸承座(1 ;前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是由前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半圓弧段(13)、前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軸(11)構成,前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半圓弧段(1 的兩端裝置前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軸(11),前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軸 (11)穿裝于前轉輪架軸承座(1 中,其中的一根穿出前轉輪架軸承座(1 后裝置前動力輸入構件(15);前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半圓弧段(1 和后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半圓弧段(30)的相位相差180°。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水稻收割機用的雙踏板抽板式行走裝置,其特征在于在前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半圓弧段(1 的凹槽內、對應于前行走橫托梁(8)的部位處,由前抽拉滾子架(39)套裝著前半圓弧狀行走轉輪架抽拉滾子(37)。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水稻收割機用的雙踏板抽板式行走裝置,其特征在于 在前大踏板(4)和前前行走托架立柱(7)和前后行走托架立柱之間還裝置有前大踏板加強墊(20)。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的一種水稻收割機用的雙踏板抽板式行走方法及其行走裝置,涉及農業技術領域中的糧食收割機械;其行走裝置是由機架9、前行走踏板構件和后行走踏板構件構成,前行走踏板構件和后行走踏板構件結構相同,一前一后地裝置在長方形的平面框架狀的機架9下面;具有結構簡單、浮力較大、行走過程中的阻力小、且行走比較平穩等特點,可配套用于水稻收割機或其他農機的行走使用,既適用于淺泥腳水田、也可適于深泥腳的泮泥田、還可適用于干田或半干半濕的稻田使用。
文檔編號B62D57/032GK102501914SQ201110348380
公開日2012年6月20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3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3日
發明者李自持 申請人:李自持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任丘市| 新丰县| 普格县| 察隅县| 锡林郭勒盟| 伊吾县| 秦安县| 滦平县| 山东省| 大厂| 龙胜| 龙游县| 崇信县| 梧州市| 清水县| 新和县| 班戈县| 泽普县| 车致| 江城| 新巴尔虎左旗| 自贡市| 张家界市| 庆城县| 武清区| 富民县| 炎陵县| 永安市| 渭源县| 铜陵市| 涿州市| 蕲春县| 沁阳市| 本溪市| 东至县| 桃园县| 松原市| 东阿县| 大安市| 讷河市| 保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