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推車車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車架,尤其涉及一種嬰兒用的推車車架,該車架的頂篷可配合車手向下滑動而滑動,從而使車架收合后結構更加緊湊,減少折疊體積,節省空間,方便攜帶。
背景技術:
兒童推車在車架構造的設計上,為了滿足消費者所需實用性及攜帶的方便性,所述兒童推車一般都會設計成可收合的型態,使得在使用狀態時可以張開成嬰兒車的型態,而不使用時則可以收合成較小體積以方便收藏或攜帶。一般的兒童推車折疊時都是將相互樞接的前、后腳及側扶手互相收折,收折后,所述前腳、后腳及側扶手均呈豎直狀態,整個兒童推車的橫向體積明顯減少,但是豎直方向占用的空間卻增加。因此,折疊后的兒童推車從車手的頂端到車腳都顯得十分長,導致人手提起整個車架時極之不便。要解決折疊后推車車架長度過長不方便攜帶的問題,則必需進一步采用折疊或其他縮減體積的方法,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較好的手段解決上述問題。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收合后結構更加緊湊,減少折疊體積,節省空間,方便攜帶的推車車架。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頂篷可配合車手向下滑動而滑動,從而使車架收合后結構更加緊湊,減少折疊體積,節省空間,方便攜帶的推車車架。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推車車架,包括前腳、后腳、座板、側扶手及連接管,所述推車車架還包括車手及頂篷收合機構,所述車手可滑動地套接于所述連接管內且末端可卡合地支撐于車架的車腳上,所述頂篷收合機構可滑動地安裝于所述車手,以及,所述連接管一端樞接于所述側扶手,另一端樞接于所述座板及所述后腳。較佳地,所述前腳的上端及后腳的上端分別樞接于所述側扶手上,所述前腳的中部樞接于所述座板的前端,所述座板的后端樞接于所述連接管的下端。具體地,所述推車車架還包括連接件,所述連接件呈彎折結構,且一端與所述連接管的下端樞接,另一端與所述后腳樞接。較佳地,所述頂篷收合機構包括頂篷固定座、前支架及后支架,所述頂篷固定座可滑動地安裝于所述車手,所述后支架固定于所述頂篷固定座上,所述前支架可收展地樞接于所述頂篷固定座上。通過將所述前支架樞接于所述頂篷固定座上,從而在使用時所述前支架沿樞接點轉動而將頂篷打開,不使用時,又可轉動而收合,使用簡單,方便快捷。更具體地,所述頂篷固定座開設有滑動槽,所述車手固定一定位銷,所述滑動槽可滑動地連接所述定位銷。更具體地,所述滑動槽的下端開設一直徑大于所述滑動槽槽寬的通孔,所述通孔與所述滑動槽連通。利用所述定位銷與所述滑動槽的滑動配合,使所述頂篷固定座可在所述車手上回來滑動,從而騰出更多的空間方便所述車手的收合。
更具體地,所述頂篷收合機構還包括折疊組件,所述拆疊組件包括前連桿及后連桿,所述前連桿的一端樞接于所述前支架上,另一端與所述后連桿的一端樞接,所述后連桿的另一端與所述后支架樞接。由于所述前支架末端只與所述頂篷固定座樞接,上端會受到重力的作用而向下轉動,因此通過與所述前連桿連接,可使所述前支架得到有效固定,而所述前連桿又與所述后連桿樞接,因此,所述前支架轉動而收合時,所述前連桿與所述后連桿能相互折疊,從而使所述前支架實現支撐的同時使整個頂篷可收折,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靈活。具體地,所述推車車架還包括卡合機構,所述卡合機構包括卡合件及卡合部,所述卡合部固定于所述后腳,且側面開設有容置槽,所述卡合件可伸縮地安裝于所述車手的下端,所述車手支撐于所述后腳上時,所述卡合件伸入所述容置槽內與所述卡合部卡持。通過將所述卡合件插入所述卡合部的容置槽內,從而使所述卡合件與卡合部卡持,使所述車手不能轉動,進而限制整個推車車手的收折,最后達到定位的目的。更具體地,所述卡合機構還包括第一彈簧及固定銷,所述第一彈簧容置于所述卡合件內部,且一端與所述卡合件的底部抵觸,另一端與所述固定銷抵觸,所述卡合件兩側開設有腰形孔,所述固定銷固定于所述車手上并滑動地穿過所述腰形孔。通過設置所述第一彈簧,利用所述第一彈簧的彈性作用,使所述卡合件在所述固定銷的引導下在所述車手下端實現伸縮,從而使所述卡合件在對準所述容置槽后能自動與所述容置槽卡合。更具體地,所述卡合機構還包括鎖定組件,所述鎖定組件包括第二彈簧及卡持塊,所述連接管的一側開設有容置腔,所述座板的后端設置卡合座,所述卡合座開設有卡持腔,所述第二彈簧一端抵觸于所述容置腔的內部,另一端抵觸于所述卡持塊上,所述推車車架折疊后,所述卡持塊另一端在所述第二彈簧的彈力作用下卡持于所述卡合座的卡持腔內。具體地,所述鎖定組件還包括限位銷,所述卡持塊上開設有貫穿兩側的凹口,所述限位銷固定地穿過所述容置腔,所述凹口可滑動地卡持于所述限位銷上。所述車手的下端靠內的一側設有凸柱,所述車手上移時,所述凸柱頂推所述卡持塊,所述卡持塊脫離所述卡合座的卡持腔。所述推車車架打開時,所述車手向上滑移使凸柱頂推所述卡持塊下端,將所述卡持塊與所述卡持腔脫離卡合,所述推車車架收合后,所述車手相對所述連接管下移,從而使所述凸柱離開所述卡持塊,進而使卡持塊受到第二彈簧的彈力作用進入所述卡持腔實現卡合,所述限位銷可限制所述卡持塊的滑動距離,防止所述卡持塊脫落,整個鎖定組件可防止收合后的車架自動打開。具體地,所述推車車架還包括菜籃管,所述菜籃管末端與所述座板連接固定。與現有技術相比,由于本發明將所述側扶手、前腳、后腳、座板及連接管相互樞接形成車架后,再通過所述車手套接于所述連接管內,使所述車手能在所述連接管內上下滑動,并且通過將所述頂篷收合機構滑動地安裝于所述車手上,從而使所述頂篷固定座可配合車手的下滑而沿車手方向滑動,在收折時,車手向下滑動,所述頂篷固定座隨車手下移,在打開時,車手向上滑動,所述頂篷固定座向下滑動,回到原始的位置重新實現頂篷的遮擋作用,從而使整個推車車架結構更加緊湊,減少折疊體積,節省空間,方便攜帶。
圖1是本發明推車車架的立體結構圖。
圖2是本發明推車車架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發明推車車架中頂篷收合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發明推車車架中卡合機構的分解示意圖。圖5是本發明推車車架中卡合機構的剖視圖。圖6是本發明推車車架展開時鎖定組件的狀態示意圖。圖7是本發明推車車架收折時鎖定組件的狀態示意圖。圖8是本發明推車車架收折時的狀態示意圖。圖9是本發明推車車架中車手與所述頂篷收合機構滑動的狀態圖。圖10是發明推車車架完全收折時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1、圖2所示,本發明推車車架100包括側扶手1、前腳2、后腳3、座板4、連接管5、連接件6、車手7及頂篷收合機構8,所述前腳2的上端及后腳3的上端分別樞接于所述側扶手I上,所述前腳2的中部樞接于所述座板4的前端,所述連接管5的上端樞接于所述側扶手I的后端,下端樞接于所述座板4的后端,本發明座板4的后端設置有卡合座41,因此,所述連接管下端實際上與所述卡合座41樞接;所述連接件6呈彎折結構,且一端與所述連接管5的下端樞接,另一端與所述后腳3樞接,所述車手7的下端可滑動地套接于所述連接管5內且末端可卡合地支撐于所述后腳3中部上,所述頂篷收合機構8可滑動地安裝于所述車手7的中段。所述推車車架100還包括菜籃管101及背靠管102,所述背靠管102樞接于所述座板4后端的卡合座41上并且傾斜向上延伸。所述菜籃管101末端與所述座板4連接,并套接固定于支撐所述座板4的座管后端,所述推車車架100折疊后,利用后輪與所述菜籃管101便可將推車車架100支撐站立,具有更好的便利性。如圖3所示,所述頂篷收合機構8包括頂篷固定座81、前支架82、后支架83及折疊組件84。所述頂篷固定座81可滑動地安裝于所述車手7的中部,具體地,所述頂篷固定座81靠近車手7內的一側開設有滑動槽81a,所述滑動槽81a為底部貫穿的凹陷槽,所述車手7上固定一定位銷71,所述定位銷71的一端可滑動地嵌于所述滑動槽81a上。所述定位銷71與所述滑動槽81a的滑動配合,使所述頂篷固定座81可在所述車手7上回來滑動,從而騰出更多的空間方便所述車手7的收合。更具體地,所述滑動槽81a的下端開設一直徑大于所述滑動槽81a的槽寬的通孔81b,所述通孔81b與所述滑動槽81a連通。所述通孔81b供所述定位銷71進出,方便所述頂篷固定座81的安裝及拆卸。所述后支架83固定于所述頂篷固定座81上,所述前支架82可收展地樞接于所述頂篷固定座81上。所述拆疊組件84包括前連桿84a及后連桿84b,所述前連桿84a的一端樞接于所述前支架82的中部,另一端與所述后連桿84b的一端樞接,所述后連桿84b的另一端與所述后支架83的中部樞接。由于所述前支架82末端只與所述頂篷固定座81樞接,上端會受到重力的作用而向下轉動,因此通過與所述前連桿84a連接,可使所述前支架82得到有效固定,而所述前連桿84a又與所述后連桿84b樞接,因此,所述前支架82轉動而收合時,所述前連桿84a與所述后連桿84b能相互折疊,從而使所述前支架82實現支撐的同時使整個頂篷達到收折的目的。如圖4及圖5所示,所述推車車架100還包括卡合機構9,所述卡合機構9包括卡合件91、卡合部92、第一彈簧93、固定銷94及鎖定組件95,所述卡合部92固定于所述后腳3的中部,且側面傾斜向上開設有容置槽92a,所述卡合件91可伸縮地安裝于所述車手7的下端,所述車手7支撐于所述后腳3上時,所述卡合件91伸入所述容置槽92a內與所述卡合部92卡持。通過將所述卡合件91插入所述卡合部92的容置槽92a內,從而使所述卡合件91與卡合部92卡持,使所述車手7不能轉動,進而限制整個推車車手100的收折,最后達到定位的目的。所述卡合件91具有一容置孔91a,所述第一彈簧93容置于所述容置孔91a內,且一端與所述容置孔91a的底部抵觸,另一端與所述固定銷94抵觸,所述卡合件91兩側開設有腰形孔91b,所述固定銷94固定于所述車手7上并滑動地穿過所述卡合件91的腰形孔91b中。通過設置所述第一彈簧93,利用所述第一彈簧93的彈性作用,使用所述卡合件91在所述固定銷94及腰形孔91b的配合引導下在所述車手7下端實現伸縮,從而使所述卡合件91在對準所述容置槽92a后能自動與所述容置槽92a卡合。如圖6及圖7所示,所述鎖定組件95包括第二彈簧95a、卡持塊95b及限位銷95c,所述連接管5靠內的一側開設有向外突出的容置腔51且所述容置腔51沿所述連接管5管體的延伸方向設置于所述連接管5的側面,所述卡持塊95b在所述容置腔51內沿所述車手7及所述連接管5延伸方向滑動,所述座板4的后端設置卡合座41,所述卡合座41起到與所述連接管5樞接的作用,并且所述卡合座41開設有卡持腔41a,所述容置腔51有一開口朝向所述卡合座41,該開口可供卡持塊95b滑動進出所述卡合座41,所述車手7的下端靠內一側設有凸柱72,所述凸柱72也可以是所述固定銷94內側的凸出端,所述第二彈簧95a一端抵觸于所述容置腔51的內部,另一端抵觸于所述卡持塊95b上。所述卡持塊95b上開設有貫穿兩側的凹口 95bl,所述限位銷95c固定地穿過所述容置腔51兩側壁,所述凹口95bl可滑動地卡持于所述限位銷95c上。所述推車車架100打開時,所述車手7向上滑移使凸柱72頂推所述卡持塊95b下端,將所述卡持塊95b與所述卡持腔41a脫離卡合,所述推車車架100收合后,所述車手7相對所述連接管5下移,從而使所述凸柱72離開所述卡持塊95b,進而使卡持塊95b受第二彈簧95a的彈力作用進入所述卡持腔41a實現卡合,所述限位銷95c可限制所述卡持塊95b的滑動距離,防止所述卡持塊95b脫落,整個鎖定組件95可防止收合后的車架自動打開。綜合上述并結合圖8、圖9及圖10,下面對所述推車車架100的打開及收折過程進行詳細描述,如下:所述推車車架100展開時,所述側扶手I處于水平狀態,所述前腳2及后腳展3打開成八字形,所述座板4樞接于所述前腳2及后腳3之間并處于水平狀態;所述車手7套接于所述連接管5內,所述車手7末端的卡合件91伸出所述連接管5后與所述卡合部92的容置槽92a卡合,此時,所述車手及所述頂篷固定座81均處于展開的使用狀態下,所述凸柱72抵觸所述卡持塊95b。當所述推車車架100收折時,轉動所述頂篷收合機構8的前支架82,使所述前支架82順時針轉動靠近所述后支架83,同時所述折疊組件84的前連桿84a及后連桿84b折疊,最后使所述前支架82與后支架83重疊而完全收折所述頂篷收合機構8。然后拉動所述車手7上的操作件71,帶動所述卡合件91向上移動并退出所述容置槽92a,此時所述卡合件91與所述卡合部92即解鎖,并推動車手7轉動車架100各部件,如所述側扶手1、前腳2、后腳3及座板4,使可相對地進行轉動靠攏,例如所述側扶手I沿其后端的樞接點轉動,或使所述連接管5沿該樞接點轉動,并帶動所述連接件6沿與所述后腳3樞接的樞接點轉動;同時,所述前腳2沿與所述側扶手I樞接的樞接點向下轉動,所述座板4沿與所述前腳2樞接的樞接點向下轉動,使所述推車車架100收折,此時,推動所述車手7沿所述連接管5向下移動;當所述車手7向下移動時,所述頂篷收合機構8的頂篷固定座81會先抵觸連接管5的上端,此時所述定位銷71依然保持在所述滑動槽81a的上端,若直接施力向下推移所述車手7,則所述定位銷71會沿所述滑動槽81a下移直到所述通孔81b,此時不需另行移動所述頂蓬固定座81便可將其自所述車手7拆下;此時,所述凸柱72也同步向下移動并脫離與所述鎖定組件95的卡持塊95b的頂推狀態,所述卡持塊95b在所述第二彈簧95a的彈性作用下向下移動,并進入所述卡合座41的卡持腔41a內,使所述連接管5與所述卡合座41鎖定,也就是將所述車手7固定于所述卡合座41,從而將整個推車車架100的收折狀態鎖定,此時所述推車車架100即達到完全收折狀態。此外,若僅需拆下所述頂篷收合機構8的頂篷固定座81時,可單獨推動所述頂篷收合機構8的頂篷固定座81沿車手向上滑動,使所述定位銷71處于所述通孔81b上,便可單獨將所述頂蓬收合機構8與所述車手7分離。若要復原所述頂蓬收合機構安裝于所述車手7時,僅需將所述頂蓬固定座81的所述通孔81b對準所述定位銷71,再將所述頂蓬固定座81套接于所述車手7上,并沿車手7下移,使所述定位銷71抵接于所述滑動槽81a的上端,便完成所述頂蓬收合機構8的安裝。當所述推車車架100需要展開時,向上拉動所述車手7,使所述車手7沿所述連接管5向上移動,所述凸柱72隨所述車手7向上移動,當到達所述卡持塊95b的下方時與所述卡持塊95b抵觸并繼續推動所述卡持塊95b向上移動,同時壓縮所述第二彈簧95a,當所述卡持塊95b退出所述卡持腔41a時,所述連接管5與所述卡合座41解鎖,此時即可展開所述側扶手1,前腳2及后腳3,此時,所述定位銷71仍維持在所述通孔81b處,可進一步推移所述頂蓬收合機構8使所述定位銷71抵接于所述滑動槽81a上端,再打開所述前支架82即可打開所述頂篷收合機構8,此時整個推車車架100完全打開。由于本發明將所述側扶手1、前腳2、后腳3、座板4及連接管5相互樞接形成車架后,再通過所述車手7套接于所述連接管5內,使所述車手7能在所述連接管5內上下滑動,并且通過將所述頂篷收合機構8滑動地安裝于所述車手7上,從而使所述頂篷固定座81可配合車手7的下滑而沿車手7方向滑動,在收折時,車手7向下滑動,所述頂篷固定座81先隨車手7下移,使所述前連桿84a及后連桿84b可收折于折疊的推車車架100之中,縮小所述推車車架100的收合體積,在打開時,車手7向上滑動,所述頂篷固定座81向下滑動,回到原始的位置重新實現頂篷的遮擋作用,使整個推車車架100結構更加緊湊,減少折疊體積,節省空間,方便攜帶。以上所揭露的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例而已,當然不能以此來限定本發明之權利范圍,因此依本發明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等同變化,仍屬于本發明所涵蓋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推車車架,包括前腳、后腳、座板、側扶手及連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車車架還包括車手及頂篷收合機構,所述車手可滑動地套接于所述連接管內且末端可卡合地支撐于車架的車腳上,所述頂篷收合機構可滑動地安裝于所述車手,以及,所述連接管一端樞接于所述側扶手,另一端樞接于所述座板及所述后腳。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推車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腳的上端及后腳的上端分別樞接于所述側扶手上,所述前腳的中部樞接于所述座板的前端,所述座板的后端樞接于所述連接管的下端。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推車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車車架還包括連接件,所述連接件呈彎折結構,且一端與所述連接管的下端樞接,另一端與所述后腳樞接。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推車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頂篷收合機構包括頂篷固定座、前支架及后支架,所述頂篷固定座可滑動地安裝于所述車手,所述后支架固定于所述頂篷固定座上,所述前支架可收展地樞接于所述頂篷固定座上。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推車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頂篷固定座開設有滑動槽,所述車手固定一定位銷,所述滑動槽可滑動地連接所述定位銷。
6.如權利要求5所 述的推車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動槽的下端開設一直徑大于所述滑動槽槽寬的通孔,所述通孔與所述滑動槽連通。
7.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推車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頂篷收合機構還包括折疊組件,所述折疊組件包括前連桿及后連桿,所述前連桿的一端樞接于所述前支架上,另一端與所述后連桿的一端樞接,所述后連桿的另一端與所述后支架樞接。
8.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推車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車車架還包括卡合機構,所述卡合機構包括卡合件及卡合部,所述卡合部固定于所述后腳,且側面開設有容置槽,所述卡合件可伸縮地安裝于所述車手的下端,所述車手支撐于所述后腳上時,所述卡合件伸入所述容置槽內與所述卡合部卡持。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推車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機構還包括第一彈簧及固定銷,所述第一彈簧容置于所述卡合件內部,且一端與所述卡合件的底部抵觸,另一端與所述固定銷抵觸,所述卡合件兩側開設有腰形孔,所述固定銷固定于所述車手上并滑動地穿過所述腰形孔。
10.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推車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機構還包括鎖定組件,所述鎖定組件包括第二彈簧及卡持塊,所述連接管的一側開設有容置腔,所述座板的后端設置卡合座,所述卡合座開設有卡持腔,所述第二彈簧一端抵觸于所述容置腔的內部,另一端抵觸于所述卡持塊上,所述推車車架折疊后,所述卡持塊另一端在所述第二彈簧的彈力作用下卡持于所述卡合座的卡持腔內。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推車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鎖定組件還包括限位銷,所述卡持塊上開設有貫穿兩側的凹口,所述限位銷固定地穿過所述容置腔,所述凹口可滑動地卡持于所述限位銷上。
12.如權利要求10所述推車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車手的下端靠內的一側設有凸柱,所述車手上移時,所述凸柱頂推所述卡持塊,所述卡持塊脫離所述卡合座的卡持腔,所述推車車架還包括菜籃管,所述菜籃管末端與所述座板連接固定。
1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推車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車車架還包括菜籃管,所述菜籃管末端與所述座板 連接固定。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一種推車車架,包括前腳、后腳、座板、側扶手及連接管,所述推車車架還包括車手及頂篷收合機構,所述車手可滑動地套接于所述連接管內且末端可卡合地支撐于車架的車腳上,所述頂篷收合機構可滑動地安裝于所述車手,以及,所述連接管一端樞接于所述側扶手,另一端樞接于所述座板及所述后腳。本發明推車車架的頂篷收合機構可配合車手向下滑動而滑動,從而使車架收合后結構更加緊湊,減少折疊體積,節省空間,方便攜帶的。
文檔編號B62B7/06GK103192861SQ201210002740
公開日2013年7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5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5日
發明者鐘知仁 申請人:明門香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