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用在電動車中的可控支撐裝置及相應的電動車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070123閱讀:215來源:國知局
用在電動車中的可控支撐裝置及相應的電動車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用在電動車中的可控支撐裝置,該可控支撐裝置包括驅動模塊,其能夠呈現第一運轉狀態和第二運轉狀態;以及支撐模塊,其與驅動模塊連接并在所述驅動模塊的第一運轉狀態下,從非觸地位置變成觸地位置,以及在所述驅動模塊的第二運轉狀態下,從觸地位置變成非觸地位置。該可控支撐裝置在電動車停止時,支撐模塊可使得電動車穩穩地停住。
【專利說明】用在電動車中的可控支撐裝置及相應的電動車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明涉及電動車技術,具體涉及電動車啟停過程中的支撐技術。
【背景技術】
[0002]電動車是常見的代步工具。行駛中的電動車因紅燈或其他原因需要停止時,駕駛者會剎車減速同時至少一腳著地,以便車體平穩停住。如果遇到雨天或地面有水的情況,駕駛者往往會弄臟鞋子甚至褲腿。
[0003]在剎車的同時落腳對電動車駕駛者的反應力要求較高。年齡較小、年齡較大或剛開始騎電動車的駕駛者遇到這種情況可能手忙腳亂。

【發明內容】

[0004]有鑒于此,本發明提供一種用在電動車中的可控支撐裝置,該可控支撐裝置包括驅動模塊,其能夠呈現第一運轉狀態和第二運轉狀態;以及支撐模塊,其與驅動模塊連接并在所述驅動模塊的第一運轉狀態下,從非觸地位置變成觸地位置,以及在所述驅動模塊的第二運轉狀態下,從觸地位置變成非觸地位置。
[0005]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該驅動模塊包括施力部件和中間部件,該中間部件與該支撐模塊連接,在第一運轉狀態,該中間部件在該施力部件作用下使支撐模塊從非觸地位置變成觸地位置,在第二運轉狀態,該中間部件在該施力部件作用下使該支撐模塊從觸地位置變成非觸地位置。
[0006]根據該實施例的一個方面,該施力部件為電機,該中間部件包括繞線單元,其與該電機連接,在第一運轉狀態,該電機帶動該繞線單元沿第一方向運行,在第二運轉狀態,該電機帶動該繞線單元沿第二方向運行;驅動線,其第一端固定于該繞線單元且第二端固定于該支撐模塊,該驅動線在該繞線單元沿第一方向運行時使該支撐模塊從非觸地位置變成觸地位置而在該繞線單元沿第二方向運行時使該支撐模塊從觸地位置成非觸地位置。
[0007]優選地,該驅動線包括第一驅動線和第二驅動線,該第一驅動線的第二端和第二驅動線的第二端分別固定在該支撐模塊的相對側,該繞線單元運行時,該第一驅動線和第二驅動線在其上的纏繞方向相反。
[0008]優選地,所述中間部件還包括第一驅動線至少部分穿過其中的第一軟管,及第二驅動線至少部分穿過其中的第二軟管,所述第一軟管和第二軟管相對設置在所述繞線單元的不同側。
[0009]根據本發明的又一個方面,該支撐模塊包括固定在電動車的第一部件,設置在第一部件內且與所述驅動線連接并在該驅動線的作用下可在第一部件內上下移動的第二部件。
[0010]根據本發明的又一個方面,該中間部件為彈性件。
[0011]根據本發明的再一個方面,該可控支撐裝置還包括設置于電動車的限位件,其對從非觸地位置變成觸地位置的支撐模塊進行限位。[0012]根據本發明的又一個實施例,該可控支撐裝置還包括用于產生第一控制信號與第二控制信號的信號生成模塊,該第一控制信號可控制該驅動模塊呈現第一運轉狀態,該第二控制信號可控制該驅動模塊呈現第二運轉狀態。
[0013]根據該實施例的一個方面,信號生成模塊可在車速小于預設值時產生第一控制信號,在接收到與其耦接的電動車加速部件動作以使電動車從車速小于預設值變成加速運行狀態或從停止變成運行的加速信號時產生第二控制信號。
[0014]根據該實施例的一個方面,該可控支撐裝置還包括車速感測模塊,其固定于所述電動車以感測電動車前輪或后輪的旋轉并生成表征車速的車速信號。
[0015]根據該實施例的一個方面,所述車速感測模塊包括車速同位器和傳感器,所述車速同位器固定在所述電動車前輪或后輪的輪軸上,其圓盤本體上圍繞輪軸設置有均勻間隔開的多個形狀相同的鏤空,所述傳感器固定設置在所述車速同位器附近以感測所述車速同位器的旋轉。
[0016]根據該實施例,可選地,該信號生成模塊與所述電動車剎車部件耦接,并在剎車部件的剎車使得車速小于預設值時產生第一控制信號。
[0017]根據該實施例,可替代地,該信號生成模塊是與所述驅動模塊耦接的控制鍵,通過按壓該控制鍵生成第一控制信號與第二控制信號。
[0018]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該信號生成模塊可設置在電動車的電子控制部件內。
[0019]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如上所述的具有可控支撐裝置的電動車。
[0020]本發明還提供一種控制電動車中的支撐件在非觸地位置和觸地位置之間轉換的方法,該方法包括:驅動模塊根據第一控制信號呈現第一運轉狀態,根據第二控制信號呈現第二運轉狀態;在所述第一運轉狀態下,所述支撐模塊非觸地位置變成觸地位置,在所述第二運轉狀態下,所述支撐件從觸地位置變成非觸地位置。
[0021]應用本發明的可控制支撐裝置,電動車在從運行狀態變為停止狀態時,駕駛者只需要比如通過剎車減速即可,不用在剎車的同時將腳拖到地上以幫助停車。這樣,在下雨天或地面有水等地面環境較差的情況下,駕駛者便可避免弄濕或弄臟鞋子等。此外,對于諸如開始騎車不久的人,也可避免停車時因既要剎車又要放下腳來助停而產生的手忙腳亂。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2]圖1是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可控支撐裝置的示意性圖示。
[0023]圖2是由電機、繞線單元和驅動線構成的2驅動模塊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3示意了驅動線與支撐模塊的結合。
[0025]圖4是根據本發明又一個實施例的可控支撐裝置的示意性圖示。
[0026]圖5示意了車速同位器的一個示例性結構。
[0027]圖6是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用于控制電動車中的支撐件在觸地位置和非觸地位置之間轉換的方法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8]現在參照附圖描述本發明的示意性示例,相同的附圖標號表示相同的元件。下文描述的各實施例有助于本領域技術人員透徹理解本發明,且意在示例而非限制。圖中各元件、部件、模塊、裝置及設備本體的圖示不一定按比例繪制,僅示意性表明這些元件、部件、模塊、裝置及設備本體之間的相對關系。
[0029]圖1是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可控支撐裝置的示意性圖示,所示的可控支撐裝置可裝配到電動車中。可控制支撐裝置I包括驅動模塊14和支撐模塊16。驅動模塊14能夠號呈現第一運轉狀態和第二運轉狀態。支撐模塊16與驅動模塊14連接。驅動模塊14的第一運轉狀態使支撐模塊16從非觸地位置變成觸地位置,驅動模塊14的第二運轉狀態使支撐模塊16從觸地位置變成非觸地位置。在觸地位置,支撐模塊16與電動車的兩個車輪一起形成穩固的支撐結構,使電動車平穩地停止在其所在位置。在非支撐模塊14從觸地位置變成非觸地位置時,電動車便可進入行使狀態。
[0030]驅動模塊14可包括施力部件和中間部件。施力部件可以是電機,也可是其他可產生主動力從而驅動或帶動中間部件并最終帶動支撐模塊位置變化的部件。中間部件與支撐模塊16連接。在第一運轉狀態下,該中間部件在施力部件作用下使支撐模塊從非觸地位置變成觸地位置,在第二運轉狀態下,該中間部件在施力部件作用下使支撐模塊16從觸地位置變成非觸地位置。示例地,中間部件包括繞線單元和驅動線。
[0031]圖2是由電機、繞線單元和驅動線構成的驅動模塊的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電機30通過傳動箱32與繞線單元34連接,其中傳動箱32的輸入軸320與電機30接合而輸出軸324與繞線單元34接合,繞線單元34例如為繞線盤。傳動箱32將電機30的高速轉動及小力矩轉換為更為低速的轉動和較高力矩,轉換后的較高力矩促使繞線單元34旋轉,進而使得驅動線動作。傳動箱32可以是二級、三級或四級等多級變速箱,其只需輸出適當的傳動比即可。在本例中,驅動線包括第一驅動線360和第二驅動線362。第一驅動線360的第一端360a固定于繞線單兀34,第二驅動線362的第一端362a固定于繞線單兀34。第一驅動線360和第二驅動線362在繞線單元34上的繞行方向相反,使得繞線單元34轉動時,第一驅動線360和第二驅動線362中的一個呈放開狀態而另一個呈收起狀態。第一驅動線360的第二端360b (如圖3所示)和第二驅動線362的第二端362b (如圖3所示)分別固定在支撐模塊16 (如圖3所示)的相對側。
[0032]圖3示意了驅動線與支撐模塊的結合。在該示例中,支撐模塊16具有以可轉動方式與電動車連接的第一端160,支撐模塊16本體在驅動模塊14的作用下,在非觸地位置和觸地位置之間變化,在支撐模塊16處于觸地位置時,支撐模塊16的第二端162觸地。優選地,在支撐模塊16的第二端端部可設置小的輪子310,以便于更好地與地面接觸同時也有助于支撐模塊16位置轉換時在地面的移動。第一驅動線360的第二端360b固定在支撐模塊16的一側,第二驅動線362的第二端362b固定在支撐模塊16的另一側。優選地,驅動模塊14還包括用于確保驅動線導向的第一軟管380和第二軟管382,第一軟管380和第二軟管382相對設置在繞線單元34的相對側,第一軟管380與第一驅動線360的第二端360b位于支撐模塊16的相同側,第二軟管382與第二驅動線362的第二端362b位于支撐模塊16的相同側。第一驅動線360的一部分穿過第一軟管380,第二驅動線362的一部分穿過第二軟管382,以確保第一驅動線360和第二驅動線362在繞線單元34上的繞向不會有誤。第一軟管380和第二軟管382的固定可通過在各軟管的兩端分別使用限位銷來進行。
[0033]圖2和圖3示出了驅動模塊和支撐模塊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可替代地,上述示例中的驅動線可僅設一根,相應地,與驅動線配合的各部件、元件或模塊將僅有一組。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了解到,在此所述的驅動線應具有一定的剛性和彈性。此外,在另一實施方式中,驅動線可為桿狀,且用偏心輪(未圖示)替代繞線單元。第一運轉狀態下,在施力部件作用下,偏心輪和驅動桿施加推力,進而使支撐模塊16從非觸地位置變成觸地位置;第二運轉狀態下,在施力部件作用下,偏心輪和驅動桿施加拉力,進而使支撐模塊16從觸地位置變成非觸地位置。結合本發明的教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獲知該等同替代方案的工作原理和過程,在此便不贅述。
[0034]如上文結合圖2和圖3所介紹的支撐模塊16,在觸地位置和非觸地位置之間的轉換是通過旋轉的方式達成。替代地,支撐模塊16在觸地位置和非觸地位置之間的轉換也可通過伸縮的方式達成。在該替代的示例中,支撐模塊16可包括固定在電動車的第一部件,設置在該第一部件內與驅動線連接并在驅動線的作用下可在第一部件內上下活動的第二部件。在第一運轉狀態,驅動線在繞線單元沿第一方向運行時帶動該第二部件向上縮回離開地面,變化為非觸地位置。在第二運轉狀態,驅動線在繞線單元沿第二方向運行時,該第二部件向下行進至地面,變化為觸地位置。
[0035]替代地,中間元件可以是彈性件。在第一運轉狀態,彈性件在施力部件作用下使得支撐模塊從非觸地位置變成觸地位置,在第二運轉狀態,彈性件在施力部件作用下使所述支撐模塊從觸地位置變成非觸地位置。彈性件可以在受到施力部件作用的情況下,帶動該支撐模塊在非觸地位置和觸地位置之間旋轉變化,這種情況下,彈性件例如是扭簧。彈性件可以在受到施力部件作用的情況下,帶動該支撐模塊在非觸地位置和觸地位置之間直線變化,這種情況下,彈性件例如是復位彈簧。
[0036]以上所有示例中,電機的行程可根據支撐裝置從觸地位置到非觸地位置以及從非觸地位置到觸地位置之間的位置變化所經過的行程預先設定。
[0037]根據本發明的又一實施例,可控支撐裝置還包括至少用于產生第一控制信號及第二控制信號的信號生成模塊,該第一控制信號使驅動模塊14呈現第一運轉狀態而該第二控制信號使驅動模塊16呈現第二運轉狀態。結合本申請上下文,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至IJ,第一控制信號和第二控制信號并非同時產生。
[0038]圖4示出了根據該實施例的可控支撐裝置的結構示意圖。與圖1所示的可控支撐裝置相比較,本例中的可控支撐裝置在包括驅動模塊14和支撐模塊16之外,還包括信號生成模塊12及車速感測模塊10。車速感測模塊10固定于電動車以感測電動車前輪或后輪的旋轉并生成表征車速的車速信號。車速感測模塊10與信號生成模塊12耦接,以將表征車輪旋轉的車速信號傳送給信號生成模塊12。信號生成模塊12在車速感測模塊10所傳輸的信號表明車速小于預設值時產生第一控制信號。信號生成模塊12還可與電動車加速部件(未圖示)耦接,并在接收到該電動車加速部件動作以使電動車從車速小于預設值變成加速運行狀態或從停止變成運行的加速信號時產生第二控制信號。
[0039]信號生成模塊12可根據車速感測部件10傳送的信號和加速部件傳送的信號產生控制驅動模塊14運轉狀態的控制信號。可選地,信號生成模塊12還可與電動車的剎車部件耦接,以在剎車部件被啟動時獲悉這一信息,并將該信息作為信號生成模塊12生成控制信號的依據之一,下文中將示例性地說明如何依據車速信號、加速信號以及剎車信號(如果有剎車信號的話)來生成控制信號。支撐模塊16因驅動模塊14的運轉狀態而在觸地位置和非觸地位置之間變化,該過程與上文結合圖1所描述的相同,不再贅述。[0040]根據本發明的一個示例,車速感測模塊10包括車速同位器和傳感器。圖5示意了車速同位器的一個示例性結構。該車速同位器可固定設置到電動車前輪或后輪的輪軸,從而由該輪軸帶動其旋轉或停止,由此該車速同位器與該前輪或后輪具有完全相同的運行狀態,亦即,在該前輪或后輪旋轉時車速同位器以完全相同的速率旋轉并在該前輪或后輪停止時停止。該車速同位器的圓盤本體20上具有形狀、大小相同并均勻間隔開的若干鏤空200,這些均勻間隔開的鏤空形成為圓形。示例地,鏤空可以是柵格。按照本發明,傳感器固定設置在其要感測的車速同位器附近,例如在設置車速同位器的輪軸上固定一個支架,傳感器固定在該支架上。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到,該固定支架及該傳感器的設置應不阻礙車速同位器及車輪的旋轉。在車速同位器隨車輪旋轉時,傳感器根據對其鏤空處和非鏤空處的依次感測而生成一系列矩形脈沖,該矩形脈沖表征了車輪的旋轉速率,接收這些矩形脈沖的信號生成模塊12可根據方程
U H十算車輪的轉速:
【權利要求】
1.一種應用在電動車中的可控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支撐裝置包括: 驅動模塊,其能夠呈現第一運轉狀態和第二運轉狀態;以及 支撐模塊,其與驅動模塊連接并在所述驅動模塊的第一運轉狀態下,從非觸地位置變成觸地位置,以及在所述驅動模塊的第二運轉狀態下,從觸地位置變成非觸地位置。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模塊包括施力部件和中間部件,所述中間部件與所述支撐模塊連接,在第一運轉狀態下,所述中間部件在所述施力部件作用下使所述支撐模塊從非觸地位置變成觸地位置,在第二運轉狀態下,所述中間部件在所述施力部件作用下使所述支撐模塊從觸地位置變成非觸地位置。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控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部件為電機,所述中間部件包括: 繞線單元,其與所述電機連接,在第一運轉狀態,所述電機帶動所述繞線單元沿第一方向運行,在第二運轉狀態,所述電機帶動所述繞線單元沿第二方向運行; 驅動線,其第一端固定于所述繞線單元且第二端固定于所述支撐模塊,所述驅動線在所述繞線單元沿第一方向運行時使所述支撐模塊從非觸地位置變成觸地位置而在所述繞線單元沿第二方向運行時使所述支撐模塊從觸地位置成非觸地位置。
4.如權利要求3所 述的可控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線包括第一驅動線和第二驅動線,所述第一驅動線的第二端和第二驅動線的第二端分別固定在所述支撐模塊的相對側,所述繞線單元運行時,所述第一驅動線和第二驅動線在其上的纏繞方向相反。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可控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間部件還包括第一驅動線至少部分穿過其中的第一軟管,及第二驅動線至少部分穿過其中的第二軟管,所述第一軟管和第二軟管相對設置在所述繞線單元的不同側。
6.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可控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模塊包括固定在電動車的第一部件,設置在第一部件上且與所述驅動線固定連接并在所述驅動線的作用下可相對于第一部件上下移動的第二部件。
7.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控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間部件為彈性件。
8.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控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支撐裝置還包括設置于電動車的限位件,其對從非觸地位置變成觸地位置的支撐模塊進行限位。
9.如權利要求1-8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可控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支撐裝置還包括用于產生第一控制信號與第二控制信號的信號生成模塊,所述驅動模塊根據該第一控制信號呈現第一運轉狀態,根據該第二控制信號呈現第二運轉狀態。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可控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號生成模塊在車速小于預設值時產生第一控制信號,在接收到與其耦接的電動車加速部件動作以使電動車從車速小于預設值進入加速運行狀態或從停止變成運行的加速信號時產生第二控制信號。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可控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制支撐裝置還包括車速感測模塊,其固定于所述電動車以感測電動車前輪或后輪的旋轉并生成表征車速的車速信號。
12.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可控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號生成模塊與所述電動車剎車部件耦接,并在剎車部件的剎車使得車速小于預設值時產生第一控制信號。
13.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可控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號生成模塊是與所述驅動模塊耦接的控制鍵,通過按壓該控制鍵生成第一控制信號與第二控制信號。
14.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可控制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號生成模塊設置在電動車的電子控制部件內。
15.一種包括如權利要求1到1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可控支撐裝置的電動車。
16.一種控制電動車中的支撐件在非觸地位置和觸地位置之間轉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驅動模塊根據第一控制信號呈現第一運轉狀態,根據第二控制信號呈現第二運轉狀態; 在所述第一運轉狀態下,所述支撐模塊非觸地位置變成觸地位置,在所述第二運轉狀態下,所述支撐模塊從觸地位置變成非觸地位置。
17.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車速小于預設值時,由信號控制模塊產生第一控制信號, 在信號控制模塊接收到與其耦接的電動車加速部件動作以使電動車從車速小于預設值變成加速運行狀態或從停止變成運行的加速信號時產生第二控制信號。
18.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車速小于預設值時,由信號控制模塊產生第一控制信號包`括通過車速感測器感測車速。
【文檔編號】B62H1/12GK103661681SQ201210363093
【公開日】2014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6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6日
【發明者】于飛, 徐斌, 李建朋, M.弗蘭克 申請人:博世汽車部件(蘇州)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花莲市| 肥城市| 襄汾县| 崇义县| 三亚市| 衡阳县| 东方市| 洛阳市| 景德镇市| 广昌县| 泗洪县| 铅山县| 沈阳市| 东乌珠穆沁旗| 海淀区| 怀化市| 青龙| 铜陵市| 新宾| 泰州市| 习水县| 溧阳市| 东乡族自治县| 水城县| 刚察县| 达日县| 彭泽县| 凤山县| 囊谦县| 长武县| 鸡西市| 铜陵市| 彭泽县| 鄂托克前旗| 子长县| 天津市| 华蓥市| 德钦县| 个旧市| 鹤山市| 永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