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自行車改裝方法

文檔序號:4111074閱讀:197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自行車改裝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自行車,特別涉及ー種自行車改裝方法。
背景技術
相關技術中的助力自行車的腳踏力矩傳感系統與電機減速器為一體結構,且懸掛在特制的自行車車架的中間位置,而無法在普通的自行車上進行改裝。另外,助力系統ー旦拆卸后,重新裝配到車身上時需要對腳踏力矩傳感系統和電機減速器的裝配位置重新校準,由于沒有ー個好的組裝定位參考,重新裝配校準過程很難保證助力系統裝配到位。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改進的自行車改裝方法。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ー種自行車改裝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A)提供ー輛自行車,該自行車包括車架、后輪以及傳動裝置,所述車架包括五通以及與該五通相連的后下叉,所述后輪通過ー個后軸可轉動安裝于所述后下叉上;所述傳動裝置包括中軸、腳踏鏈盤、兩個腳踏裝置、飛輪以及鏈條;所述中軸可轉動地安裝于所述五通中,所述腳踏鏈盤安裝于所述中軸上,所述兩個腳踏裝置分別安裝于所述中軸的兩端;所述飛輪可轉動地安裝于所述后軸上,并與所述后輪相配合,以驅動所述后輪旋轉;所述鏈條連接于所述腳踏鏈盤和所述飛輪上,以將所述腳踏鏈盤的驅動カ傳送給所述飛輪;(B)提供一個電動助力裝置,所述電動助力裝置包括力矩傳感単元、電動助力単元以及控制單兀;(C)將所述力矩傳感単元安裝在所述中軸上,并ー并安裝于所述五通中,以感測所述腳踏裝置對所述中軸產生的カ矩;(D)將所述控制單元與所述カ矩傳感單元電性連接,以根據所述カ矩傳感單元感測到的カ矩信息,輸出控制信號給所述電動助力単元;(E)將所述電動助力単元安裝于所述后下叉上,并與所述鏈條相配合,以根據所述控制信號輸出相應的驅動カ給所述鏈條。優選地,所述電動助力単元包括電機減速器、驅動鏈盤和定位機構;將所述驅動鏈盤安裝于所述電機減速器的輸出軸上,并與所述鏈條相配合;所述的步驟(E)包括步驟(F):通過所述定位機構將所述電機減速器安裝到所述后下叉上。優選地,所述后下叉包括供所述后輪安裝的第一橫梁以及第ニ橫梁;所述第一橫梁以及第ニ橫梁的端部安裝于所述五通上,并在靠近所述五通處形成ー個大致呈八字形的安裝區域;該安裝區域較窄的一端靠近所述五通,較寬的一端遠離所述五通;所述的步驟
(F)包括步驟(G):通過所述定位機構將所述電機減速器安裝于該安裝區域上。優選地,所述定位機構包括壓緊板以及第ー鎖固件;所述的步驟(G)包括步驟(H):將所述壓緊板及所述電機減速器分別布置于所述安裝區域的上下側,通過所述第一鎖固件將所述壓緊板與所述電機減速器可拆卸地相連接。優選地,所述壓緊板的底面形成有供所述安裝區域嵌置的內凹結構,以阻止所述壓緊板于所述安裝區域上沿著由較窄的一端到較寬的一端移動。優選地,所述定位機構包括至少ー個定位塊以及至少ー個第二鎖固件所述的步驟
(G)包括步驟(I):通過所述至少ー個第二鎖固件將所述定位塊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壓緊板和所述電機減速器之間,井介于所述第一橫梁以及第ニ橫梁之間,將所述定位塊(6230 )與所述第一橫梁以及第ニ橫梁的內側緊抵,以阻止所述壓緊板和所述電機減速器于所述安裝
區域上沿著較寬的一端向較窄的一端移動。優選地,所述的步驟(G)包括步驟(J):通過所述第二鎖固件將所述至少ー個定位塊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電機減速器上,所述至少ー個定位塊上形成有供所述第二鎖固件穿過的通孔,所述通孔呈腰形,以使所述定位塊與所述電機減速器的相對位置可調。優選地,所述至少ー個定位塊的底面形成有滑槽,所述電機減速器的頂面形成有與所述滑槽相配合的定位凸臺;所述定位凸臺的中線至所述驅動鏈盤的距離與所述五通中線至所述腳踏鏈盤平面中線距離一致。優選地,所述的五通包括筒狀的五通本體及裝設在該五通本體兩端的左螺蓋、右螺蓋;所述五通本體的側面與所述后下叉相連接;所述的步驟(C)包括步驟(K):將所述力矩傳感單元套裝在中軸上;再將所述的中軸穿設于所述五通本體中,并可旋轉裝設在所述左螺蓋、右螺蓋上。優選地,所述的步驟(C)包括步驟(L):在所述中軸上裝設內驅動斜齒輪,所述的內驅動斜齒輪與腳踏鏈盤連接;所述腳踏鏈盤與所述內驅動斜齒輪采用多鏈槽連接。本發明的自行車改裝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力矩傳感単元裝設在五通中,電動助力単元安裝在后下叉上,可以方便地將普通的自行車改裝為助力自行車。另外,力矩傳感單元以五通為安裝定位基準,電動助力單元以后下叉作為安裝定位基準,由于五通和后下叉相對比較穩定,容易保證安裝的基準準確性,使得助力自行車的助力部分組裝過程簡化,拆裝方便。


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ー步說明,附圖中:圖1是本發明自行車改裝方法改裝后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自行車改裝方法的腳踏力矩傳感単元與五通的組裝關系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發明自行車改裝方法的電動助力単元組裝關系放大示意圖;圖4是本發明自行車改裝方法的電動助力単元的爆炸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對本發明的技術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現對照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發明ー些實施例中的自行車可包括車架10、前輪20、后輪30、傳動裝置40、轉向裝置50以及電動助力裝置60。轉向裝置50安裝于車架10的前部,用于控制自行車的行駛方向。前輪20安裝于轉向裝置50上,后輪30安裝于車架10的后部。傳動裝置40安裝于車架與后輪30之間,用于驅動后輪30旋轉。電動助力裝置60安裝于車架10上,并與傳動裝置40相配合,用于提供電動助力。車架10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包括五通11、后下叉12、斜梁13、首管14、立管15、車座16以及后座17。后下叉12、斜梁13和立管15的一端可以通過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五通11的外側表面。后輪30通過ー個后軸31可旋轉安裝在后下叉12的尾端。首管14焊接連接在斜梁13的另一端,以供轉向裝置50可轉動地安裝于其上。車座16裝設在立管15的另一端上,后座17設于后輪30上方,并與立管15、后下叉12連接。如圖3、圖4所示,后下叉12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包括第一橫梁121以及第二橫梁122,第一橫梁121以及第二橫梁122的一端與五通11的側面相連,并在靠近五通11處形成ー個大致呈八字形的安裝區域;該安裝區域較窄的一端靠近五通11,較寬的一端遠離五通11。轉向裝置50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包括車把51以及與車把51連接的前叉52。車把51與前叉52相連接的部位可轉動地穿設于首管14中,以令該轉向裝置50可繞首管14的中軸線轉動,進而控制前輪20的運行方向。該前輪20通過ー個前軸21可旋轉地安裝在前叉52的下端上。一同參閱圖2,傳動裝置40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包括中軸41、腳踏鏈盤42、兩個腳踏裝置43、飛輪44、鏈條45及內驅動斜齒輪46。中軸41可繞其自身的軸線轉動地裝設在五通11內,內驅動斜齒輪46套接于中軸41,腳踏鏈盤42通過多鏈槽套接于內驅動斜齒輪46,實現了腳踏鏈盤42和內驅動斜齒輪46的快速拆裝。該兩個腳踏裝置43分別裝設在中軸41的兩端,為腳踏鏈盤42提供轉動力。飛輪44可轉動地安裝在后軸31上,并與后輪30配合,以驅動后輪30轉動。工作吋,使用者用力踩踏腳踏裝置43,讓腳踏裝置43帶動中軸41旋轉,中軸41再帶動腳踏鏈盤42旋轉,腳踏鏈盤42通過鏈條45把力傳遞給安裝在后軸31上的飛輪44,飛輪44再驅動后輪30轉動。再一同參閱圖1及圖2,電動助力裝置60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包括カ矩傳感單元61、電動助力單元62、控制單元63、電源64及信號接收器65。カ矩傳感單元61安裝在五通11中,并與中軸41相配合,用于感測使用者腳踏カ矩的大小。電動助力単元62裝設在后下叉12上,并與傳動裝置40的鏈條45相配合,用于給鏈條45提供一個驅動力。信號接收器65安裝在五通11的外側,并通過信號線636與力矩傳感単元61電性連接,以接收力矩傳感単元61感測到的該腳踏カ矩信息。電源64安裝與后座17上,用于向電動助力裝置60的其他器件提供電カ供應。一些實施例中,控制單元63包括相互電性連接的電源開關631、控制面板632、速度調節器633、顯示屏634及控制器638。電源開關631安裝于電源64附近的后座17上,控制電源64的電カ供給開關。控制面板632安裝于車把51上,控制面板632設有開關鍵和設置鍵,用于控制電動助力単元62電能的啟動關機及騎行模式的設置。速度調節器633安裝于車把51上,用于調節行駛速度。顯示屏634設于控制面板上,用于顯示電源的剰余電量情況,可以使用戶隨時掌握電池電量,合理安排電機減速器的使用,及時對電池充電,避免在需要使用電機減速器驅動助力時出現沒電的狀況。控制器638安裝于電機減速器的側面,用于通過數據線637接收信號接收器65的力矩數據,并控制電動助力単元62輸出相應的驅動カ給到驅動鏈盤622。控制單元63和電源64之間的信號線636沿車架10骨架固
定安裝。再如圖2所示,五通11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包括五通本體110、以及連接在五通本體110兩端的左螺蓋111、右螺蓋112。五通本體110呈圓筒狀,其軸線與前輪20和后輪30的軸線相平行,且其側壁面與后下叉12和斜梁13的端部相連。該左螺蓋111和右螺蓋112中部各設有ー個安裝孔113,左螺蓋111上還設有供信號線636穿過的引線ロ。中軸41可繞其自身的軸線旋轉的安裝在左螺蓋111、右螺蓋112的安裝孔113上。カ矩傳感單元61的一端與傳動裝置40的內驅動斜齒輪46連接,并一起套裝在中軸41上,內驅動斜齒輪46用于傳遞腳踏鏈盤42的力矩給到力矩傳感単元61。力矩傳感単元61和內驅動斜齒輪46由中軸41旋架固定在左螺蓋111、右螺蓋112的兩個安裝孔113之間。信號接收器65 —般安裝于五通本體110和左螺蓋111的連接處的外側,力矩傳感單兀61通過信號線636向信號接收器65傳遞腳踏裝置43對中軸41產生的カ矩信息。信號接收器65接收到カ矩傳感単元61的カ矩信息,并傳遞給控制器638,控制器638通過對提供的カ矩信息數據處理,向電動助力単元62發送控制指令,使電動助力単元62向鏈條45輸出對應的驅動力。電源64向カ矩傳感單元61、電動助力單元62、控制單元63及信號接收器65提供電カ供應。如圖3及圖4所示,電動助力単元62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包括電機減速器621、驅動鏈盤622和定位機構623。電機減速器621位于第一橫梁121、第二橫梁122下方,以輸出旋轉動力。驅動鏈盤622安裝于電機減速器621的輸出軸上,并與腳踏鏈盤42在自行車的同側。該驅動鏈盤622還與傳動裝置40的鏈條45相配合,以將電機減速器621輸出的旋轉動カ傳遞給鏈條45。定位機構623將電機減速器621固定到第一橫梁121、第二橫梁122的上述安裝區域上。電機減速器621在一些實施例中還可包括殼體620。殼體620包括安裝面6201、定位凸臺6202以及側壁6206。安裝面6201形成于殼體620的上表面,并與第一橫梁121和第二橫梁122下側面貼合。定位凸臺6202凸設于安裝面6201上,且并由后向前延伸。優選地,定位凸臺6202的延伸方向平行于驅動鏈盤622所在的平面,且定位凸臺6202的中線至驅動鏈盤622的距離和五通11中線與腳踏鏈盤42平面中線距離一致。安裝面6201上還設有與定位機構623相配合的第一鎖孔6203、第二鎖孔6204以及第三鎖孔6205。該第ー鎖孔6203、第二鎖孔6204以及第三鎖孔6205在一些實施例中可為螺絲孔,并間隔地分布在定位凸臺6202的中線上。側壁6206在殼體620上五通11對應的ー側,側壁6206上設有螺絲孔,用于安裝控制器638。再如圖3及圖4所示,定位機構623包括定位塊6230、壓緊板6238、鎖固件6241以及鎖固件6242。定位塊6230通過鎖固件6241裝設在定位凸臺6202上,并且與第一橫梁121、第二橫梁122的內側面貼合,以此阻止電機減速器621向前及向兩側偏移,亦即阻止電機減速器621于上述安裝區域上沿著由較寬的一端到較窄的一端的方向移動。壓緊板6238設于第一橫梁121、第二橫梁122的上述安裝區域上方,且通過鎖固件6242與電機減速器621上第二鎖孔6204連接,以阻止電機減速器621相對車身向后移動,亦即阻止壓緊板6238于安裝區域上沿著由較窄的一端到較寬的一端的方向移動。鎖固件6241以及鎖固件6242在一些實施例中可為螺栓。
定位塊6230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包括分別設于定位凸臺6202兩端的第一定位塊6231和第二定位塊6235,第一定位塊6231和第二定位塊6235可為與第一橫梁121、第二橫梁122的夾角形狀相適配的梯形結構,以保證殼體620不會向前方向和兩側方向移動。當然,也可以根據第一橫梁121、第二橫梁122在具體應用中的夾角形狀來設計定位塊6230的形狀,起到限制殼體620相對車身移動。第一定位塊6231的下表面設有與定位凸臺6202配合的第一凹槽6232,以及與第一鎖孔6203相對應的第一連接孔6233。第二定位塊6235的下表面設有與定位凸臺6202配合的第二凹槽6236,以及與第三鎖孔6205相對應的第三連接孔6237。本實施例中,第一定位塊6231、第二定位塊6235可以沿定位凸臺6202的縱向來回滑動,以調節第一定位塊6231及第ニ定位塊6235與殼體620的相對位置。第一連接孔6233和第三連接孔6237分別與殼體620上的第一鎖孔6203、第三鎖孔6205通過鎖固件6241、6242連接。第一連接孔6233和第三連接孔6237為腰鼓形孔,以便在第一定位塊6231和第ニ定位塊6235沿定位凸臺6202方向調節位置時,仍能實現與殼體620鎖定,達到和第一橫梁121、第二橫梁122內側面貼合定位的目的。壓緊板6238與第一橫梁121、第二橫梁122的貼合面為內凹結構6239,這里的內凹結構6239為和實施例中第一橫梁121、第二橫梁122的夾角和外形形狀相適配的梯形結構,可以保證殼體620不向車身后方向移動。當然也可以是與對應的自行車橫梁對應的其他內凹結構,保證了與車架10的相對位置固定。壓緊板6238上設有與殼體620第二鎖孔6204位置對應的第二連接孔6240,通過鎖固件6242貫穿第二連接孔6240后與第二鎖孔6204鎖合,可以將壓緊板6238與殼體620相連接。下面結合附圖1到4對本自行車改裝方法的力矩傳感単元61、電動助力単元62、控制單元63、電源64及信號接收器65的組裝過程做進ー步說明:第一歩:將現有自行車上的中軸41、腳踏鏈盤42、腳踏裝置43及中軸上的其他現有安裝件拆卸;第二步:安裝力矩傳感単元61,以中軸41為基體組裝カ矩傳感単元61、內驅動斜齒輪46,然后插入到五通11內,由兩端的左螺蓋111、右螺蓋112在兩端軸向鎖定。左螺蓋111上開設有供信號接收器65上的信號線636引出的缺ロ,把信號線636使信號接收器65與力矩傳感單元61連接,固定在五通本體110的外側;第三步:鎖定腳踏鏈盤42在中軸41與飛輪44同一側的一端上,與內驅動斜齒輪46多鍵槽連接并螺母鎖定,然后安裝上腳踏裝置43部分,完成力矩傳感単元61所在位置的安裝;第四步:安裝電動助力単元62,用鎖固件6241安裝第一定位塊6231在殼體620的安裝面6201上的第一鎖孔6203位,用鎖固件6241安裝第二定位塊6235在殼體620安裝面6201上的第三鎖孔6205位,第一凹槽6232和第二凹槽6236與定位凸臺6202配合,且保證沿定位凸臺6202上的位置可調,第一定位塊6231和第二定位塊6235裝配后的外形與后下叉12的內側外形匹配,電機621的驅動鏈盤622與腳踏鏈盤42、飛輪44在自行車的同側;第五步:放置第三步中安裝了第一定位塊6231和第二定位塊6235的殼體620到后下叉12的下側面,安裝面6201與后下叉12的下側面貼合,第一定位塊6231和第二定位塊6235的梯形外形面與后下叉12的內側面配合;第六步:安裝壓緊板6238到后下叉12的上側面,并通過鎖固件6242與殼體620的第二鎖孔6204連接,此時殼體620就通過壓緊板6238懸掛在后下叉12上;第七步:把壓緊板6238沿后下叉12表面向后推,調整殼體620的位置,當壓緊板6238內凹結構與后下叉12的之間緊密配合無法移動時,鎖緊連接第二鎖孔6204的鎖固件6242,固定壓緊板6238與殼體620的位置;第八步:分別把第一定位塊6231和第二定位塊6235沿定位凸臺6202向前方推緊,調整第一定位塊6231和第二定位塊6235的位置,保證梯形側面和后下叉12的側面完全貼合,并鎖緊到殼體620上,然后分別鎖緊第一定位塊6231和第二定位塊6235。由于定位凸臺6202的中線至驅動鏈盤622的距離和五通11中線與腳踏鏈盤42平面中線距離一致,當定位機構623和殼體620完全固定后,即可保證電機減速器621驅動軸上的驅動鏈盤622和腳踏鏈盤42、飛輪44在同一平面上;第九步:安裝鏈條45,把腳踏鏈盤42、驅動鏈盤622、飛輪44三者用鏈條45包絡咬合連接,形成一個封閉的傳動鏈系統,使得腳踏鏈盤42和驅動鏈盤622都可以向飛輪44輸出驅動カ;第十步:安裝控制單元63的電源開關631、控制面板632、速度調節器633、控制器638和電源64。電源64和電源開關631安裝在后座17,也可安裝在斜梁13上,控制面板632和速度調節器633為了方便操作和觀察,一般安裝在車把51上,控制器638用螺絲固定安裝在機殼的側壁6208上;第十一步:連接カ矩傳感単元61、電動助力単元62、控制單元63、電源64、信號接收器65之間的信號線636、數據線637及電源線635,電源線635繞車架10纏繞并固定,調試自行車改裝后的試運行情況,做適當的調整。以上即完成了對自行車的カ矩傳感単元61、電動助力単元62、控制單元63、電源64、信號接收器65的安裝。如前所述,自行車改裝后的電機減速器621完全固定在第一橫梁121和第二橫梁122下方,由定位機構623限定了固定位置,與電機減速器621連接的驅動鏈盤622相對腳踏鏈盤42的位置也始終保持在ー個平面上,達到了很好的定位效果,保證了電機減速器621動カ輸出的穩定性。在需要維修拆卸組裝吋,自行車的改裝能有效的避免難校準、難拆裝的問題。用戶可以自己動手在現有的自行車上進行改裝,不用對現有自行車車架做加工,按以上步驟換上本發明的電動助力裝置60,即可由普通自行車變成一臺助力自行車,整個安裝過程操作簡單、快捷,滿足用戶DIY改裝自行車的需求。該助力自行車工作吋,騎行者蹬踏自行車腳踏裝置43,對中軸41產生扭矩,カ矩傳感單元61得到腳踏扭矩信號,通過信號接收器65獲取カ矩的數據,同時傳輸給控制器638。控制器638根據カ矩的數據,計算出電機減速器621需要輸出的動カ大小,并控制電機減速器621的動カ輸出柔和的增加,電機減速器621的動カ通過驅動鏈盤622傳遞給鏈條45,驅動自行車前迸。若要切斷助力,只要取消蹬踏力,力矩傳感単元61接收不到中軸41的扭矩信號,信號接收器65也沒有數據接收,控制器638會在此狀況下控制電機減速器621停止運轉。
以上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自行車改裝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A)提供ー輛自行車,該自行車包括車架(10)、后輪(30)以及傳動裝置(40),所述車架(10)包括五通(11)以及與該五通(11)相連的后下叉(12),所述后輪(30)通過ー個后軸(31)可轉動安裝于所述后下叉(12)上;所述傳動裝置(40)包括中軸(41)、腳踏鏈盤(42)、兩個腳踏裝置(43)、飛輪(44)以及鏈條(45);所述中軸(41)可轉動地安裝于所述五通(11)中,所述腳踏鏈盤(42)安裝于所述中軸(41)上,所述兩個腳踏裝置(43)分別安裝于所述中軸(41)的兩端;所述飛輪(44)可轉動地安裝于所述后軸(31)上,并與所述后輪(30)相配合,以驅動所述后輪(30)旋轉;所述鏈條(45)連接于所述腳踏鏈盤(42)和所述飛輪(44)上,以將所述腳踏鏈盤(42)的驅動カ傳送給所述飛輪(44); (B)提供一個電動助力裝置(60),所述電動助力裝置(60)包括力矩傳感単元(61)、電動助力単元(62)以及控制単元(63); (C)將所述力矩傳感単元(61)安裝在所述中軸(41)上,并ー并安裝于所述五通(11)中,以感測所述腳踏裝置(43)對所述中軸(41)產生的カ矩; (D)將所述控制單元(63)與所述カ矩傳感單元(61)電性連接,以根據所述カ矩傳感單元(61)感測到的カ矩信息,輸出控制信號給所述電動助力単元(62); (E)將所述電動助力単元(62)安裝于所述后下叉(12)上,并與所述鏈條(45)相配合,以根據所述控制信號輸出相應的驅動カ給所述鏈條(4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改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動助力単元(62)包括電機減速器(621)、驅動鏈盤(622)和定位機構(623);所述的步驟(E)包括步驟(F):將所述驅動鏈盤(622)安裝于所述電機減速器(621)的輸出軸上,并同所述鏈條(45)相配合;并通過所述定位機構(623)將所述電機減速器(621)安裝到所述后下叉(12)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車改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下叉(12)包括供所述后輪(30)安裝的第一橫梁(121)以及第二橫梁(122);所述第一橫梁(121)以及第二橫梁(122)的端部安裝于所述五通(11)上,并在靠近所述五通(11)處形成一個大致呈八字形的安裝區域;該安裝區域較窄的一端靠近所述五通(11),較寬的一端遠離所述五通(11);所述的步驟(F)包括步驟(G):通過所述定位機構(623)將所述電機減速器(621)安裝于該安裝區域上。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車改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機構(623)包括壓緊板(6238)以及第一鎖固件(6242);所述的步驟(G)包括步驟(H):將所述壓緊板(6238)及所述電機減速器(621)分別布置于所述安裝區域的上下側,并通過所述第一鎖固件(6242)將所述壓緊板(6238)與所述電機減速器(621)可拆卸地相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車改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壓緊板(6238)的底面形成有供所述安裝區域嵌置的內凹結構(6239),以阻止所述壓緊板(6238)于所述安裝區域上沿著由較窄的一端到較寬的一端移動。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自行車改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機構(623)包括至少ー個定位塊(6230)以及至少ー個第二鎖固件(6241);所述的步驟(G)包括步驟(I):通過所述至少ー個第二鎖固件(6241)將所述定位塊(6230)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壓緊板(6238)和所述電機減速器(6 21)之間,井介于所述第一橫梁(121)以及第二橫梁(122)之間,將所述定位塊(6230)與所述第一橫梁(121)以及第二橫梁(122)的內側緊抵,以阻止所述壓緊板(6238)和所述電機減速器(621)于所述安裝區域上沿著較寬的一端向較窄的一端移動。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自行車改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G)包括步驟(J):通過所述第二鎖固件(6241)將所述至少ー個定位塊(6230)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電機減速器(621)上;所述至少ー個定位塊(6230)上形成有供所述第二鎖固件(6241)穿過的通孔,所述通孔呈腰形,以使所述定位塊與所述電機減速器(621)的相對位置可調。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自行車改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ー個定位塊(6230)的底面形成有滑槽,所述電機減速器(621)的頂面形成有與所述滑槽相配合的定位凸臺(6202);所述定位凸臺(6202)的中線至所述驅動鏈盤(622)的距離與所述五通(11)中線至所述腳踏鏈盤(42)平面中線距離一致。
9.根據權利要求2-8任一項所述的自行車改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五通(11)包括筒狀的五通本體(110)及裝設在該五通本體(110)兩端的左螺蓋(111)、右螺蓋(112);所述五通本體(110)的側面與所述后下叉(12)相連接;所述的步驟(C)包括步驟(K): 將所述カ矩傳感單元(61)套裝在中軸(41)上; 再將所述的中軸(41)穿設于所述五通本體(110)中,并可旋轉裝設在所述左螺蓋(111)、右螺蓋(112)上。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自行車改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C)包括步驟(L):在所述中軸(41)上裝設內驅動斜齒輪(46),所述的內驅動斜齒輪(46)與腳踏鏈盤(42 )連接;所 述腳踏鏈 盤(42 )與所述內驅動斜齒輪(46 )采用多鏈槽連接。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自行車改裝方法,步驟如下提供一輛自行車,包括車架、后輪、傳動裝置,車架包括五通以及與五通相連的后下叉,后輪通過后軸安裝于后下叉上;傳動裝置包括中軸、腳踏鏈盤、腳踏裝置、飛輪以及鏈條;中軸地安裝于五通中,腳踏鏈盤安裝于中軸上,腳踏裝置分別安裝于中軸的兩端;飛輪安裝于后軸上,以驅動后輪旋轉;鏈條將腳踏鏈盤的驅動力傳送給飛輪;提供一個電動助力裝置,包括力矩傳感單元、電動助力單元以及控制單元;將力矩傳感單元安裝于五通中,以感測腳踏裝置對中軸產生的力矩;將控制單元根據力矩傳感單元感測到的力矩信息,輸出控制信號給電動助力單元;將電動助力單元安裝于后下叉上,以根據控制信號輸出相應的驅動力給鏈條。
文檔編號B62M6/45GK103085933SQ201310066229
公開日2013年5月8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28日 優先權日2013年2月28日
發明者梁校南, 葉偉權, 朱紹鳴 申請人:原動力實業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方县| 馆陶县| 大邑县| 永川市| 新宾| 观塘区| 石台县| 静乐县| 无为县| 襄城县| 东方市| 墨脱县| 特克斯县| 天门市| 格尔木市| 望奎县| 民勤县| 伊吾县| 读书| 乌鲁木齐县| 固安县| 容城县| 景谷| 特克斯县| 神农架林区| 卓尼县| 周至县| 长宁区| 黄浦区| 车险| 昆明市| 莲花县| 德州市| 新郑市| 广灵县| 乳山市| 馆陶县| 平陆县| 博客| 兴化市| 百色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