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段式折疊自行車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三段式折疊自行車,支座呈7字形構造,前叉呈V字形構造,后叉呈人字形構造;前叉的其中一前叉腿與支座的豎端鉸接,前叉的另一前叉腿與支座的橫端接觸且兩者之間設置避震件;后叉的頂點接觸中管且兩者之間設置避震件和托座,后叉的其中一后叉臂固定地連接五通件且該五通件鉸接基座,其座上固定連接中管。自行車折疊后,前、后輪貼合緊湊,節省占地空間,站立穩,便于存放,傳動部分不會隨折疊發生變化導致掉鏈或不必要的復位磨損,騎行過程舒適安全。
【專利說明】三段式折疊自行車
【技術領域】
[0001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交通工具,具體涉及一種三段式折疊自行車。
【背景技術】
[0002]隨著國家的繁榮,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改善,騎自行車不再為了單純出行,更是成為了大眾一種綠色低碳時尚的潮流,三段式折疊自行車攜帶方便而日益受人們的青睞。
[0003]目前,架上設置折疊器,將車架分為前、后兩段。其又可分為兩大類:橫向折疊法與縱向折疊法。
[0004]橫向折疊法多為二段式,橫向折疊式以折疊器為啟點,向外展開一定的角度,射線原理,到了輪子的未端兩輪間隙就大,橫向折疊也沒有角度限制做成兩輪折疊松散,二段式最小長度是原車一半,缺點是體積大。
[0005]縱向折疊法,多采用自行車后輪向車梁下方折疊,其折疊后車梁高度高于車輪,折疊后整車體積變大。同時,為了下方能夠放置后輪,車架車梁上拱,其既不夠美觀自然,又影響強度和剛度。此外,鉸軸與中軸平行,影響折疊的角度,其折疊后厚度較大,不采用偏移車梁折疊的原因是后叉中線和車身要在一直線上,但偏移車梁折疊需要多部件,后叉兩邊不同長度才能完成,若在焊接端有絲毫偏離,射線般延至后叉就會無窮放大,施工的難度也大。
[0006]目前大多數的縱向折疊自行車,折疊轉點在五通后,或在中管后,折疊時鏈條會縮短而掉鏈,五通位置太后會改變了人民的騎行習慣,發生不適出現關節病。
實用新型內容
[0007]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難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折疊后體積積達到最小化,減震舒適,輪子不易晃動,折疊時不易掉鏈,結構穩固,易于制造,減少公差,折疊快捷。
[0008]為了實現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三段式折疊自行車,包括前輪、后輪、前叉、后叉、頭管及支座、中管及基座,中管與頭管分別連接車梁,前叉與車梁鉸接,后叉與車梁鉸接,所述支座呈7字形構造;
[0009]所述前叉呈V字形構造,前叉的其中一前叉腿與支座的豎端鉸接,前叉的另一前叉腿與支座的橫端接觸且兩者之間設置避震件;
[0010]所述后叉呈人字形構造,后叉的頂點接觸中管且兩者之間設置避震件和托座,后叉的其中一后叉臂固定地(一體地)連接五通件且該五通件鉸接基座,其座上固定連接中管。
[0011]進一步地,所述前叉的頂點(前輪軸端)夾角為銳角。
[0012]所述五通件為一體地延伸出兩條長短的且具有軸孔的掛耳,兩個軸孔的軸線同軸且該軸線與五通件主體的縱向中心線具有I?10°夾角。
[0013]所述避震件為膠質材料。
[0014]所述避震件設與托座之間設置相互套合的凹凸位。
[0015]所述凹凸位為V字形構造。
[0016]所述后叉的頂點夾角為鈍角。
[0017]與現有技術相比,為了折疊體積最小化,采用了后叉偏一方折疊,這種方式需要調整后叉臂二邊長度不等才能達成,但這施工難度很大,我們把這調整放了在五通前,五通上設有掛耳,掛耳一長一短可使縱折時偏向一方,如掛耳每個都是用焊接施工,非常難掌控,尺寸不準確就會導致車架偏離預定。
[0018]本實用新型由于將五通件和掛耳設計成一體件,后叉和五通焊接,其邊緣為轉向啟點,基座固定在中管前方,后叉段與基座鉸接,一體五通降低了施工難度,不會因人手焊接而出現公差,后叉傳動為一整體,不會出現掉鏈、因折疊而磨損傳動部件現象。
[0019]由于五通件的掛耳的軸孔線夾角設計為I?10°,后叉向前縱折時,后輪偏向車梁一側,為前輪向后縱折時留出空間,使折疊更緊密,實現了折疊體積最小化。
[0020]由于前叉或后叉與車身之相抵處設有減震件,減震式比采用鎖扣式固定好,鎖扣式固定使自行車通過高低不平的路面時,由于顛簸,對折疊器轉點產生較大沖擊力,因而使金屬勞損,影響騎行的安全和舒適;自行車過彎位時有個向外引力,因而相抵處容易脫離,減震件設有V形底座,有效限制了前、后叉左右晃動,使騎行更安全舒適。
[0021]由于后叉呈人字形狀,且前叉與支座形成一個菱框架,造形獨特,以展現優美車型,前叉腿呈三角形構造,提高了前叉剛性。
[0022]本實用新型的優點還有:
[0023]1、五通件和掛耳采用一體式結構,減化工序,減少公差,減少焊接的技術難度。
[0024]2、前后避震可舒緩轉軸部分的沖擊力,降低金屬勞損,對車手可提供更好的舒適性。
[0025]3、V型減震套合設計,降低左右晃動,限制了過彎時的外引力,使車輪和車身保持同線,自動復原糾正錯位特點,簡化了折疊,節省時間。
[0026]4、一般轉點在五通件后,折疊時五通件與輪軸距離縮短至使掉鏈;本實用新型,折疊轉點在五通件前,后叉和五通件及轉點成一個整體,折疊時鏈條不會發生任何變化,不會掉鏈,傳動部件不存在折疊后復位磨損,大大增加了折疊的方便。
[0027]5、鉸軸和車梁呈91?100度的夾角,使后叉施工時的調節集中在掛耳,而不是后叉,后叉和中軸處于垂直,降低了施工難度。
[0028]6、軸點在中管前,使五通件盡量保持較前位置,不影響騎行習慣,五通件較后會造成踩踏發力過猛,導致人體關節發病。
[0029]7、本折疊采用三段式并帶指定角度縱折疊,本結構能有效防止前、后輪轉動過限,使兩輪緊湊,折疊長度可縮至原車三份之一,使折疊體積最小化,節省占地空間,站立穩,便于存放。
[0030]8、銳角式前叉,三角形的力學結構,更穩固,提高剛性,更美觀。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31]圖1為三段式折疊自行車的結構示意圖。
[0032]圖2為五通件與基座的爆炸圖。
[0033]圖3為自行車折疊狀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4]如圖1所示,三段式折疊自行車由車梁8、前輪、后輪、座椅、把手、中管2、頭管13、傳動部件14、基座4、前叉11和后叉7等零件組成。
[0035]車梁8的前后兩端分別連接中管2和頭管13。
[0036]后輪軸架設人字形狀構造的后叉7,其頂點夾角(即兩后叉臂間的夾角)為鈍角。后叉7的其中一后叉臂卡接于后輪軸,后叉7的另一后叉臂通過焊接方式固定地連接五通件I,或兩者一體成形,可保證連接精度。
[0037]中管2下端固定于基座4上。五通件I的是一個一體成形件,其主體為圓筒體,五通件主體延伸出一長和一短的掛耳,掛耳分別開設通孔,且通孔的連軸線與五通件主體軸線的夾角為10°,以使五通件形成折疊偏心,同時,掛耳與后叉臂形成的夾角為鈍角。五通件I與基座4通過鉸軸3鉸接成一體,為了不改變騎行習慣和傳動部件在折疊時不產生變化,折疊旋轉點分別位于中管2的前面、五通件末端,即后叉和五通為一固定體。
[0038]為了限制后輪擺動更貼合,實現預定位置折疊,自行車折疊后從俯視方向看,鉸軸3與車梁8呈91?100°夾角,后叉7向前縱折時,后輪偏向車梁8的一側,其折疊后高度可僅為車輪高,因而折疊后體積可更小。
[0039]后叉7與中管2相抵處采用減震件6和托座5組合裝置,以減少對鉸軸部位的沖擊。減震件6為膠質材料的專用避震膠,其側面開設V型凹位。托座5的側面開設V型凸位。減震件6與托座5通過凹凸位對接套合,作用在于限制后叉左右晃動,且使自行車打開時V型設計可自動修復后叉中線和車身同線,折疊快捷的特點。
[0040]頭管13連接7字形狀構造的支座9。前輪軸架設V字形狀構造的前叉11,其頂點夾角(即兩前叉腿間的夾角或前輪軸端處)為銳角。前叉11的頂點卡接前輪軸,前叉11的其中一前叉腿通過鉸軸10鉸接支座9的豎端,前叉11的另一前叉腿抵住支座9的橫端,使前叉11與支座9形成一個菱形框架,形狀獨特。前叉11與支座9相抵處設置避震件12,該避震件為膠質材料的專用避震膠。避震件12與支座9的對接面為V型凹凸結構。
[0041]本實用新型三段式折疊自行車,使用時,通過前叉后折和后叉前折,形成三段式折疊結構,相互緊湊,折疊體積最小化。
【權利要求】
1.一種三段式折疊自行車,包括前輪、后輪、前叉、后叉、頭管及支座、中管及基座,中管與頭管分別連接車梁,前叉與車梁鉸接,后叉與車梁鉸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呈7字形構造; 所述前叉呈V字形構造,前叉的其中一前叉腿與支座的豎端鉸接,前叉的另一前叉腿與支座的橫端接觸且兩者之間設置避震件; 所述后叉呈人字形構造,后叉的頂點接觸中管且兩者之間設置避震件和托座,后叉的其中一后叉臂固定地連接五通件且該五通件鉸接基座,其座上固定連接中管。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段式折疊自行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叉的頂點夾角為銳角。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段式折疊自行車,其特征在于,所述五通件一體地延伸出兩條長短的且具有軸孔的掛耳,兩個軸孔的軸線同軸且該軸線與五通件主體的縱向中心線具有I?10°夾角。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段式折疊自行車,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震件為膠質材料。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段式折疊自行車,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震件設與托座之間設置相互套合的凹凸位。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三段式折疊自行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位為V字形構造。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段式折疊自行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叉的頂點夾角為鈍角。
【文檔編號】B62K15/00GK204250255SQ201420596569
【公開日】2015年4月8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15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15日
【發明者】譚勇泉 申請人:譚勇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