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農業機械技術領域,具體地說,特別涉及一種農業管理機載物載人機構。
背景技術: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農業技術逐漸向機械化、智能化、自動化方向發展,越來越多的機械設備應用于農業生產活動中。農業裝備通過合理的配置農機具拓寬了農業機械化的道路。近年來,各種田園管理機的出現給廣大用戶帶來了很大的便捷性。目前,我國市場上的果園采摘、開溝、噴藥及除草等用途的農業管理機種類較多,功能多樣,能夠滿足多種功能的需求,但現有的農業管理機多追求功能的擴展以及不同功能模塊的快速更換,對于基本的運載功能往往忽略,導致運載能力普遍不強,在兼顧小型化的同時,載重量一般不超過200KG,非常不利于各種物資轉移。同時,物資轉運完成后的卸貨操作完全依靠手動進行,勞動強度極大,并且效率低下。另外,現有的農業管理機都沒有配備載人機構,不管是在作業過程中還是正常行進過程中,操作人員都只能隨機行走,容易產生疲勞,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現有技術的上述不足,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農業管理機載物載人機構。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農業管理機載物載人機構,包括機架和扶手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機架前部的上方設置貨箱,機架的前端固定兩塊左右對稱的側板,該側板前高后低傾斜設置,兩塊側板的上端之間連接貨箱前安裝導管,所述貨箱前安裝導管的端部穿過對應的側板,該貨箱前安裝導管與貨箱底部的前端鉸接,在兩塊側板之間設有兩塊左右平行的油缸支板,油缸的前端位于這兩塊油缸支板之間,并與這兩塊油缸支板鉸接,油缸的活塞桿與貨箱底部的后端鉸接,在所述機架的中后部通過立柱支撐有貨箱后支撐梁,貨箱后支撐梁平行于貨箱前安裝導管;在所述貨箱后支撐梁的后方固定設置頂板,該頂板為平頂的“∩”形,在頂板上安裝扶手架,并在頂板的后方設置收放式腳踏板。
采用以上技術方案,在機架前部的上方設置貨箱,機架后部集中布置動力總成和操縱機構,這樣一方面整體結構緊湊,能夠盡可能縮小整機體積;另一方面,貨箱可以做得足夠大,載重量能夠提高到500KG,非常有利于各種物資轉移。同時,貨箱在油缸的作用下能夠向后翻轉,以便于自動傾卸物資,由此節省了勞力,大大提高了卸貨效率。貨箱后支撐梁上可安裝減震墊,用于支撐貨箱,并能防止與貨箱硬接觸產生異響。頂板為平頂的“∩”形,造型簡單,加工制作容易,能夠方便動力總成和扶手架等布置,并且頂板形成護罩,對下方的變速器起到防護作用。腳踏板具有收起和放下兩種狀態,當腳踏板收起時,不影響作業操縱;當腳踏板放下時,可以搭載操作人員,在整機正常行進的過程中節省操作人員的體力,并消除了隨機行走的安全隱患。
為了簡化結構,方便加工制作,所述貨箱是由貨箱底板、貨箱側板、貨箱前板和貨箱后板圍成的上端敞口的廂式結構。
所述貨箱后板的下端與貨箱底板的后端相焊接,所述貨箱前板的底部與貨箱底板鉸接,使貨箱前板能夠展開,在貨箱前板前端面的下端固定第一限位板,所述貨箱底板前端的底部設有與第一限位板相配合的第二限位板,當貨箱前板展開后,所述第一限位板與第二限位板相抵;所述貨箱側板的安裝方式及展開方式與貨箱前板相同。以上結構貨箱前板和兩塊貨箱側板能夠完全展開,與貨箱底板一起組成一個大平臺,以便于搭載更多的物資;并且貨箱前板和貨箱側板完全展開后,由第一限位板與第二限位板抵接定位,可靠性好。
作為優選,在所述貨箱側板的前后兩端均裝有能夠與貨箱前板或貨箱后板連接的鎖扣。
在所述貨箱底板、貨箱側板、貨箱前板和貨箱后板的上方均設有圍欄,該圍欄為“∩”形,圍欄底部的兩端插入貨箱對應的箱板中,由螺釘頂緊固定。以上結構有利于裝載體積較大或者長度尺寸大的物資,圍欄造型簡單,易于加工制作,并且安裝的牢靠性好,拆裝非常方便。
所述腳踏板與頂板的后端相鉸接,在頂板后端的上方設置兩塊左右對稱的加強板,所述加強板的上端通過螺栓與扶手架的頂部連接,加強板的下端通過螺栓與頂板連接,在其中一塊加強板下端的側邊設置掛鉤,所述腳踏板上開有與該掛鉤相配合的卡槽,所述腳踏板收起時,掛鉤穿過卡槽與所述腳踏板鉤掛連接。以上結構一方面通過兩塊加強板增加了扶手架與頂板的連接點,使扶手架更穩固,另一方面,腳踏板收起時由掛鉤定位,可靠性好,并且收放腳踏板操作簡單、便捷、省力。
有益效果:本發明能夠將載重量提高到500KG,非常利于各種物資轉移,并能搭載操作人員,以節省體力,消除隨車行走的安全隱患;物資轉運完成后的卸貨操作由油缸驅動,自動化程度高,節省了勞力,大大提高了卸貨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結構分解圖。
圖3為農業管理機底盤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貨箱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貨箱的展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圖2、圖3、圖4、圖5所示,農業管理機的機架1為框架結構,在機架1前部的上方設置貨箱2,該貨箱2是由貨箱底板2a、貨箱側板2b、貨箱前板2c和貨箱后板2d圍成的上端敞口的廂式結構。貨箱后板2d的下端與貨箱底板2a的后端相焊接,貨箱前板2c的底部與貨箱底板2a鉸接,使貨箱前板2c能夠展開,在貨箱前板2c前端面的下端固定第一限位板2e,貨箱底板2a前端的底部設有與第一限位板2e相配合的第二限位板2f,當貨箱前板2c展開后,第一限位板2e與第二限位板2f相抵。貨箱側板2b的安裝方式與貨箱前板2c相同,貨箱側板2b也能夠展開,并且貨箱側板2b的展開方式及展開后的定位結構與貨箱前板2c相同。當貨箱前板2c和兩塊貨箱側板2b完全展開后,與貨箱底板2a一起組成一個大平臺,以便于搭載更多的物資。
如圖4、圖5所示,在貨箱側板2b的前后兩端均裝有能夠與貨箱前板2c或貨箱后板2d扣接的鎖扣9,以便對貨箱側板2b及貨箱前板2c收起狀態進行定位。在貨箱底板2a、貨箱側板2b、貨箱前板2c和貨箱后板2d的上方均設有圍欄10,該圍欄10為“∩”形,圍欄10底部的兩端插入貨箱對應的箱板中,由螺釘頂緊固定。
如圖1、圖3、圖4所示,在機架1的前端固定兩塊左右對稱的側板4,該側板4前高后低傾斜設置,兩塊側板4的上端之間連接貨箱前安裝導管3,貨箱前安裝導管3的端部穿過對應的側板4,該貨箱前安裝導管3與貨箱底板2a底部的前端鉸接。在兩塊側板4之間設有兩塊左右平行的油缸支板5,油缸支板5的下端與機架1固定,油缸6的前端位于這兩塊油缸支板5之間,并與這兩塊油缸支板5鉸接,油缸6的活塞桿與貨箱底板2a底部的后端鉸接,在油缸6的作用下,貨箱2能夠向后翻轉。在機架1的中后部通過立柱7支撐有貨箱后支撐梁8,貨箱后支撐梁8平行于貨箱前安裝導管3。貨箱后支撐梁8可安裝減震墊,以支撐貨箱后部。
如圖1、圖2所示,在貨箱后支撐梁8的后方固定設置頂板12,該頂板12為平頂的“∩”形,在頂板12上安裝扶手架11,并在頂板12的后方設置收放式腳踏板13。腳踏板13與頂板12的后端相鉸接,在頂板12后端的上方設置兩塊左右對稱的加強板14,加強板14的上端通過螺栓與扶手架11的頂部連接,加強板14的下端通過螺栓與頂板12連接,在其中一塊加強板下端的側邊設置掛鉤15,腳踏板13上開有與該掛鉤15相配合的卡槽13a,腳踏板13收起時,掛鉤15穿過卡槽13a與所述腳踏板13鉤掛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