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折疊車,尤其涉及一種折疊把手。
背景技術:
現在的自行車或電動車大都為可折疊的,而為了適應折疊的各種要求,人們在自行車或電動車的車身上設計了各種各樣的折疊機構。然而,對于某些體積不大的車組件來說,例如車把手,當車身折疊后就會顯得較大且占用的空間較多,為了進一步節省存放空間,方便攜帶,又需要對車把手進行折疊設計;雖然現有的折疊車的車把手也可以折疊,但是其結構較復雜,折疊不方便,使用起來并不理想。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折疊方便,有效減少占用空間的折疊把手。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折疊把手包括橫桿及設置所述橫桿兩端的把手,所述折疊把手還包括固定套,所述把手的一端樞接于所述橫桿,所述固定套呈槽狀結構,所述把手與所述橫桿處于同一中心軸時,所述固定套的一端連接于所述橫桿,所述固定套的另一端連接于所述把手,以包覆于所述把手與所述橫桿相對的兩端,使所述把手與所述橫桿相對固定。
與現有技術相比,由于本實用新型通過將所述把手樞接于所述橫桿上,并設置一呈槽狀結構的固定套,當所述把手轉動到與所述橫桿處于同一中心軸時,將所述固定套同時連接于所述把手及所述橫桿相對的兩端,從而包覆于所述把手與所述橫桿,使所述把手及所述橫桿相對固定,達到展開所述把手的目的; 當所述固定套脫離所述把手及所述橫桿的任一者時,所述把手即可相對所述橫桿活動,從而轉動收折起來;因此,整個折疊把手結構簡單,使用時可快速展開,不使用時又可方便地折疊,減少占用空間,非常方便實用。
較佳地,所述固定套的一端樞接于所述橫桿,另一端通過鎖定機構連接于所述把手。
具體地,所述鎖定機構包括凸部,所述凸部伸縮地設置所述固定套及所述把手的其中一者,所述固定套及所述把手的另一者開設有卡合孔,所述凸部伸出時卡合于所述卡合孔內。通過設置所述凸部與所述卡合孔配合,可以使所述固定套與所述把手能拆卸地連接,從而使所述固定套實現固定或解鎖所述把手及所述橫桿。
較佳地,所述固定套的一端樞接于所述把手,另一端通過鎖定機構連接于所述橫桿。
具體地,所述鎖定機構包括凸部,所述凸部伸縮地設置所述固定套及所述橫桿的其中一者,所述固定套及所述橫桿的另一者開設有卡合孔,所述凸部伸出時卡合于所述卡合孔內。
具體地,所述鎖定機構還包括彈性件,所述彈性件提供一使所述凸部伸出而卡合于所述卡合孔的彈性力。設置所述彈性件可以使所述凸部自動與所述卡合孔卡合,從而保證所述鎖定機構對所述固定套、所述橫桿及所述把手的鎖定。
具體地,所述凸部為軸銷或鋼珠。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折疊把手展開時的結構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折疊把手的分解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折疊把手收折時的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構造特征、所實現的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并配合附圖詳予說明。
如圖1、圖2及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折疊把手100適用于折疊車上,并安裝于折疊車前方的主桿200上,其包括橫桿1及設置所述橫桿1兩端的把手2,所述折疊把手100還包括固定套3,所述把手2的一端樞接于所述橫桿1,樞接中心軸沿前、后方向,使得所述把手2能沿豎直平面向下轉動,在展開時與所述橫桿1處于同一中心軸,在收折時與所述橫桿1成90度角;所述固定套3呈長條形的槽狀結構31,橫截面為半圓形,所述固定套3的一端具有樞接耳32,所述樞接耳32樞接于所述橫桿1,樞接中心軸沿前、后方向,使得所述固定套3能沿豎直平面向下轉動,所述把手2相對所述橫桿1展開時,所述固定套3轉動水平狀態并且所述固定套3的另一端連接于所述把手2,以包覆于所述把手2與所述橫桿1相對的兩端的下側,使所述把手2與所述橫桿1相對固定。
再請參閱圖2,具體地,所述固定套3是通過鎖定機構4連接于所述把手2的。所述鎖定機構4包括一對凸部41及一彈性件42,所述凸部41為軸銷或鋼珠,所述彈性件42為壓縮彈性或V型彈簧。所述凸部41伸縮地設置于所述把手2內,所述固定套3上開設有兩相對的卡合孔33,所述凸部41伸出所述把手2的外側時卡合于所述卡合孔33內。通過設置所述凸部41與所述卡合孔33配合,可以使所述固定套3與所述把手2能拆卸地連接,從而使所述固定套3實現固定或解鎖所述把手2及所述橫桿1。所述彈性件42的兩端分別抵觸于兩所述凸部41,所述彈性件42提供一使所述凸部41伸出而卡合于所述卡合孔33的彈性力。設置所述彈性件42可以使所述凸部41自動與所述卡合孔33卡合,從而保證所述鎖定機構4對所述固定套3、所述橫桿1及所述把手2的鎖定。
由于本實用新型通過將所述把手2樞接于所述橫桿1上,并設置一呈槽狀結構31的固定套3,當所述把手2轉動到與所述橫桿1處于同一中心軸時,將所述固定套3同時連接于所述把手2及所述橫桿1相對的兩端,從而包覆于所述把手2與所述橫桿1,使所述把手2及所述橫桿1相對固定,達到展開所述把手2的目的;當所述固定套3脫離所述把手2及所述橫桿1的任一者時,所述把手2即可相對所述橫桿1活動,從而轉動收折起來;因此,整個折疊把手100結構簡單,使用時可快速展開,不使用時又可方便地折疊,減少占用空間,非常方便實用。
本實用新型的折疊把手100的固定套3還可以有其他的安裝方式,例如:將所述固定套3的一端樞接于所述把手2,另一端通過鎖定機構4連接于所述橫桿1。當所述把手2展開時,所述固定套3同樣可以將所述橫桿1及所述把手2連接固定起來。
同樣,所述鎖定機構4的凸部41也可以設置于固定套3上,與所述凸部41卡合的卡合孔33則設置于把手2上或橫桿1上,這種同樣可以將所述把手2及所述橫桿1固定。
以上所揭露的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例而已,當然不能以此來限定本實用新型之權利范圍,因此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等同變化,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所涵蓋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