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客車轉向系統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客車前獨立懸掛的轉向桿系機構。
背景技術:
隨著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乘客對客車的安全性、舒適性的要求越來越高。汽車懸架的性能直接影響到汽車的操作穩定性和行駛平順性。對獨立懸掛來說,轉向桿系的設計對車輛的操作穩定性也都有一定的影響。傳統的獨立懸掛轉向桿系過渡臂為整體式,直拉桿,橫拉桿和輪邊拉桿都連接在過渡裝置上,對過渡裝置強度要求很高,導致傳統的過渡裝置結構都很復雜,其中的旋轉軸內部的尼龍套結構磨損很快,需周期性更換,在疏于檢查的情況下,不僅影響汽車行駛中的穩定性和平順性,還埋下了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客車前獨立懸掛的轉向桿系機構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客車前獨立懸掛的轉向桿系機構,包括鉸接相連的方向機垂臂和直拉桿、以及車體兩側均設置的過渡臂、輪邊拉桿和轉向節臂,所述每個輪邊拉桿兩端分別與過渡臂和轉向節臂鉸接相連,兩個過渡臂之間設有與其鉸接相連的橫向拉桿,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兩個過渡支座,其中一個過渡支座的頂端和底端分別與直拉桿和一個過渡臂鉸接相連,另一個過渡支座的底端與另一個過渡臂鉸接相連。
所述過渡支座包括支座體,所述支座體沿軸向設有軸孔,所述軸孔內的上下部分別設有軸承,位于軸孔內上部的軸承內圈設有軸套;所述過渡臂上與過渡支座相接的一端安裝有過渡軸,所述過渡軸貫穿軸承和軸套。
所述過渡支座上設有注油孔,每個軸承外側設有骨架油封,所述過渡支座的軸孔兩端由內向外依次設置有密封墊圈和法蘭。
所述過渡臂為中部向外凸出的結構,所述橫向拉桿兩端與過渡臂向外凸出的中部相連。
所述軸承為圓錐滾子軸承。
由以上技術方案可知,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轉向桿系過渡支座的 設計為軸承的安裝提供空間,過渡軸置于軸承內,軸承能減小軸轉動時的摩擦力,減小動力損失,提高機械效率,避免了傳統轉向桿系旋轉軸中尼龍套結構易磨損的弊端,并可通過過渡支座上的注油孔注潤滑油進行維護,骨架油封和密封墊圈均是起到密封的作用,防止潤滑油滲漏。同時過渡支座處轉向桿系呈上下層結構,傳統的過渡裝置由板式變為曲線式,使得整個轉向桿系結構簡單,運動更加靈活,適用于各種低地板、2級、3級踏步客車的布置安裝。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局部結構組成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中:方向機垂臂1,直拉桿2,過渡支座3,橫拉桿4,過渡臂5,輪邊拉桿6,轉向節臂7,過渡軸8,法蘭9,軸套10,軸承11,密封墊圈12,骨架油封13,注油孔14,支座體15。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說明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用于客車前獨立懸掛的轉向桿系機構,包括鉸接相連的方向機垂臂1和直拉桿2、以及車體兩側均設置的過渡臂5、輪邊拉桿6和轉向節臂7,所述每個輪邊拉桿6兩端分別與過渡臂5和轉向節臂7鉸接相連,兩個過渡臂5之間設有與其鉸接相連的橫向拉桿4,轉向桿系還包括兩個過渡支座3,其中一個過渡支座3的頂端和底端分別與直拉桿2和一個過渡臂5鉸接相連,另一個過渡支座3的底端與另一個過渡臂5鉸接相連。過渡臂5為中部向外凸出的結構,橫向拉桿4兩端與過渡臂5向外凸出的中部相連。
如圖2所示,過渡支座3結構爆破圖,可見支座體15沿軸向設有軸孔,軸孔位置的組件有法蘭9、軸套10、骨架油封13、軸承11、密封墊圈12;所述組件安裝完成后,軸孔內的上下部分別設有軸承11,位于軸孔內上部的軸承11內圈設有軸套10;每個軸承11外側設有骨架油封13,軸孔兩端由內向外依次設置有密封墊圈12和法蘭9,過渡支座3上設有注油孔14。
如圖3所示,過渡臂5上安裝有過渡軸8,結合圖1和圖2所示,過渡軸8安裝在過渡臂5與過渡支座3相接的一端,且貫穿軸承11和軸套10。
由上述實施例可知,過渡軸8通過軸承11實現旋轉,軸承11能減小過渡軸8轉動的摩擦力,減小動力損失,提高機械效率,并可通過過渡支座3上的注油孔14注油維護,骨架油封13和密封墊圈12均是起到密封的左右,防止潤滑油滲漏。同時過渡支座3處轉向桿系呈上下層結構,過渡臂5為曲線式,使得整個轉向桿系變化更加靈活。
本實用新型通過上述優選實施例來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現方法及裝置結構,凡采用和本實用新型相似結構及其方法來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的所有方式,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