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行車。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自行車在前進時是靠雙腳往復踩踏腳踏板,通過曲柄驅動鏈輪,再由鏈輪通過鏈條將鏈輪的旋轉運動傳遞給安裝在后輪軸上的飛輪,從而驅動自行車前行。現有的自行車一般都是將踏板分別裝在鏈輪的左、右兩側,而鏈輪及飛輪設置在同一側,且鏈輪與飛輪之間設有連接支架,因此,在踩踏踏板時為了避開鏈條及連接支架對踏板的阻礙作用,踏板軸的長度一般設置為較長,導致左右兩側踏板的著力點到由前輪與地面的作用點及后輪與地面的作用點構成的縱向垂直面的距離較遠,這樣在車速加快時,導致自行車左右搖晃的幅度較大,影響自行車的行駛速度,且由于鏈輪及飛輪都設置在同一側,使得自行車的平衡受到影響,進而導致自行車搖晃。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了一種自行車,通過將驅動輪和從動輪分別設置在自行車的兩側,再利用傳動輪組連接,實現自行車的轉動,使得踏板受鏈條及連接支架的影響較小,從而可將踏板軸的長度設為較小,減小踏板著力點到縱向垂直面的距離,降低自行車的搖晃幅度,確保自行車的行駛速度,且驅動輪及及從動輪的設置,使得自行車的平衡性更好,進一步降低搖晃幅度。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自行車,包括車體和設置在車體上的傳動機構,所述傳動機構包括驅動輪、傳動輪組和從動輪,驅動輪通過傳動輪組與從動輪連接,傳動輪組 設置在車體的支架上,從動輪設置在車體的后輪上,支架上還設有踏板軸,驅動輪設置在踏板軸上,傳動輪組包括左傳動輪、右傳動輪以及連接左傳動輪和右傳動輪的連接軸,驅動輪通過左鏈條與左傳動輪連接,從動輪通過右鏈條與右傳動輪連接。
所述驅動輪為圓形驅動盤,圓形驅動盤的外緣平均分布有凸齒,且凸齒與凸齒之間設有環形槽。
所述凸齒為兩個,凸齒對稱設置在圓形驅動盤的外緣上。
所述驅動輪為菱形驅動盤,菱形驅動盤的外緣平均分布有凸齒,且凸齒與凸齒之間設有環形槽。
所述凸齒為兩個,且凸齒分別設置在菱形驅動盤長軸的兩端。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自行車整體設計合理,利用驅動輪、傳動輪組和從動輪之間的配合實現自行車的轉動,防止踏板受鏈條及連接支架的影響,從而可將踏板軸的長度設為較小,減小踏板著力點到縱向垂直面的距離,降低自行車的搖晃幅度,充分利用人體的體能,確保自行車的行駛速度,使得自行車跑得更遠,且驅動輪通過左鏈條與左傳動輪連接,從動輪通過右鏈條與右傳動輪連接,將驅動輪及從動輪分別設置在自行車的兩側,提高自行車的整體平衡性,進一步降低自行車的搖晃幅度。
附圖說明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自行車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傳動機構的結構示意;
圖3為本實用新型傳動機構的俯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傳動機構與踏板軸的配合示意圖。
圖中:
1-車體;11-支架;111-踏板軸;2-驅動輪;3-傳動輪組;31-左傳動輪;32-右傳動輪;33-連接軸;4-從動輪;5-左鏈條;6-右鏈條。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如圖1至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自行車,包括車體1和設置在車體1上的傳動機構,所述傳動機構包括驅動輪2、傳動輪組3和從動輪4,驅動輪2通過傳動輪組3與從動輪4連接,傳動輪組3設置在車體1的支架11上,從動輪4設置在車體1的后輪上,支架11上還設有踏板軸111,驅動輪2設置在踏板軸111上,傳動輪組3包括左傳動輪31、右傳動輪32以及連接左傳動輪31和右傳動輪32的連接軸33,驅動輪2通過左鏈條5與左傳動輪31連接,從動輪4通過右鏈條6與右傳動輪32連接。
驅動輪2可以有多種選擇,具體可以是所述驅動輪2為圓形驅動盤,圓形驅動盤的外緣平均分布有凸齒,且凸齒與凸齒之間設有環形槽,通過環形槽及凸齒之間的配合,將鏈條限制在環形槽內,防止掉鏈現象發生,用戶體驗更好,且當所述凸齒為兩個,凸齒對稱設置在圓形驅動盤的外緣上時,由于凸齒的數量減少,大大地降低了掉鏈的的發生概率,使用更加方便。
同樣的,當所述驅動輪2為菱形驅動盤,菱形驅動盤的外緣平均分布有凸齒,且凸齒與凸齒之間設有環形槽,不僅具有防掉鏈的效果,而且菱形驅動盤相比于圓形驅動盤而言,菱形驅動盤與圓形驅動盤均轉動一圈,菱形驅動盤的鏈條轉動的長度比圓形驅動盤的鏈條轉動長度大,跑的路程更長,運行速度更快,且當所述凸齒為兩個,且凸齒分別設置在菱形驅動盤長軸的兩端時,由于凸齒的數量減少,大大地降低了掉鏈的的發生概率,使用更加方便。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自行車整體設計合理,利用驅動輪2、傳動輪組3和從動輪4之間的配合實現自行車的轉動,防止踏板受鏈條及連接支架的影響,從而可將踏板軸111的長度設為較小,減小踏板著力點到縱向垂直面的距離,降低自行車的搖晃幅度,充分利用人體的體能,確保自行車的行駛速度,使得自行車跑得更遠,且驅動輪2通過左鏈條5與左傳動輪31連接,從動輪4通過右鏈條6與右傳動輪32連接,將驅動輪2及從動輪4分別設置在自行車的兩側,提高自行車的整體平衡性,進一步降低自行車的搖晃幅度。
上述說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如前所述,應當理解本實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應看作是對其他實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種其他組合、修改和環境,并能夠在本文所述實用新型構想范圍內,通過上述教導或相關領域的技術或知識進行改動。而本領域人員所進行的改動和變化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則都應在本實用新型所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