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嬰兒推車部件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嬰兒推車的推把伸縮調節機構。
背景技術:
嬰兒推車作為嬰兒乘坐的工具,隨著不斷的發展進步,用戶對于嬰兒推車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現有的嬰兒推車的推把通常無法伸縮,難以適用于所有推嬰兒推車的用戶,導致嬰兒推車的使用不便。也有一些推把可以伸縮的嬰兒推車,但是其可伸縮的推把的結構過于復雜,容易損壞,而且操作起來又非常麻煩,實用性不強。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嬰兒推車的推把伸縮調節機構,能夠對嬰兒推車的推把組件進行調節,以適用不同的用戶,且結構簡單易操作。
為達此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嬰兒推車的推把伸縮調節機構,包括推桿組件和推把組件,所述推把組件可滑動的置于所述推桿組件內,所述推桿組件包括推桿、鎖定座、鎖舌、扳手以及彈性復位裝置,所述推把組件可滑動的插入推桿內,所述鎖定座固定套設在推桿上,所述扳手可轉動的置于鎖定座內,所述鎖舌位于推桿與扳手之間,所述彈性復位裝置位于鎖舌與扳手之間,所述鎖舌以及彈性復位裝置均可滑動的置于鎖定座內,所述推把組件上設有若干個凹槽,扳動所述扳手,所述鎖舌穿過推桿卡入所述凹槽內。
作為優選,所述鎖舌上設有至少一個凸臺,所述凸臺呈梯形結構設置,所述凹槽為與凸臺相配合的倒梯形結構設置。
作為優選,所述推桿上設有與凸臺相對應的過孔,扳動所述扳手,所述凸臺穿過所述過孔,卡入所述凹槽內。
作為優選,所述凸臺為兩個,所述凹槽為偶數個且兩個為一組,每組的兩個凹槽之間的距離與兩個凸臺之間的距離相等。
作為優選,所述鎖定座上設有槽孔,所述鎖舌、彈性復位裝置均可滑動的置于槽孔內,所述扳手可轉動的置于槽孔內。
作為優選,所述彈性復位裝置包括彈簧座以及固接在所述彈簧座上的彈簧,所述鎖舌、彈簧、彈簧座依次設置在推桿與扳手之間。
作為優選,所述扳手與鎖定座之間轉動銷接,所述扳手與彈簧座的接觸處設有呈凸輪狀的凸起。
作為優選,所述推把組件位于推桿內的一端設有第一限位凸臺,所述推桿內設有與第一限位凸臺配合設置的第二限位凸臺。
本實用新型在進行推把組件的伸縮調節時,通過扳動扳手,彈性復位裝置不再壓縮鎖舌,推動推把組件在推桿組件內滑動,使鎖舌卡入需要的凹槽內,完成調節,隨后反向扳動扳手,使得彈性復位裝置壓緊鎖舌,完成推把組件與推桿組件的鎖定。通過上述可伸縮調節結構,使得推把組件適用于不同的用戶,且結構簡單易操作,具有較高的實用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圖1的A處放大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推把組件與推桿組件鎖緊固定時的狀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進行推把組件調節時的狀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圖3的B處放大示意圖。
圖中:
1、推桿組件;1-1、推桿;1-1-1、過孔;1-1-2、第二限位凸臺;1-2、鎖定座;1-2-1、槽孔;1-3、鎖舌;1-3-1、凸臺;1-4、扳手;1-4-1、凸起;1-5、彈性復位裝置;1-5-1、彈簧座;1-5-2、彈簧;
2、推把組件;2-1、凹槽;2-2、第二限位凸臺。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嬰兒推車的推把伸縮調節機構,如圖1-4所示,該推把伸縮調節機構包括推桿組件1和推把組件2,其中推把組件2可滑動的置于推桿組件1內。
可參照圖1,上述推把組件2沿長度方向上設有若干個凹槽2-1,且推把組件2位于推桿組件1內的一端設有第一限位凸臺2-2。
推桿組件1包括推桿1-1、鎖定座1-2、鎖舌1-3、扳手1-4以及彈性復位裝置1-5,推把組件2的一端位于推桿1-1內,鎖定座1-2固定套設在推桿1-1上,在推桿1-1內設有第二限位凸臺1-1-2,該第二限位凸臺1-1-2與推把組件2的第一限位凸臺2-2相配合使用,對推把組件2限位,以防止推把組件2滑出推桿1-1內。本實施例中,在推桿1-1設有鎖定座1-2的一端設有過孔1-1-1。
在鎖定座1-2上設有槽孔1-2-1,鎖舌1-3、彈性復位裝置1-5均可滑動的置于槽孔1-2-1內,扳手1-4可轉動的置于槽孔1-2-1內。
鎖舌1-3位于推桿1-1與扳手1-4之間,用于將推桿組件1和推把組件2鎖緊固定。具體的,如圖2所示,在鎖舌1-3上設有至少一個凸臺1-3-1,凸臺1-3-1與推桿1-1的過孔1-1-1相對應設置,本實施例中,凸臺1-3-1優選設置為兩個,相對應的過孔1-1-1也設置為兩個。
上述凸臺1-3-1呈梯形結構設置,相對應的,推把組件2的凹槽2-1為倒梯形結構設置。鎖舌1-3對推把組件2以及推桿組件1進行鎖緊固定時,鎖舌1-3的凸臺1-3-1被下壓穿過推桿1-1上的過孔1-1-1,并最終卡入凹槽2-1內。本實施例將凸臺1-3-1設置為梯形結構,凹槽2-1設置為倒梯形結構,在進行推把組件2的調節時,將推把組件2向推桿1-1內推動或者向推桿1-1外拔出,此時只需用戶稍微用力,即可使鎖舌1-3的凸臺1-3-1通過其梯形結構滑出凹槽2-1,進而在調節推把組件2時,不會對推把組件2的滑動造成干涉影響。
本實施例中,由于上述凸臺1-3-1設置為兩個,所以將推把組件2的凹槽2-1設置為偶數個,且兩個凹槽2-1為一組,每組的兩個凹槽2-1之間的距離與兩個凸臺1-3-1之間的距離相等,以滿足對推把組件2調節時,鎖舌1-3的凸臺1-3-1能夠卡入調節后所對應的兩個凹槽2-1內。
扳手1-4與鎖定座1-2之間轉動銷接,具體是轉動銷接在槽孔1-2-1內,如圖5所示,在扳手1-4接觸彈性復位裝置1-5的一端設有呈凸輪狀的凸起1-4-1,在扳動扳手1-4時,該凸起1-4-1能夠下壓彈性復位裝置1-5,進而使得鎖舌1-3被下壓,使鎖舌1-3的凸臺1-3-1卡入凹槽2-1內,將推把組件2與推桿1-1鎖緊固定。
彈性復位裝置1-5位于鎖舌1-3與扳手1-4之間,具體的,彈性復位裝置1-5包括彈簧座1-5-1以及固接在彈簧座1-5-1上的彈簧1-5-2,上述鎖舌1-3、彈簧1-5-2、彈簧座1-5-1依次設置在推桿1-1與扳手1-4之間。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的扳手1-4轉動呈扣合狀態時(可參照圖3),其凸起1-4-1與彈簧座1-5-1相接觸并壓緊在彈簧座1-5-1上,將彈簧1-5-2壓緊,隨后通過彈簧1-5-2,將鎖舌1-3壓緊在凹槽2-1內,以保證對推把組件2以及推桿組件1的鎖緊固定。
下面對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嬰兒推車的推把伸縮調節機構的工作過程加以說明:
在推把組件2未調節時,扳手1-4處于扣合狀態,即扳手1-4的凸起1-4-1壓緊在彈簧復位裝置1-5的彈簧座1-5-1上,如圖3所示,此時彈簧復位裝置1-5的彈簧1-5-2被壓縮,將鎖舌1-3的凸臺1-3-1壓緊在凹槽2-1內,此時推把組件2與推桿組件1處于鎖緊固定狀態。
當需要進行推把組件2的調節時,首先旋轉扳手1-4,使得扳手1-4處于未扣合狀態,即扳手1-4的凸起1-4-1不再壓緊彈簧座1-5-1,如圖4所示,此時扳手1-4與推桿1-1之間的距離被釋放,上述彈簧1-5-2恢復至自然狀態,隨后提供給推把組件2一個沿推桿組件1滑動方向的力,因鎖舌1-3上的梯形結構的凸臺1-3-1與倒梯形結構的凹槽2-1的側邊導向原因,可使推把組件2在推桿1-1內滑動,并調節到用戶所需檔位(即另一組凹槽2-1位于凸臺1-3-1所對應的位置),扣合扳手1-4,使扳手1-4的凸起1-4-1壓緊在彈簧座1-5-1上,進而使鎖舌1-3的凸臺1-3-1壓緊在凹槽2-1內,使鎖舌1-3在扳手1-4與推桿1-1之間無滑動距離,從而將推把組件2與推桿組件1鎖緊固定,完成推把組件2的伸縮調節過程。
顯然,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了清楚說明本實用新型所作的舉例,而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