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車用擋泥防濺板,屬于汽車配件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現有技術的車用擋泥防濺板通常由橡膠面片制成,這種車用擋泥防濺板在車輛行程過程中會造成風阻,導致其隨風飄動的現象,節能和防濺作用不良。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車用擋泥防濺板,它能夠降低車輛行駛過程中所形成的風阻,避免其在車輛行駛過程中隨風飄動的現象,從而提高其防濺能力。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車用擋泥防濺板,它安裝在車體上位于車輪的后方,它包括本體,所述本體上設置有至少一道通風導流槽孔。
進一步為了更好地提高其通風功能,降低車輛行駛過程中所形成的風阻,所述通風導流槽孔設置有多個,并且呈由下至上的并列狀設置。
進一步,所述通風導流槽孔沿著水平方向設置。
進一步為了加強其強度,所述本體在相應的通風導流槽孔的外圍設置有加強筋遮沿。
進一步,所述加強筋遮沿和所述本體之間圍成一通風腔,并且加強筋遮沿的下部和所述本體之間圍成一向下設置的開口,所述開口與通風腔連通,所述通風腔與所述通風導流槽孔連通。
進一步為了更好地提高其強度,所述本體為板狀,并且所述本體的四周設置有加強筋板。
進一步,所述本體與加強筋板在本體的垂直方向上具有一定的距離差。
進一步,所述加強筋板的上端部設置有車體安裝孔。
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后,本實用新型的車用擋泥防濺板在其本體上設置有通風導流槽孔,從而能夠降低車輛行駛過程中所形成的風阻,避免其在車輛行駛過程中隨風飄動的現象,從而提高其防濺能力;另外,在通風導流槽孔的外圍設置有加強筋遮沿,以及在本體的四周設置有加強筋板,這樣就增加了車用擋泥防濺板的強度,從而進一步避免其在車輛行駛過程中隨風飄動的現象,提高其防濺能力。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車用擋泥防濺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右視圖;
圖3為圖1的后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內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據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1~3所示,一種車用擋泥防濺板,它安裝在車體上位于車輪的后方,它包括本體1,所述本體上設置有至少一道通風導流槽孔11。
如圖1所示,所述通風導流槽孔11設置有多個,并且呈由下至上的并列狀設置;圖1示出的通風導流槽孔11為五個,但是不限于此。
所述通風導流槽孔11沿著水平方向設置。
如圖1所示,所述本體1在相應的通風導流槽孔11的外圍設置有加強筋遮沿12。
如圖2所示,所述加強筋遮沿12和所述本體1之間圍成一通風腔,并且加強筋遮沿12的下部和所述本體之間圍成一向下設置的開口13,所述開口13與通風腔連通,所述通風腔與所述通風導流槽孔11連通。
如圖1~3所示,所述本體1為板狀,并且所述本體1的四周設置有加強筋板14。
如圖2所示,所述本體1與加強筋板14在本體1的垂直方向上具有一定的距離差。
如圖1、3所示,所述加強筋板14的上端部設置有車體安裝孔141。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實用新型的車用擋泥防濺板在其本體1上設置有通風導流槽孔11,從而能夠降低車輛行駛過程中所形成的風阻,避免其在車輛行駛過程中隨風飄動的現象,從而提高其防濺能力;另外,在通風導流槽孔11的外圍設置有加強筋遮沿12,以及在本體1的四周設置有加強筋板14,這樣就增加了車用擋泥防濺板的強度,從而進一步避免其在車輛行駛過程中隨風飄動的現象,提高其防濺能力。
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