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自行車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用于自行車的五通機構及自行車。
背景技術:
現在的自行車通過人力踩踏腳蹬,從而依次帶動腳踏曲柄、中軸和牙盤的轉動,實現騎行。
現有的自行車單純依靠人力,因此,其不僅費時而且費力。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自行車的五通機構及自行車,以實現單純以人力騎車、單純依靠中置電機助力騎車和同時依靠人力和中置電機助力騎車三種方式的隨意切換。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用于自行車的五通機構,其包括:牙盤、中軸、單向滾針軸承和外軸承;所述單向滾針軸承套設于所述中軸外;所述外軸承套設于所述單向滾針軸承外;
所述單向滾針軸承包括單向滾針軸承內圈和單向軸承外圈;所述單向滾針軸承外圈的一端與所述牙盤固接,所述單向滾針軸承的外圈的另一端設置有從動機構。
進一步,所述從動機構為從動齒輪。
進一步,所述外軸承為滾針軸承。
基于上述用于自行車的五通機構,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自行車,其包括車架、中置電機以及權利要求1所述的五通機構;所述外軸承設置于所述車架上,且所述中軸的兩端分別鍵接有腳踏曲柄;所述中置電機設置于所述車架上,并與所述從動機構鄰近,且所述中置電機設置有用于驅動所述從動機構的驅動機構。
進一步,所述驅動機構為驅動齒輪,所述從動機構為從動齒輪,所述驅動齒輪與所述從動齒輪嚙合。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自行車的五通機構及自行車,通過單向滾針軸承形成超越離合器機構以及從動機構,從而實現了單純以人力騎車、單純依靠中置電機助力騎車和同時依靠人力和中置電機助力騎車三種方式的隨意切換。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1中所述的五通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記為:
中軸101,牙盤102,外軸承103,單向滾針軸承104,從動齒輪105,單向滾針軸承外圈106。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通常在此處附圖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組件可以以各種不同的配置來布置和設計。
因此,以下對在附圖中提供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而是僅僅表示本實用新型的選定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應注意到:相似的標號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圖中表示類似項,因此,一旦某一項在一個附圖中被定義,則在隨后的附圖中不需要對其進行進一步定義和解釋。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用于自行車的五通機構,其包括:牙盤102、中軸101、單向滾針軸承104和外軸承103;單向滾針軸承104套設于中軸101外,起到超越離合機構;外軸承103套設于單向滾針軸承104外,起到滾動支撐的作用。
其中,單向滾針軸承104包括單向滾針軸承內圈和單向軸承外圈;單向滾針軸承外圈106的一端與牙盤102固接,單向滾針軸承外圈106的另一端設置有從動齒輪105。
本實施例中的外軸承103包括但不局限于滾針軸承,其還可以選用其他現有類型的軸承。
本實施例中的從動齒輪105還可以選用其他現有的從動機構,以便于外力作用于從動機構而帶動牙盤102轉動。
實施例2
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自行車,其包括:車架、中置電機以及五通機構。
五通機構包括:牙盤102、中軸101、單向滾針軸承104和外軸承103;單向滾針軸承104套設于中軸101外;外軸承103套設于單向滾針軸承104外。
其中,單向滾針軸承104包括單向滾針軸承內圈和單向軸承外圈;單向滾針軸承外圈106的一端與牙盤102固接,單向滾針軸承外圈106的另一端設置有從動齒輪105。
外軸承103設置于車架上,且中軸101的兩端分別鍵接有腳踏曲柄;中置電機設置于車架上,并與從動齒輪105鄰近;中置電機設置有用于驅動從動齒輪105的驅動齒輪,且驅動齒輪于從動齒輪105嚙合。
當單純以人力騎車時,人力踏動腳蹬,從而通過腳踏曲柄、中軸101帶動單向滾針軸承內圈轉動,因單向滾針軸承內圈相對于單向滾針軸承外圈106向前運動,單向滾針軸承的內圈與單向滾針軸承外圈106咬合,進而通過單向滾針軸承外圈106帶動牙盤102轉動,從而實現單純依靠人力騎行。
當停止腳踏,單純依靠中置電機驅動騎車時,中置電機通過驅動齒輪帶動從動齒輪105轉動,進而帶動單向滾針軸承外圈106和牙盤102同步轉動,而單向滾針軸承內圈相對于單向滾針軸承外圈106向后運動,使單向滾針軸承內圈與單向滾針軸承外圈106發生離合,從而實現了無需騎車人進行腳踏和腳踏曲柄的轉動,單純依靠中置電機的驅動力騎行。
當以人力和中置電機同時驅動騎車時,人力踏動腳蹬,使得單向滾針軸承的內圈與外圈咬合,從而使人力作用于單向滾針軸承外圈106;同時,中置電機的驅動力通過驅動齒輪和從動齒輪105作用于單向滾針軸承外圈106,進而使得人力和中置電機的驅動力同時作用于單向滾針軸承外圈106而帶動牙盤102轉動,因此,實現了同時依靠人力和中置電機的驅動力騎行。
同時,上述五通機構便于中置電機與牙盤的連接和安裝。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