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電動車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結(jié)構(gòu)簡單的腳踏電動車。
背景技術:
目前,電動車作為一種使用最為普遍和廣泛的交通工具,給人們的出行和生活帶來了便利。隨著技術的不斷進行,電動車的制造水平、性能、質(zhì)量,功能在不斷提高,然而,隨之帶來的是電動車的結(jié)構(gòu)越來越復雜;為此設計一種結(jié)構(gòu)簡約,操作靈活,騎行舒適而且在臨時停放時無需車梯即可保持車身穩(wěn)定的腳踏電動車。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而提供一種結(jié)構(gòu)簡約,操作靈活,騎行舒適而且在臨時停放時無需車梯即可保持車身穩(wěn)定的腳踏電動車。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腳踏電動車,包括車架,頭管、車把組件、前輪組件、后輪組件以及剎車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車架包括兩個彎曲角度相同的鋼管、連接兩個鋼管的頭管;所述鋼管包括一體折彎成型的水平踏板段,向上折彎的頭管連接段、向上折彎的后叉連接段;兩個鋼管的水平踏板段、頭管連接段和/或后叉連接段之間焊接后橫管;兩個鋼管的水平踏板段之間形成電池容納區(qū),在電池容納區(qū)兩個鋼管之間焊接有托架;在水平踏板段的上表面電池容納區(qū)上鉸接安裝有蓋板,所述蓋板下電池容納區(qū)內(nèi)放置蓄電池,所述蓄電池連接控制電動車騎行狀態(tài)的控制器;所述蓋板上設有鎖件;兩個向上折彎的頭管連接段的端部對稱焊接在頭管兩側(cè);所述頭管內(nèi)插裝車把組件,所述頭管下端安裝與車把組件連接的前叉,所述前叉連接前輪組件;兩個向上折彎的后叉連接段連接有后叉,所述后叉連接后輪組件。
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采用如下技術措施:
所述后叉連接段包括第一向上折彎段和第二水平折彎段,所述第二水平折彎段的下方焊接后叉。
所述后叉連接段包括向上的第一圓弧折彎段和向車架中心的第二折彎段以及斜向上的第三直線段,在第三直線段端部安裝鞍座。
所述頭管連接段的上表面設有護板。
所述頭管上設有燈架,所述燈架上安裝照明燈具。
所述剎車組件為碟剎組件。
所述車架的下底面距離地面的高度為85~100mm。
所述前輪組件和后輪組件的輪胎面寬度均優(yōu)選為155~175mm。
前輪組件和后輪組件上設有擋泥板。
所述后輪組件的擋泥板上設有后尾警示燈。
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yōu)點和積極效果是:由于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和傳統(tǒng)的電動車相比更加簡約、操作更加靈活,更加舒適,既可以站立騎行,也可以坐著騎行,另外,本實用新型和傳統(tǒng)的電動車相比采用寬幅輪胎,這樣在臨時停放時無需車梯也能保持車身穩(wěn)定型。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右視圖;
圖3是圖1的立體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5是圖4的右視圖;
圖6是圖4的立體圖。
圖中:1、車架;100、鋼管;110、水平踏板段;120、頭管連接段;130、后叉連接段;131、第一向上折彎段;132、第二水平折彎段;133、第一圓弧折彎段;134、第二折彎段;135、第三直線段;140、橫管;150、電池容納區(qū);151、蓄電池;160、托架;170、蓋板;180、鎖件;2、頭管;3、車把組件;4、前輪組件;5、后輪組件;6、剎車組件;7、前叉;8、后叉;9、護板;10、燈架;11、擋泥板;12、后尾警示燈;13、鞍座。
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發(fā)明內(nèi)容、特點及功效,茲例舉以下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
實施例1,請參閱圖1至圖3,一種腳踏電動車,包括車架1,頭管2、車把組件3、前輪組件4、后輪組件5以及剎車組件6,所述車架包括兩個彎曲角度相同的鋼管100、連接兩個鋼管的頭管;所述鋼管包括一體折彎成型的水平踏板段110,向上折彎的頭管連 接段120、向上折彎的后叉連接段130;兩個鋼管的水平踏板段、頭管連接段和/或后叉連接段之間焊接后橫管140;兩個鋼管的水平踏板段之間形成電池容納區(qū)150,在電池容納區(qū)兩個鋼管之間焊接有托架160;在水平踏板段的上表面電池容納區(qū)上鉸接安裝有蓋板170,所述蓋板下電池容納區(qū)內(nèi)放置蓄電池151,所述蓄電池連接控制電動車騎行狀態(tài)的控制器;所述蓋板上設有鎖件180;兩個向上折彎的頭管連接段120的端部對稱焊接在頭管2兩側(cè);所述頭管2內(nèi)插裝車把組件3,所述頭管下端安裝與車把組件連接的前叉7,所述前叉連接前輪組件4;兩個向上折彎的后叉連接段連接有后叉8,所述后叉連接后輪組件5。
上述結(jié)構(gòu)中,所述后叉連接段130包括第一向上折彎段131和第二水平折彎段132,所述第二水平折彎段的下方焊接后叉8。
為了防止腳從兩個頭管連接段之間進入前輪組件內(nèi),所述頭管連接段的上表面設有護板9。
為了便于夜間行駛,所述頭管上設有燈架10,所述燈架上安裝照明燈具。
本實用新型,所述剎車組件優(yōu)選為碟剎組件。
為了便于上下車,所述車架的下底面距離地面的高度優(yōu)選為85~100mm。
為了使電動車行駛平穩(wěn),提高了安全性,同時停放時可不用依靠外力或外物扶持。
所述前輪組件和后輪組件的輪胎面寬度均優(yōu)選為155~175mm。
為了避免雨雪天氣泥巴飛濺,在前輪組件和后輪組件上設有擋泥板11。
為了提高騎行的安全性能,在所述后輪組件的擋泥板上設有后尾警示燈12。
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采用如下技術措施:
實施例2,請參閱圖4至圖6,所述后叉連接段130包括向上的第一圓弧折彎段133和向車架中心的第二折彎段134以及斜向上的第三直線段135,在第三直線段端部安裝鞍座13。本實施例和實施例相比,實施例2即可站立騎行也可以坐著騎行,進一步提高了電動車舒適度,而且可以變換,減輕長時間騎行帶來的不適感,同時也增添了趣味性。其余特征均與實施例1相同。
綜上所述,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和傳統(tǒng)的電動車相比更加簡約、操作更加靈活,更加舒適,既可以站立騎行,也可以坐著騎行,另外,本實用新型和傳統(tǒng)的電動車相比采用寬幅輪胎,這樣在臨時停放時無需車梯也能保持車身穩(wěn)定型。
以上所述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 限制,凡是依據(jù)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zhì)對以上實施例所做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