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兒童用品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可折疊的兒童推車。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兒童推車一般包括具有展開位置和折疊位置的車架、設置于所述車架底前部的前輪組件、設置于所述車架底后部的后輪組件、設置于所述車架上的坐兜。現有的兒童推車的車架種類繁多,車架的桿件的數目不同、各桿件之間的連接關系、連接位置不同,從而折疊原理與折疊方式各不相同。而車架結構簡單、折疊后體積小則是兒童推車設計者追求的目標。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折疊的兒童推車,其結構簡單、折疊后體積小。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可折疊兒童推車,包括具有展開狀態和折疊狀態的車架,所述車架包括側支架,所述側支架包括推桿、用于安裝前輪組件的前支架及用于安裝后輪組件的后支架,所述前支架的上端部可轉動地連接于所述后支架的上端部,
所述側車架還包括:
第二連接件,所述第二連接件可沿所述前支架的長度方向滑動地連接于所述前支架;
撐桿,所述撐桿的上端部可轉動地連接于所述推桿的下端部,所述撐桿的中部可轉動地連接于所述第二連接件,所述撐桿的下端部可轉動地連接于所述后支架;
連桿,所述連桿的上端部可轉動地連接于所述推桿,所述連桿的下端部可轉動地連接于所述前支架的上端部或所述后支架的上端部;
當所述車架在展開狀態時,所述推桿、撐桿、前支架及連桿之間構成四邊形結構,所述撐桿、前支架及后支架之間構成三角形結構;當所述車架在折疊狀態時,所述撐桿的上端部和所述前支架的下端部相靠攏,所述后支架的下端部和所述前支架的下端部相靠攏,所述推桿的上端部和所述連桿的下端部相靠攏。
優選地,所述第二連接件包括可沿所述前支架的長度方向滑動地套設于所述前支架上的滑套,所述撐桿的中部可轉動地連接于所述滑套。
優選地,所述前支架的上端部通過第一樞軸可轉動地連接于所述后支架的上端部,所述第一樞軸的軸心線沿兒童推車的左右方向延伸;
和/或,所述撐桿的上端部通過第二樞軸可轉動地連接于所述推桿的下端部,所述第二樞軸的軸心線沿兒童推車的左右方向延伸;
和/或,所述撐桿的中部通過第三樞軸可滑動地連接于所述第二連接件,所述第三樞軸的軸心線沿兒童推車的左右方向延伸;
和/或,所述撐桿的下端部通過第四樞軸可轉動地連接于所述后支架,所述第四樞軸的軸心線沿兒童推車的左右方向延伸;
和/或,所述連桿的上端部通過第五樞軸可轉動地連接于所述推桿,所述第五樞軸的軸心線沿兒童推車的左右方向延伸;
和/或,所述連桿的下端部通過第六樞軸可轉動地連接于所述前支架的上端部,所述第六樞軸的軸心線沿兒童推車的左右方向延伸。
優選地,所述前支架包括具有上端部和下端部的前支架本體及固定連接在所述前支架本體上端部的第一連接件,所述連桿的下端部、所述后支架的上端部分別可轉動地連接于所述第一連接件,所述第二連接件可滑動地連接在所述前支架本體上。
優選地,所述撐桿的下端部可轉動地連接于所述后支架的中部。
優選地,所述推桿包括下推桿、可沿所述下推桿的長度方向滑動地連接于所述下推桿的上推桿,當所述車架折疊時,所述上推桿的上端部和所述下推桿的上端部相互靠攏,所述上推桿的下端部和所述下推桿的下端部相互靠攏。
更優選地,所述上推桿可沿所述下推桿滑動地插接于所述下推桿內。
更優選地,所述撐桿的上端部可轉動地連接于所述下推桿的下端部上,所述連桿的上端部可轉動地連接于所述下推桿的中部。
優選地,所述推桿上設置有坐兜。
更優選地,所述坐兜可拆卸設置在所述推桿上。
結合上述,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上技術方案,相比現有技術具有如下優點:當車架在展開狀態時,所述推桿、撐桿、前支架及連桿之間構成四邊形結構,撐桿、前支架及后支架之間構成三角形結構;當車架在折疊狀態時,撐桿的上端部和前支架的下端部相靠攏,后支架的下端部和前支架的下端部相互靠攏,推桿的上端部和連桿的下端部相互靠攏。該可折疊兒童推車的車架結構簡單,折疊后體積小。
附圖說明
附圖1為帶坐兜時兒童推車的結構示意圖,其中車架在展開狀態;
附圖2為不帶坐兜時兒童推車的結構示意圖,其中車架在展開狀態;
附圖3為附圖2中的兒童推車的側視圖;
附圖4-6為兒童推車在折疊時的側視圖;
附圖7為不帶坐兜時兒童推車結構示意圖,其中車架在折疊狀態;
附圖8為附圖7中的兒童推車的側視圖。
其中,100、車架;200、前輪組件;300、后輪組件;400、坐兜;
1、推桿;11、下推桿;12、上推桿;
2、前支架;20、前支架本體;21、第一連接件;22、第二連接件;
3、后支架;
4、撐桿;
5、連桿;
61、第一樞軸;62、第二樞軸;63、第三樞軸;64、第四樞軸;65、第五樞軸;66、第六樞軸。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的技術人員理解。本實用新型中述及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詞是根據本領域人員的慣常觀察視角及為了敘述方便而定義的,不限定具體的方向,如分別對應于附圖3中紙面的左側、右側、上側、下側。
附圖1-5示出了一種可折疊兒童推車。參照附圖1-5所示,可折疊兒童推車包括具有展開狀態和折疊狀態的車架100,車架100具有至少兩個分別位于左右側的側支架,側支架之間通過橫支架連接。每個側支架分別包括推桿1、前支架2、后支架3、撐桿4以及連桿5。其中,前支架2包括具有上端部和下端部的前支架本體20、固定連接在前支架本體20的上端部的第一連接件21,前支架本體20的下端部安裝前輪組件200,前支架本體20上還可滑動地連接有第二連接件22,第二連接件22具體為沿前支架本體20的長度方向滑動地套設于前支架2上的滑套;后支架3具有上端部和下端部,后支架3的下端部上安裝有后輪組件300。
后支架3的上端部可轉動地連接于前支架2的上端部。撐桿4、推桿1分別具有上端部和下端部,撐桿4的上端部可轉動地連接于推桿1的下端部,撐桿4的中部可轉動地連接于前支架2上的滑套,撐桿4的下端部可轉動地連接于后支架3的中部,其中,撐桿4的中部泛指撐桿4的位于其上端部和下端部之間的部分,后支架3的中部泛指后支架3的位于其上端部和下端部之間的部分。連桿5的上端部可轉動地連接于推桿1的中部,連桿5的下端部可轉動地連接于所述前支架2的上端部或所述后支架3的上端部,本實施例中,連桿5的下端部可轉動地連接于前支架2的第一連接件21,其中,推桿1的中部泛指推桿1的位于其上端部和下端部之間的部分。
如附圖2、3所示,上述各轉動連接均為樞軸連接,具體為,后支架3的上端部通過第一樞軸61可轉動地連接于前支架2的上端部,撐桿4的上端部通過第二樞軸62可轉動地連接于下推桿1的下端部,撐桿4的中部通過第三樞軸63可轉動地連接于前支架2上的第二連接件22,撐桿4的下端部通過第四樞軸64可轉動地連接于后支架3的中部,連桿5的上端部通過第五樞軸65可轉動地連接于下推桿1的中部,連桿5的下端部通過第六樞軸66可轉動地連接于前支架2的第一連接件21,第一樞軸61、第二樞軸62、第三樞軸63、第四樞軸64、第五樞軸65及第六樞軸66的軸心線相互平行且沿兒童推車的左右方向延伸,使得車架100的側支架可在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上收折。
車架100在展開狀態時,每個側支架的推桿1、撐桿4、前支架2及連桿5之間構成四邊形結構,每個側支架的撐桿4、前支架2及后支架3之間構成三角形結構。當車架100在折疊狀態時,撐桿4的上端部和前支架2的下端部相互靠攏,后支架3的下端部和前支架2的下端部相互靠攏,推桿1的上端部和連桿5的下端部相互靠攏。
推桿1,用于設置坐兜400。本實施例中采用伸縮式推桿1,推桿1包括下推桿1、可沿下推桿1的長度方向滑動地連接于下推桿1的上推桿1,上推桿1具體為可沿下推桿1的長度方向滑動地插接于下推桿1內。下推桿1具有用于連接上述坐兜400的插座,坐兜400可拆卸地連接在插座上,如附圖1所示的連接狀態和附圖2所示的拆卸狀態。下推桿1具有上端部和下端部,上述撐桿4的上端部具體可轉動連接在下推桿1的下端部,連桿5的上端部具體可轉動地連接在下推桿1的中部,下推桿1的中部泛指下推桿1的位于其上端部和下端部之間的部分。當車架折疊時,上推桿1的上端部和下推桿1的上端部相互靠攏,上推桿1的下端部和下推桿1的下端部相互靠攏,實現推桿1的折疊。
如附圖1-3所示,上述兒童推車的車架100在展開狀態時,上推桿1相對下推桿1展開,前支架2和后支架3相對展開使位于二者下端部的前輪組件200和后輪組件300展開,且前支架2、撐桿4和后支架3構成三角形結構,下推桿1、撐桿4、前支架2和連桿5之間構成四邊形結構,使車架100穩定處于展開狀態。
如附圖4-6所示,上述兒童推車的車架100在折疊時,向下滑動上推桿1至其收納在下推桿1內,下推桿1的下端部及撐桿4的上端部向前支架2的下端部移動靠攏,下推桿1的上端部則向連桿5的下端部靠攏,在此過程中,滑套也向前支架2的下端部滑動,因而后支架3的下端部也靠向前支架2的下端部;如附圖7、8所示,折疊完成后,推桿1、連桿5、前支架2、撐桿4、后支架3相互靠攏,前輪組件200和后輪組件300相互靠攏,其中,撐桿4的上端部和前支架2的下端部相互靠攏,后支架3的下端部和前支架2的下端部相互靠攏,推桿1的上端部和連桿5的下端部相互靠攏,車架100處于折疊狀態。車架結構簡單,且折疊后的車架100體積較小,兒童推車便于存放和攜帶。
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及特點,是優選的實施方式,其目的在于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換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