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轉向技術,特別是一種汽車轉向器扭桿結構。
背景技術:
現有扭桿的右端有三個臺階柱體是扭桿壓入齒輪時的夾持受力部位當扭桿在壓入齒輪過程中,扭桿中部的小直徑長柱體車軸向力作用下發生變形,導致扭桿端頭不同心,需要進行按直,增加生產工時,嚴重時無法按直,造成扭桿損廢。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設計一種在扭桿壓力齒輪時扭桿中部不產生變形的一種汽車轉向器扭桿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汽車轉向器扭桿結構,包括扭桿左、右端的臺階柱體及其之間的細長桿,其特征在于:在扭桿右端柱體的右側臺階柱體上設置外突的臺階柱體,該外突的臺階柱體的右側環形端面為扭桿壓入齒輪時的軸向壓入力作用點。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比較具有扭桿壓入齒輪時不產生變形的優點。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汽車轉向器扭桿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汽車轉向器扭桿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改變現有扭桿在壓入齒輪時的受力部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圖2所示,在扭桿左端的內側柱體1上設置一個外突的柱體2,扭桿中部的細長桿3和扭桿右端的柱體4的結構不作改變。為了使外突的柱體1的環形面積具有滿足壓入齒輪時的軸向壓入力,使外突的柱體直徑盡量增大,但受空間的限制,必要時,將內側的柱體直徑適當減小。
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扭桿壓入齒輪時的軸向壓入力的作用點在外突的臺階柱體的右側環形端面上,因而在施加軸向壓入力過程中,扭桿中部的細長桿部分不受力,因而,該細長桿部分不會產生變形,從而避免了對扭桿進行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