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汽車部件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注塑潰縮式電動助力轉向系統轉向器。
背景技術:
電動助力轉向系統由電動助力機直接提供轉向助力,相比液壓動力轉向系統具有調整簡單、裝配靈活以及在多種狀況下都能提供轉向助力的特點,已成為當前市場的主流。電動助力轉向系統的轉向器的作用是把來自轉向盤的轉向力矩和轉向角進行適當的變換(主要是減速增矩),再輸出給轉向拉桿機構,從而使汽車轉向,所以轉向器本質上就是減速傳動裝置。
隨著人們對汽車安全重視的程度日趨提高,要求中間軸在汽車發生碰撞時,能夠滑動潰縮吸能,以避免或減少對駕駛員的傷害。事實上當前的做法是通過增大中間軸的滑動摩擦力,以實現潰縮吸能,但是,為了保證整車裝配時的便利性,整車廠商又對中間軸所具備的滑動摩擦力的最大值有著嚴格的要求,這顯然是與潰縮吸能的愿望相矛盾的。
傳統的轉向管柱并不具備任何潰縮吸能結構,只是利用上護管和下護管之間潰縮過程中的滑動摩擦力來吸收汽車的碰撞能量,這樣的吸能效果是極其有限的,已不符合當前的設計要求。
解決以上問題成為當務之急。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既具有注塑式潰縮吸能結構的中間軸總成,又具有鋼帶吸收潰縮能量,有效提高汽車安全性的注塑潰縮式電動助力轉向系統轉向器。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注塑潰縮式電動助力轉向系統轉向器,其要點在于:包括依次裝配安裝的轉向管柱、電機助力系統和中間軸總成;所述轉向管柱包括下護管、套設在該下護管一端的上護管以及用于鎖止該上護管的調節支架,在該調節支架上連接有兩個鋼帶安裝塊,該鋼帶安裝塊對稱地分布在所述上護管的兩側,所述鋼帶安裝塊和調節支架之間還通過鋼帶連接;所述中間軸總成包括主軸和套設在該主軸端部并可沿其軸向滑動的主軸外管,在所述主軸位于主軸外管內的外表面上設有至少一圈環形槽,在每個環形槽內分別填充有一個環狀的注塑部件,該注塑部件具有至少一個凸出部,在所述主軸外管上設有與該凸出部相適應的限位孔,所述凸出部穿出該限位孔。
采用以上結構,通過注塑部件鎖止主軸和主軸外管,使其不能相對滑動,同時在汽車發生碰撞時,中間軸總成發生潰縮,主軸和主軸外管發生相對滑動,注塑部件被剪斷,在剪斷的過程中吸收大量碰撞能量;同時,由于鋼帶安裝塊固定在車架上,在上護管和下護管潰縮過程中,調節支架脫離鋼帶安裝塊和鋼帶,分離過程中鋼帶安裝塊和調節支架的斷開連接,同時調節支架同鋼帶的摩擦力以及脫離過程中鋼帶發生的形變也能夠吸收大量的車輛碰撞能量;以上設計有效提高了汽車在碰撞過程中,轉向器潰縮吸能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汽車的安全性,保護駕駛員在車輛碰撞過程中避免或者減少傷害,具有極高的實用性。
作為優選:所述鋼帶的一端固定連接在鋼帶安裝塊上,另一端穿過所述調節支架,該調節支架對所述鋼帶具有夾持力。采用以上結構,使鋼帶在調節支架和鋼帶安裝塊的分離過程中被調節支架夾持并拉直,并有效吸收車輛碰撞能量。
作為優選:在所述鋼帶位于所述調節支架內的部分設有折彎,該折彎呈波浪形。采用以上結構,有效增大調節支架對鋼帶的阻尼作用,調節支架在分離過程中會將鋼帶拉直,從而大量吸車輛收碰撞能量。
作為優選:所述調節支架和鋼帶安裝塊采用注塑連接。采用以上結構,使調節支架可以在上護管和下護管的潰縮過程中脫離鋼帶安裝塊,同時有效吸收車輛碰撞能量。
作為優選:所述環形槽與所述主軸同軸設置。采用以上結構,保證對主軸和主軸外管的鎖止作用力均衡。
作為優選:所述環形槽共有兩圈,每個注塑部件具有兩個凸出部,在所述主軸外管上設有四個對應的限位孔,該限位孔兩兩一組對稱設置在主軸外管的中軸線兩側。采用以上結構,既便于注塑裝配,又實現對主軸和主軸外管更為可靠的鎖止。
作為優選:所述主軸和主軸外管通過花鍵滑動配合。采用以上結構,結構實用、可靠,易于實現,成本低廉。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注塑潰縮式電動助力轉向系統轉向器,結構新穎,易于實現,中間軸總成的注塑部件及相關結構和轉向管柱的鋼帶及相關結構,大大提高了轉向器的潰縮吸能的能力,從而提高了汽車的安全性,保護駕駛員在車輛碰撞過程中避免或者減少傷害,具有極高的實用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剖視圖;
圖3為圖2中B處的放大圖;
圖4為圖2不含注塑部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4中C處的放大圖;
圖6為圖1中A-A處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注塑潰縮式電動助力轉向系統轉向器,包括依次裝配安裝的轉向管柱1、電機助力系統2和中間軸總成3。
請參見圖1、圖2和圖4,所述轉向管柱1包括下護管11、套設在該下護管11一端的上護管12以及用于鎖止該上護管12的調節支架13,在該調節支架13上注塑連接有兩個鋼帶安裝塊14,該鋼帶安裝塊14對稱地分布在所述上護管12的兩側,所述鋼帶安裝塊14和調節支架13之間還通過鋼帶15連接。
請參見圖1和圖6,所述鋼帶15的一端固定連接在鋼帶安裝塊14上,另一端穿過所述調節支架13,該調節支架13對所述鋼帶15具有夾持力。在所述鋼帶15位于所述調節支架13內的部分設有折彎151,該折彎151呈波浪形,當調節支架13脫離鋼帶安裝塊14過程中,鋼帶15被調節支架13拉直,其產生的摩擦力和鋼帶15的形變能夠吸收大量車輛碰撞能量。
請參見圖2~圖5,所述中間軸總成3包括主軸31和套設在該主軸31端部并可沿其軸向滑動的主軸外管32,所述主軸31和主軸外管32通過花鍵36滑動配合,在所述主軸31位于主軸外管32內的外表面上設有兩圈環形槽34,在每個環形槽34內分別填充有一個環狀的注塑部件33,該注塑部件33均具有兩個凸出部331,這兩個凸出部331以注塑部件33的軸線對稱,在所述主軸外管32上設有與該凸出部331相適應的限位孔35,所述凸出部331穿出該限位孔35,即所述限位孔35為四個,其兩兩一組對稱設置在主軸外管32的中軸線兩側,所述環形槽34與所述主軸31同軸設置。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如下:
在車輛發生碰撞時,上護管12和下護管11潰縮,此時調節支架13脫離鋼帶安裝塊14,吸收大量能量,并且,鋼帶15被調節支架13拉直,此時鋼帶15的形變和滑動產生的摩擦力也能夠吸收大量的車輛碰撞能量;與此同時,中間軸總成發生潰縮,即主軸31和主軸外管32相對滑動,做剪切運動,此時注塑部件33的凸出部331被主軸31和主軸外管32剪斷,注塑部件33在被剪切的過程中吸收了大量碰撞能量,以避免或減少對駕駛員的傷害。
最后需要說明的是,上述描述僅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示下,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宗旨及權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種類似的表示,這樣的變換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