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車輛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儀表板管梁安裝支架以及具有該儀表板管梁安裝支架的車輛。
背景技術:
相關技術中,儀表板管梁安裝支架為了滿足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聲、振動與聲振粗糙度)性能,材料相對較厚、剛度較大,然而在車輛發生意外碰撞過程中,管梁安裝支架將不易產生變形,導致該安裝支架帶著儀表板管梁向乘員艙移動,使方向盤侵入量增高,增大胸部壓縮量,危及駕駛員安全。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相關技術中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儀表板管梁安裝支架,該儀表板管梁安裝支架在車輛發生碰撞事故后能夠自身滑動,這樣可以減少方向盤的侵入量,可以提升駕駛員的駕車安全性。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地提出了一種車輛。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儀表板管梁安裝支架,包括:管梁支架、前圍板支架和固定件,所述管梁支架具有第一側壁,所述前圍板支架具有第二側壁,所述第一側壁和所述第二側壁相互抵靠,所述固定件固定所述第一側壁和所述第二側壁且所述第一側壁和所述第二側壁可受力相對滑動。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儀表板管梁安裝支架,通過設置能夠滑動的管梁支架和前圍板支架,可以減少在車輛碰撞時管梁和方向盤的侵入量,可以提升駕駛員的駕車安全性。
另外,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儀表板管梁安裝支架還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術特征: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側壁上設置有供所述固定件穿過的穿孔,所述第二側壁上設置有一端敞開的安裝滑動槽,所述穿孔與所述安裝滑動槽相對設置。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安裝滑動槽沿所述第二側壁的長度方向延伸。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安裝滑動槽的第一端敞開,所述固定件穿過所述穿孔和所述安裝滑動槽的第二端。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穿孔位于所述第一側壁的寬度方向的中點處,所述安裝滑動槽的軸線與所述第二側壁的寬度方向的中線重合。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側壁和所述第二側壁平行設置且相對水平面傾斜設置。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管梁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呈倒U形,所述第二支架安裝在所述第一支架朝向所述前圍板支架的開口處,所述第一側壁為所述第二支架的一部分。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支架在所述第一側壁的兩側還設置有翻邊,所述翻邊固定連接在所述第一支架的兩個側邊緣處。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翻邊與所述第一支架的兩個側邊緣焊接固定。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車輛,包括所述的儀表板管梁安裝支架。
附圖說明
圖1和圖2分別為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儀表板管梁安裝支架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
管梁安裝支架10;
管梁支架1;第一支架11;第二支架12;第一側壁121;翻邊122;
前圍板支架2;第二側壁21;安裝滑動槽22;第一端22a;第二端22b;
固定件3。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而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參考圖1-圖2詳細描述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儀表板管梁安裝支架10,該安裝支架可以用于安裝儀表板處的管梁。
結合圖1和圖2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儀表板管梁安裝支架10可以包括:管梁支架1、前圍板支架2和固定件3,管梁支架1與管梁連接,前圍板支架2與前圍板連接,管梁支架1具有第一側壁121,前圍板支架2具有第二側壁21,第一側壁121和第二側壁21相互抵靠,例如,第一側壁121和第二側壁21可以均為平面,而且第一側壁121和第二側壁21平行設置,這樣可以使得第一側壁121和第二側壁21之間完全貼靠,可以使得兩者之間的接觸面積較大,而且可以便于固定件3的固定。
固定件3固定第一側壁121和第二側壁21,而且第一側壁121和第二側壁21能夠在受力的情況下相對滑動。可以理解的是,固定件3可以起到固定第一側壁121和第二側壁21的作用,這樣固定件3可以固定管梁支架1和前圍板支架2,從而可以將管梁的位置通過前圍板進行限制定位。另外,在車輛發生碰撞事故時,碰撞力傳遞到第一側壁121和第二側壁21之間,固定件3可以在碰撞力的作用下相對第一側壁121和第二側壁21中的一個滑動,而第一側壁121和第二側壁21中的另一個與固定件3保持固定狀態。其中,固定件3可以為普通螺栓和螺母。
例如,如圖2所示,第一側壁121上設置有供固定件3穿過的穿孔,第二側壁21上設置有一端敞開的安裝滑動槽22,穿孔與安裝滑動槽22相對設置。由此,在車輛發生碰撞事故時,固定件3和設置有第一側壁121的管梁支架1相對前圍板支架2滑動,而且由于安裝滑動槽22的一端敞開,固定件3可以從該安裝滑動槽22的敞開端脫出,從而可以使得管梁支架1和前圍板支架2快速分離,進而可以減小儀表板管梁和方向盤的侵入量,可以提升在車輛碰撞過程中對駕駛員的保護。
可選地,如圖1所示,第一側壁121和第二側壁21相對水平面傾斜設置。傾斜設置的第一側壁121和第二側壁21可以有利于兩者在碰撞過程中相對滑動,從而可以使得兩者快速分離,可以減小方向盤的侵入量,可以提升駕駛員的駕車安全性。
優選地,如圖2所示,安裝滑動槽22沿第二側壁21的長度方向延伸。可以理解的是,通過合理布置安裝滑動槽22的延伸方向,可以有利于固定件3和管梁支架1相對前圍板支架2滑動,從而可以使得管梁支架1和前圍板支架2之間快速分離,可以提升駕駛員的駕車安全性。
具體地,如圖2所示,安裝滑動槽22的第一端22a敞開,固定件3穿過穿孔和安裝滑動槽22的第二端22b。也就是說,在正常固定狀態下,固定件3穿過穿孔和安裝滑動槽22的第二端22b以固定管梁支架1和前圍板支架2,這樣一方面可以便于在碰撞中固定件3朝向安裝滑動槽22的第一端22a滑動,另一方面可以保證在正常固定狀態下第一側壁121和第二側壁21之間的固定可靠性。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實施例,如圖2所示,穿孔位于第一側壁121的寬度方向的中點處,安裝滑動槽22的軸線與第二側壁21的寬度方向的中線重合。這樣可以使得穿孔到第一側壁121的寬度方向的邊緣距離適宜,以及可以使得安裝滑動槽22到第二側壁21的寬度方向的邊緣距離適宜,從而可以保證管梁支架1和前圍板支架2的結構可靠性。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實施例,如圖1所示,管梁支架1可以包括:第一支架11和第二支架12,換言之,管梁支架1為分體式結構。第一支架11呈倒U形,第二支架12安裝在第一支架11朝向前圍板支架2的開口處,第一側壁121為第二支架12的一部分。其中第一支架11可以用于安裝管梁,第二支架12可以用于與前圍板支架2固定連接。由此,通過設置第一支架11和第二支架12,可以使得管梁支架1布置合理,可以更好地提高管梁支架1的結構可靠性。
進一步地,如圖1所示,第二支架12在第一側壁121的兩側還可以設置有翻邊122,翻邊122固定連接在第一支架11的兩個側邊緣處。通過設置翻邊122,可以較好地提高第一支架11和第二支架12之間的固定可靠性。
具體地,翻邊122與第一支架11的兩個側邊緣焊接固定。焊接固定方式可以使得第一支架11和第二支架12固定可靠,而且裝配效率高。
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車輛,包括上述實施例的儀表板管梁安裝支架10。
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參考術語“一個實施例”、“一些實施例”、“示例”、“具體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包含于本實用新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須針對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況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將本說明書中描述的不同實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實施例或示例的特征進行結合和組合。
盡管上面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實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內可以對上述實施例進行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