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車輛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翼子板的支架組件以及具有該支架組件的車輛。
背景技術:
相關技術中,在白車身制造過程中,由于整車Y向公差累積會影響左右翼子板的Y向精度,最終造成翼子板與前保險杠、A柱匹配超差,影響整車外觀。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相關技術中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翼子板的支架組件,該支架組件可以調節翼子板在整車Y向上的安裝精度,可以使得翼子板與前保險杠、A柱更加匹配。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地提出了一種車輛。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翼子板的支架組件,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設置有第一插接部且一端設置有翼子板安裝孔;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設置有第二插接部,至少部分的所述第二插接部與所述第一插接部插接配合且插接配合后彼此固定。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翼子板的支架組件,第二插接部和第一插接部插接的部分可以自行調節,這樣可以調整插接之后的支架組件的整體長度,從而可以調節翼子板在車輛整車Y向上的安裝精度,可以使得翼子板與前保險杠、A柱更加匹配,可以提高車輛的整體感知質量,可以提高車輛的外觀美觀性。另外,插接配合的支架組件結構強度較好,可以提高車輛的結構可靠性。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二插接部中的一個上設置有供另一個插接的插槽。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二插接部分別呈U形且所述第一插接部設置有兩個縱向方向間隔開的所述插槽。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插接部包括:第一底板和兩個第一側板,所述兩個第一側板分別位于所述第一底板的縱向兩側且分別與所述第一底板限定出一個所述插槽,所述兩個第一側板分別高于所述第一底板;所述第二插接部包括:第二底板、兩個第二側板和兩個連接板,所述兩個連接板分別連接在對應的所述第二底板和所述第二側板之間,所述兩個第二側板高于所述第二底板,其中,所述第一底板插接到所述第二底板的上方,所述兩個第一側板分別插接到所述兩個第二側板的下方,所述兩個連接板分別插接到所述兩個插槽內。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二插接部插接配合后焊接固定。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之間、所述第一側板和所述第二側板之間分別設置有焊點。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支架上設置有前輪罩搭接部,所述前輪罩搭接部與所述第二插接部相連且位于不同平面內。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支架上設置有翼子板安裝部,所述翼子板安裝孔形成在所述翼子板安裝部上,所述翼子板安裝部與所述第一插接部相連且位于不同平面內。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分別為鈑金件。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車輛,包括:翼子板;前輪罩;所述的翼子板的支架組件,所述第一支架通過所述翼子板安裝孔安裝到所述翼子板上,所述第二支架與所述前輪罩相固定。
附圖說明
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翼子板的支架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翼子板的支架組件與前輪罩的配合示意圖;
圖3是第一支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第二支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插接的剖視圖。
附圖標記:
支架組件10;
第一支架1;第一插接部11;第一底板111;第一側板112;插槽113;
翼子板安裝孔12;翼子板安裝部13;
第二支架2;第二插接部21;第二底板211;第二側板212;連接板213;前輪罩搭接部22;定位孔23;
前輪罩20;焊點a。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而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參考圖1-圖5詳細描述一下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翼子板的支架組件10。
如圖1和圖2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翼子板的支架組件10可以包括: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第一支架1設置有第一插接部11,而且第一支架1的一端設置有翼子板安裝孔12,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支架1的該端部可以通過翼子板安裝孔12與翼子板固定連接,固定方式可以為緊固件固定。
第二支架2設置有第二插接部21,至少部分的第二插接部21與第一插接部11插接配合,而且至少部分的第二插接部21與第一插接部11插接配合后彼此固定。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插接部21和第一插接部11插接的部分可以自行調節,這樣可以調整插接之后的支架組件10的整體長度,需要說明的是,支架組件10的長度方向為車輛的整車Y向,這樣可以調節翼子板在車輛整車Y向上的安裝精度,可以使得翼子板與前保險杠、A柱更加匹配,可以提高車輛的整體感知質量,可以提高車輛的外觀美觀性。另外,插接配合的支架組件10結構強度較好,從而可以提高車輛的結構可靠性。
可選地,如圖1所示,第二插接部21的長度大于第一插接部11的長度,這樣可以增大支架組件10的長度調節范圍,可以更好地提高翼子板與前保險杠、A柱的匹配度。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實施例,第一插接部11和第二插接部21中的一個上設置有供另一個插接的插槽113。例如,如圖3所示,第一插接部11上可以設置有供第二插接部21插入的插槽113,通過設置插槽113,可以便于第一插接部11和第二插接部21插接配合,可以提高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的插接配合便利性。
進一步地,第一插接部11和第二插接部21分別呈U形,而且第一插接部11設置有兩個縱向方向間隔開的插槽113。縱向方向即圖1所示的前后方向,通過設置兩個插槽113,可以提高第一插接部11和第二插接部21的插接可靠性,可以提高支架組件10的結構可靠性,可以提高翼子板的安裝可靠性。
具體地,如圖1、圖2和圖5所示,第一插接部11包括:第一底板111和兩個第一側板112,兩個第一側板112分別位于第一底板111的縱向兩側,而且兩個第一側板112分別與第一底板111限定出一個插槽113,兩個第一側板112分別高于第一底板111,第二插接部21包括:第二底板211、兩個第二側板212和兩個連接板213,兩個連接板213分別連接在對應的第二底板211和第二側板212之間,兩個第二側板212高于第二底板211,其中,第一底板111插接到第二底板211的上方,兩個第一側板112分別插接到兩個第二側板212的下方,兩個連接板213分別插接到兩個插槽113內。這樣,第一插接部11和第二插接部21插接可靠,而且對翼子板的安裝固定效果較好。
進一步地,第一插接部11和第二插接部21插接配合后焊接固定。也就是說,支架組件10在保證翼子板的整車Y向安裝精度后,可以將第一插接部11和第二插接部21焊接固定,從而可以使得支架組件10長度固定,進而可以保證翼子板的安裝精度。具體地,如圖1所示,第一底板111和第二底板211之間、第一側板112和第二側板212之間分別設置有焊點a。其中,第一底板111和第二底板211之間的焊點a數量,以及第一側板112和第二側板212之間的焊點a數量不做限定。
可選地,如圖1和圖2所示,第二支架2上設置有前輪罩搭接部22,前輪罩搭接部22與第二插接部21相連,而且前輪罩搭接部22與第二插接部21位于不同平面內。由此,可以便于前輪罩搭接部22與前輪罩20的表面相匹配,可以便于前輪罩搭接部22更好地與前輪罩20固定。
可選地,第一支架1上設置有翼子板安裝部13,翼子板安裝孔12形成在翼子板安裝部13上,翼子板安裝部13與第一插接部11相連,而且翼子板安裝部13與第一插接部11位于不同平面內。這樣翼子板安裝孔12可以與翼子板上的穿孔相互對應,從而可以便于翼子板安裝孔12與翼子板相互固定,可以提高翼子板和第一支架1之間的固定便利性。
可選地,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可以分別為鈑金件。這樣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制造簡單,成本低,結構強度好。
可選地,如圖4所示,第二支架2上設置有定位孔23,定位孔23可以用于第二支架2自身的焊接定位,從而可以提高第二支架2的固定可靠性。
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車輛,包括翼子板、前輪罩20和上述實施例的的翼子板的支架組件10,第一支架1通過翼子板安裝孔12安裝到翼子板上,第二支架2與前輪罩20相固定。
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參考術語“一個實施例”、“一些實施例”、“示例”、“具體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包含于本實用新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須針對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況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將本說明書中描述的不同實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實施例或示例的特征進行結合和組合。
盡管上面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實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內可以對上述實施例進行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