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一種輕型載貨車車廂底板結構,屬于輕型載貨車車廂。
背景技術:
1、藍牌車受制于底盤重量的限制,要想實現(xiàn)整車整備合格,需對上裝進行輕量化設計。對欄板車而言,底板重量占上裝總重的60%-70%,廂式車占1/3左右,因此通過結構優(yōu)化,降低底板重量是上裝輕量化最有效的手段。目前行業(yè)主流底板有深瓦楞底板和淺瓦楞花紋底板兩種輕量化結構。采用深瓦楞底板時,可實現(xiàn)降重54kg,但由于底板本體料厚僅為1.0mm,該結構僅適合裝載輕拋貨;采用淺瓦楞花紋底板時,可降重13kg,降幅有限。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輕型載貨車車廂底板結構,有效降低車廂底板重量。
2、為解決這一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輕型載貨車車廂底板結構,包括底板本體、縱梁、墊板、螺栓和螺母,所述底板本體包括前底板本體、后底板本體和多個中底板本體;所述前底板本體、中底板本體和后底板本體上部設有防滑筋、連接公端和連接母端,底部設有連接梁;所述前底板本體、后底板本體與中底板本體通過連接公端與連接母端縱向拼接為一個整體,拼接后防滑筋呈橫向排列;所述連接梁與縱梁通過螺栓組件連接。
3、所述前底板本體設置在底板本體最前部,包括槽型的連接梁一、防滑筋一和連接公端,所述前底板本體上部設有防滑筋一,下部一端設有連接梁一,另一端設有連接公端。
4、所述中底板本體設置在底板本體中間部位,包括防滑筋二、槽型的連接梁二、連接母端、倒t型的支撐梁一和連接公端,所述中底板本體上部設有防滑筋二,下部一端設有支撐梁一,連接梁二位于中底板本體中間部位;所述支撐梁一上部設有連接母端,遠離支撐梁一的一端設有連接公端。
5、所述后底板本體設置在底板本體后部,包括倒t型的支撐梁二、連接母端、防滑筋三和槽型的連接梁三,所述后底板本體上部設有防滑筋三,下部一端設有連接梁三,另一端設有支撐梁二,支撐梁上部設有連接母端。
6、所述縱梁為鋼制槽型結構。
7、所述前底板本體、中底板本體和后底板本體為鋁合金型材制成。
8、所述連接梁一、連接梁二和連接梁三與支撐梁一和支撐梁二高度相同。
9、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底板優(yōu)化結構設計,并采用鋼鋁結合結構,兼顧降重和成本兩方面因素,有效降低了車廂底板重量;底板本體上部設置橫向防滑筋,防止貨物滑落;底板本體和縱梁采用螺栓連接,底板本體拼接處均設置在支撐梁上部,可防止重載時,插接處變形移位;安裝方便,生產效率高,有利于模塊化生產。
1.一種輕型載貨車車廂底板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本體、縱梁(2)、墊板(5)、螺栓(6)和螺母(7),所述底板本體包括前底板本體(1)、后底板本體(4)和多個中底板本體(3);所述前底板本體(1)、中底板本體(3)和后底板本體(4)上部設有防滑筋、連接公端(13)和連接母端(14),底部設有連接梁;所述前底板本體(1)、后底板本體(4)與中底板本體(3)通過連接公端(13)與連接母端縱向拼接為一個整體,拼接后防滑筋呈橫向排列;所述連接梁與縱梁(2)通過螺栓(6)組件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輕型載貨車車廂底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底板本體(1)設置在底板本體最前部,包括槽型的連接梁一(11)、防滑筋一(12)和連接公端(13),所述前底板本體(1)上部設有防滑筋一(12),下部一端設有連接梁一(11),另一端設有連接公端(13)。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輕型載貨車車廂底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底板本體(3)設置在底板本體中間部位,包括防滑筋二(31)、槽型的連接梁二(32)、連接母端(14)、倒t型的支撐梁一(34)和連接公端(13),所述中底板本體(3)上部設有防滑筋二(31),下部一端設有支撐梁一(34),連接梁二(32)位于中底板本體(3)中間部位;所述支撐梁一(34)上部設有連接母端(14),遠離支撐梁一(34)的一端設有連接公端(13)。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輕型載貨車車廂底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底板本體(4)設置在底板本體后部,包括倒t型的支撐梁二(41)、連接母端(14)、防滑筋三(43)和槽型的連接梁三(44),所述后底板本體(4)上部設有防滑筋三(43),下部一端設有連接梁三(44),另一端設有支撐梁二(41),支撐梁上部設有連接母端(14)。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輕型載貨車車廂底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縱梁(2)為鋼制槽型結構。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輕型載貨車車廂底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底板本體(1)、中底板本體(3)和后底板本體(4)為鋁合金型材制成。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輕型載貨車車廂底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梁一(11)、連接梁二(32)和連接梁三(44)與支撐梁一(34)和支撐梁二(41)高度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