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涉及滑板車,更具體地說是一種滑板車車架結構。
背景技術:
1、滑板車作為一種代步工具和休閑娛樂工具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喜愛。滑板車在行駛過程中,遇到高低不平的顛簸路況時,會出現滑板車顛震的情況從而降低駕駛體驗。通常滑板車會在前輪、后輪設置減震彈簧,但達到的減震效果比較一般,有待改進。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申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以上不足,提供一種滑板車車架結構,以改善減震效果。
2、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申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滑板車車架結構,其包括前架和后架,前架的前部頭管連接滑板車的前叉,后架的后叉連接滑板車的后輪,后架的前部與前架的后部通過第一軸形成旋轉連接;前架與后架之間還連接有至少一減震器,減震器的前端與前架鉸接,減震器的后端與后架鉸接,減震器設于第一軸的斜上方。
3、本申請與現有技術相比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將車架分為前架和后架,前架和后架之間形成鉸接并且兩者之間連接減震器,當前輪或者后輪發生跳動時,所產生的跳動會被中置減震器更均衡的吸收,騎行者站在后架上所感到的震感得到良好降低,減震效果得到較好的改善,提升了滑板車的優質體驗。
4、上述說明僅是本申請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申請技術手段,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并且為了讓本申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及優點能夠更明顯易懂,以下特舉較佳實施例,詳細說明如下。
1.一種滑板車車架結構,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前架和后架,所述前架的前部頭管連接滑板車的前叉,所述后架的后叉連接滑板車的后輪,所述后架的前部與所述前架的后部通過第一軸形成旋轉連接;所述前架與后架之間還連接有至少一減震器,所述減震器的前端與前架鉸接,所述減震器的后端與后架鉸接,所述減震器設于第一軸的斜上方。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滑板車車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軸為對鎖軸。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滑板車車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架前部設有平行于第一軸的第二軸,所述減震器的后端通過所述第二軸與后架鉸接。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滑板車車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架上設有坐墊支撐桿,所述坐墊支撐桿底部通過所述第二軸與后架形成鉸接,所述坐墊支撐桿頂部為坐墊。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滑板車車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架在第二軸后方設有導扣座,所述坐墊支撐桿的下部設有支撐腳,所述坐墊支撐桿旋轉至乘坐位置時,所述支撐腳位于第二軸的后方并且支撐腳與導扣座形成卡接固定。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滑板車車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墊支撐桿為長度可調的伸縮桿。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滑板車車架結構,其特征在于,連接至后輪的線束從前架及后架內部貫穿。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滑板車車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架中間放置滑板車的電池,所述后架在電池兩側分別設置踏板。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滑板車車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架內設置滑板車的控制器。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滑板車車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叉的豎管穿入所述前架的前部頭管,所述頭管與前叉的豎管之間通過軸承碗組形成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