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車輛,特別涉及一種副車架結構,同時,本技術還涉及一種設有該副車架結構的車輛。
背景技術:
1、副車架作為車輪側和車身側的連接結構,路面載荷由車輪側向副車架及車身傳遞,因此,副車架的強度和剛度性能影響著整車的耐久性能。其中,副車架的各個控制臂的安裝支架作為主要的承載與傳遞單元,保證副車架各個安裝點支架的強度與剛度,是保證整車的耐久性能的關鍵。其中,后橫臂的安裝結構作為車輛的重要部件,其強度、剛度及側向承載性能,對車輪的偏角、四輪定位以及車架的駕駛舒適性均有重要影響。而現有技術中后橫臂的安裝結構,通常存在側向承載性能較低的缺點,導致四輪定位效果及整車駕駛舒適性較差。
技術實現思路
1、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種副車架結構,以提高連接支架的設置牢固性及側向承載性能。
2、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3、一種副車架結構,包括設于副車架后橫梁左右兩端的連接支架,以及設于兩端所述連接支架之間的加強件;
4、所述連接支架與所述副車架后橫梁相連,并圍構形成開口朝向車外一側的安裝腔,所述連接支架上設有與后橫臂相連的連接部,所述后橫臂的一端由所述開口插入所述安裝腔內,并通過所述連接部與所述連接支架相連。
5、進一步的,兩端所述連接支架上的所述連接部之間的連線,與所述加強件高度方向的中心面處于同一平面內。
6、進一步的,所述連接支架包括支架主體,以及設于所述支架主體一端的堵板;
7、所述支架主體包括底板,以及設于所述底板兩相對側的側板,兩側的所述側板與所述副車架后橫梁相連,所述堵板與兩側所述側板和所述底板相連;
8、所述連接部設于所述側板上。
9、進一步的,各所述側板遠離所述堵板的一端均向所述安裝腔外彎折。
10、進一步的,所述連接部包括設于所述側板上的連接孔,且所述連接孔為沿整車左右方向延伸的長條孔,所述后橫臂通過穿設在所述連接孔內的外部連接件與所述連接支架相連;
11、所述連接孔的長軸軸線與所述加強件高度方向的中心面處于同一平面內。
12、進一步的,所述外部連接件包括偏心螺栓;
13、各所述側板上均設有限位板,在所述限位板上設有對應于所述連接孔設置的通孔,且所述限位板能夠與所述偏心螺栓抵接,以限制所述偏心螺栓轉動。
14、進一步的,所述加強件包括橫截面呈“幾”字形的加強板;
15、所述加強板沿整車左右方向延伸,且所述加強板的左右兩端分別與對應端的所述連接支架相連。
16、進一步的,所述加強件包括設于所述加強板底部的封板;
17、所述封板沿所述加強板的長度方向延伸,并與所述加強板之間形成有空腔。
18、進一步的,所述加強板的左右兩端分別設有延伸部分,所述延伸部分沿所述加強板的寬度方向延伸,并與所述連接支架相連。
19、相對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勢:
20、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副車架結構,通過設置用于和后橫臂連接的連接支架,并在兩端的連接支架之間設置加強件,不僅能夠提高各連接支架的設置牢固性,使其具有較好的安裝強度和剛度,同時能夠提高各連接支架的側向承載性,可有效避免連接支架因承載較大側向力而損壞,從而可較好地保證四輪定位效果及駕駛舒適性。
21、另外,兩端連接支架上的連接部之間的連線,與加強件高度方向的中心面處于同一平面內,能夠進一步提升連接支架的側向承載力。支架主體包括底板,以及設于底板兩相對側的側板,可使其呈“幾”字形,能夠使得連接支架具有較好的結構強度和剛度,以及較好地承力性能。將各側板遠離堵板的一端均向安裝腔外彎折,不僅可進一步提高連接支架的強度和剛度,同時也可避讓后橫臂,便于后橫臂的一端進入安裝腔內。
22、其次,連接孔為長條孔,便于四輪定位調節,而將連接孔的長軸軸線與加強件高度方向的中心面處于同一平面內,可進一步提高連接支架的側向承力性能。通過在各側板上設置限位板,能夠防止偏心螺栓轉動,從而可提高后橫臂與連接支架的連接牢固性。
23、此外,加強件包括橫截面呈“幾”字形的加強板,該加強板可具有較好的強度和抗彎剛度,能夠提高對連接支架起到更好地側向支撐效果,從而可進一步提高連接支架的側向承力性能;同時,也能夠提高副車架結構整體的扭轉剛和承載性能,利于提升車輛的駕駛舒適性、安全性。通過在加強板底部設置封板,能夠進一步提高連接支架的側向承力性能。加強板的左右兩端分別設有延伸部分,并使延伸部分與連接支架相連,可增加加強板與連接支架兩者之間的連接長度,從而可保證連接強度。
24、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種車輛,所述車輛上設有如上所述的副車架結構。
25、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車輛與上述副車架結構,相對于現有技術具有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1.一種副車架結構,其特征在于: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副車架結構,其特征在于: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副車架結構,其特征在于: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副車架結構,其特征在于: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副車架結構,其特征在于: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副車架結構,其特征在于:
7.根據權利要求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副車架結構,其特征在于: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副車架結構,其特征在于: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副車架結構,其特征在于:
10.一種車輛,其特征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