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浮體式船舶吃水量檢測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船舶吃水量的檢測方法,特別是一種浮體式船舶吃水量檢測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內河航運運量逐年增加,船舶的載重量也在不斷增加,導致船舶的吃水深度也越來越深;而且航道水位也呈現季節性變化,導致航運事故時有發生。為了保證航道安全和通航效率,必須進行船舶吃水量測量。現有的船舶吃水量檢測技術為將單列傳感器安放于檢測門上,檢測門的一側或者雙側安裝于作為浮體的船體上,放置于水下一定深度處,當船舶通過時,根據檢測門深度及測得的檢測門至船底距離,可以得到船舶吃水量,即水面到船舶底部的深度。上述方法的缺點是:傳感器在檢測門上的安裝方式為單列排列,船體經過檢測門上方時,速度較快,導致測得數據量不足。由于水流的運動,船體本身也存在一定幅度的波動,導致檢測門不穩定,測量得到的吃水量在一定程度上偏離了真實的吃水量。這樣就會誤導現場操作人員對于船舶航行情況的判斷,給航道安全帶來威脅。
發明內容
為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本發明要提出一種可以減小船體波動較大時的船舶吃水量檢測誤差,提高檢測精度的浮體式船舶吃水量檢測方法。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浮體式船舶吃水量檢測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選擇固定梁形式如果固定梁為單側固定梁形式,則轉步驟B ;如果固定梁為雙側固定梁形式,則轉步驟C ;B、單側固定梁形式的吃水量誤差補償B1、檢測系統的設置對于單側固定梁形式,在原來安裝距離傳感器的基礎上,在船體和檢測門上各安裝一個角度傳感器,以檢測船舶上下的搖擺角度;B2、啟動角度傳感器測量啟動角度傳感器測量船體和檢測門的偏離角度ei和0 2;B3、判斷角度傳感器工作狀態設e為角度差的閾值,如果I Q1-Q2IZe1S P,則說明角度傳感器工作不正常,轉步驟B2 ;B3、吃水量計算設檢測門長度為L,相鄰兩個傳感器之間的距離為N,共安裝M個傳感器,若角度為向上傾斜Q1,則對于實 際測得的一組吃水量[X1,x2,…,xM],各存在不同程度的誤差,需分別計算;例如第i個傳感器的吃水量值為Xi,誤差大小5 ,則為
權利要求
1.一種浮體式船舶吃水量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A、選擇固定梁形式 如果固定梁為單側固定梁形式,則轉步驟B ;如果固定梁為雙側固定梁形式,則轉步驟C ; B、單側固定梁形式的吃水量誤差補償 B1、檢測系統的設置 對于單側固定梁形式,在原來安裝距離傳感器2的基礎上,在船體和檢測門上各安裝一個角度傳感器3,以檢測船舶上下的搖擺角度; B2、啟動角度傳感器3測量 啟動角度傳感器3測量船體和檢測門的偏離角度0 i和0 2 ; B3、判斷角度傳感器3工作狀態 設@為角度差的閾值,如果I S1-S2UeiS P,則說明角度傳感器3工作不正常,轉步驟B2 ; B3、吃水量計算 設檢測門長度為L,相鄰兩個傳感器之間的距離為N,共安裝M個傳感器,若角度為向上傾斜Q1,則對于實際測得的一組吃水量[X1, X2,…,XJ,各存在不同程度的誤差,需分別計算;例如第i個傳感器的吃水量 值為Xi,誤差大小8 ,則為8j = i*N*sin 0:(I) 則真實吃水量為 Xi = Xi+ 6 j(2) 若角度向下傾斜Q1,則真實吃水量為 Xi = X廠 6 j(3) 對每一個傳感器的吃水量都進行同樣的計算,則產生新的一組吃水量 若角度無傾斜,則不修正; 轉步驟D ; C、雙側固定梁形式的吃水量誤差補償 Cl、檢測系統的設置 對于雙側固定梁形式,將兩側的檢測門的長度設為通航船閘寬度一半的距離;在原來安裝距離傳感器2的基礎上,在船體的兩側、左右兩個檢測門上各安裝一個角度傳感器3,以檢測船舶上下的搖擺角度; C2、啟動角度傳感器3測量 啟動角度傳感器3測量船體和檢測門的偏離角度0 3和0 4 ; C3、判斷角度傳感器3工作狀態 設@為角度差的閾值,如果I 0 3- 0 4|/03> P,則說明角度傳感器3工作不正常,轉步驟C2 ; C4、吃水量計算 設左右兩個檢測門總長度為L,上面共安裝M個傳感器,相鄰兩個傳感器之間的距離為N ;若左右兩個檢測門實際測得的原始吃水量分別為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浮體式船舶吃水量檢測方法,包括以下步驟選擇固定梁形式;單側固定梁形式的吃水量誤差補償;雙側固定梁形式的吃水量誤差補償;輸出吃水量計算結果。本發明通過在船體和檢測門上各安裝一個角度傳感器,以檢測上下的搖擺角度θ1和θ2,通過角度再求得第i個傳感器測量值的誤差大小δi=i*N*sinθ1。角度傳感器能夠很準確地檢測船體和檢測門的偏離角度,通過角度和必要的長度數據,就可以計算出每個傳感器對于測量產生的誤差,有效地提高了吃水量數據的準確性。對于雙側固定梁形式,本發明按照單側固定梁形式傳感器的誤差補償方式,分別測量和計算兩側船體和檢測門的角度偏離情況,并對吃水量進行修正,同樣有效地提高了吃水量數據的準確性。
文檔編號B63B39/12GK103241349SQ20131013461
公開日2013年8月14日 申請日期2013年4月17日 優先權日2013年4月17日
發明者熊木地, 陳冬元, 吳濤 申請人:大連海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