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吊索具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防高空墜物的鉆機底座導向滑輪機構。
背景技術:
目前,采用鉆機進行油氣井批鉆作業時,需要經常移動井位安裝套管頭、采油四通等井口工具。因井位變化,且鉆井底座導向滑輪數量有限,導致井口吊裝時導向滑輪常常與井口不在一條垂直方向。一旦偏差角度較大,就會存在鋼絲繩斜拉斜拽,導致磨損滑輪外沿甚至跳出滑輪,存在滑輪碎裂墜落傷人的風險。另外,一旦導向滑輪銹蝕嚴重,也存在整體意外墜落的潛在風險。在井口吊裝作業中,無論是滑輪碎裂,還是滑輪墜落,都可能造成極大的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種防高空墜物的鉆機底座導向滑輪機構。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的防高空墜物的鉆機底座導向滑輪機構。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防高空墜物的鉆機底座導向滑輪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掛鉤、轉扣銷、支撐軸、主滑輪、安全繩、鋼絲繩、副滑輪和外殼,支撐軸安裝在外殼上部,掛鉤通過轉扣銷與支撐軸相連接,安全繩的一端與外殼固定連接,另一端懸空,主滑輪安裝在外殼中上部,在外殼的下部兩側設有鋼絲繩出口,每個鋼絲繩出口處安裝有兩個副滑輪,每側的兩個副滑輪之間形成鋼絲繩的限位孔,鋼絲繩穿過主滑輪后,兩端分別穿過對應的限位孔后伸出外殼。
進一步地,所述支撐軸樞接在外殼上,所述轉扣銷的一端與支撐軸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所述掛鉤固定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外殼兩側出口與主滑輪形成的角度不超過60度。
進一步地,所述安全繩為鋼絲繩材質,在懸空端固定連接有一卸扣。
進一步地,所述外殼整體封閉,內部形成所述主滑輪和副滑輪的安裝腔室,所述鋼絲繩出口連通副滑輪安裝腔室。所述外殼內還設置有鋼絲繩限位管。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結構簡單,操作方便,通過設置了兩組副滑輪,形成鋼絲繩的限位孔,可有效防止鋼絲繩脫離主滑輪的情況,再通過設置安全繩,在生產時,與掛鉤同時固定在鉆機底座固定吊耳上,能夠防止出現吊裝時主滑輪整體墜落傷人的情況,有效保障鉆井作業井口保護人員和財產安全。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防高空墜物的鉆機底座導向滑輪機構,包括掛鉤1、轉扣銷2、支撐軸3、主滑輪4、安全繩5、鋼絲繩6、副滑輪7和外殼8。其中,支撐軸3安裝在外殼8上部,掛鉤1通過轉扣銷2與支撐軸3相連接;安全繩5的一端與外殼8固定連接,另一端懸空。主滑輪4安裝在外殼8的中上部,在外殼8的下部兩側設有鋼絲繩出口,每個鋼絲繩出口處安裝有兩個副滑輪7,每側的兩個副滑輪7之間形成鋼絲繩的限位孔。鋼絲繩6穿過主滑輪4后,兩端分別穿過對應的限位孔后伸出外殼8。
具體的,上述支撐軸3樞接在外殼8上,轉扣銷3的一端與支撐軸3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掛鉤1固定連接。如此,由于支撐軸3樞接在外殼8上,可轉動,即轉動銷3繞著支撐軸3的軸線旋轉。
進一步地,上述外殼兩側出口與主滑輪形成的角度不超過60度。上述安全繩5為鋼絲繩材質,在懸空端固定連接有一卸扣9。方便在使用時將安全繩掛到鉆機底座固定吊耳上。
上述外殼8整體封閉,內部形成主滑輪4和副滑輪7的安裝腔室,鋼絲繩出口連通副滑輪安裝腔室。在外殼8內還設置有鋼絲繩限位管10,進一步保證鋼絲繩不移位。
最后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內容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的簡單修改或者等同替換,均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實質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