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印刷機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摩擦片式卷軸張力控制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印刷設備收放卷張力控制系統通常是使用磁粉閘或者氣剎車來控制卷軸的轉速,同時還需要配備張力控制器和張力檢測器或類似元件,往往成本很高,在一些對張力控制要求不是很高的場合,使用上述機構來做張力控制,就會大大增加設備的成本,而且結構也會很復雜,使用操作上多有不便。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上述問題,本申請記載了一種摩擦片式卷軸張力控制裝置,安裝在氣漲軸上,包括一張力控制組件及與所述張力控制組件相配合的一卷軸安裝組件;所述張力控制組件,與所述卷軸安裝組件定位連接;所述張力控制組件包括,至少兩個支柱,對稱設置在墻板上;一氣缸安裝板,固定連接在每個所述支柱上;一氣缸,安裝在所述氣缸安裝板上;一氣缸軸座,安裝在所述氣缸安裝板的內側,與所述氣缸連接;一壓力調節閥,安裝在所述氣缸上;一臺階,設置在所述氣缸軸座的內側;一摩擦片,設置在所述臺階上;一凹槽,設置在所述氣缸軸座的外側;一第三螺栓,徑向穿設于所述氣缸安裝板與所述凹槽內;一卷軸安裝組件,與所述氣漲軸及所述張力控制組件定位連接;所述卷軸安裝組件包括,一軸承座,穿設于所述墻板上;至少兩個軸承,設置在所述軸承座的內部;一氣漲軸座,連接在所述氣漲軸上靠近所述軸承座的一端;一壓蓋,連接在所述氣漲軸座上。
優選的,所述兩個支柱對稱設于所述氣漲軸的兩側。
優選的,所述氣缸安裝板通過至少兩個第一螺栓固定連接在所述支柱上。
優選的,所述臺階與所述氣漲軸座構成摩擦片容置空間,所述摩擦片填充在所述摩擦片容置空間內。
優選的,所述氣缸的動力輸出軸與所述氣缸軸座定位連接。
優選的,所述氣漲軸座與所述氣漲軸之間通過平鍵連接。
優選的,所述壓蓋通過第三螺栓連接在所述氣漲軸座上。
上述技術方案具有如下優點或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摩擦片式卷軸張力控制裝置,結構簡單合理,性能穩定,成本低廉,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只需調節設置在氣缸上的壓力調節閥即可調節氣缸的壓力輸出,進而通過設置在氣缸軸座與氣漲軸座之間的摩擦片來調節氣漲軸的轉速,從而實現對氣漲軸卷放張力的有效調節,使用十分方便。
附圖說明
參考所附附圖,以更加充分的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然而,所附附圖僅用于說明和闡述,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范圍的限制。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摩擦片式卷軸張力控制裝置較優選的一個實施例的剖面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摩擦片式卷軸張力控制裝置較優選的一個實施例的爆炸圖。
圖中:
1、氣漲軸;2、平鍵;3、第一軸承;4、第四螺栓;5、軸承座;6、墻板;7、第二軸承;8、壓蓋;9、第三螺栓;10;支柱;11、氣漲軸座;12、摩擦片;13、氣缸軸座;14、氣缸安裝板;15、第三螺栓;16、螺栓五;17、氣缸;18、第一螺栓。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但不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如圖1-2所示,一種摩擦片式卷軸張力控制裝置,安裝在氣漲軸1(即卷軸)上,包括一張力控制組件及與張力控制組件相配合的一卷軸安裝組件;張力控制組件,與卷軸安裝組件定位連接;張力控制組件包括,至少兩個支柱10,對稱設置在墻板6上;一氣缸安裝板14,固定連接在每個支柱10上;一氣缸17,安裝在氣缸安裝板14上;一氣缸軸座13,安裝在氣缸安裝板14的內側,與氣缸17連接;一壓力調節閥,安裝在氣缸17上;一臺階,設置在氣缸軸座13的內側;一摩擦片12,設置在臺階上;一凹槽,設置在氣缸軸座13的外側;一第三螺栓15,徑向穿設于氣缸安裝板14與凹槽內;一卷軸安裝組件,與氣漲軸1及張力控制組件定位連接;卷軸安裝組件包括,一軸承座5,穿設于墻板6上;至少兩個軸承,設置在軸承座5的內部;一氣漲軸座11,連接在氣漲軸1上靠近軸承座5的一端;一壓蓋8,連接在氣漲軸座11上。
在本實施例中,軸承座5固定在墻板6上并通過四個第四螺栓4加以固定。
在優選的實施例中,所有支柱10對稱設置在氣漲軸1的兩側。
在優選的實施例中,氣缸安裝板14通過至少兩個第一螺栓18固定連接在所有支柱10上。
在優選的實施例中,臺階與氣漲軸座11構成摩擦片容置空間,摩擦片12填充在摩擦片容置空間內,摩擦片12用以控制氣漲軸1的轉速,。
在優選的實施例中,氣缸17的動力輸出軸與氣缸軸座13定位連接。
在優選的實施例中,氣漲軸座11與氣漲軸1之間通過平鍵連接。
在優選的實施例中,壓蓋8通過第三螺栓15連接在氣漲軸座11上,氣漲軸座11通過壓蓋8以及位于壓蓋8上的第三螺栓9固定在氣漲軸1上。
于上述技術方案基礎上,進一步的,氣缸軸座13異端設置臺階,另一端與氣缸17之間形成Y型開口,固定于氣缸軸座14上的第三螺栓15從氣缸軸座13的Y型開口中間穿過,使得氣缸軸座13無法旋轉。
于上述技術方案基礎上,進一步的,當氣缸17打開時,氣缸頭會頂出,推動氣缸軸座13和摩擦片12,對氣漲軸座11施加壓力,此時氣漲軸座11受到摩擦片12的壓力,使得氣漲軸1在一定的摩擦力下轉動。氣缸17上加裝壓力調節閥,當增加氣壓時,氣缸17的推力變大,摩擦片12的摩擦力變大,氣漲軸1轉速變小,氣漲軸1上的紙卷張力變大;反之,當氣壓減小時,摩擦片12的摩擦力變小,氣漲軸1轉速變大,氣漲軸1上的紙卷張力變小。
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及保護范圍,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應當能夠意識到凡運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圖示內容所做出的等同替換和顯而易見的變化所得到的方案,均應當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