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物料輸送領域,尤其是一種振動出料裝置。
背景技術:
在金屬冶煉生產線上,需要對物料進行輸送,在物料在輸送出料處,特別是濕物料輸送的出料處,容易發生物料粘結在物料口位置上,造成物料堵塞,進而整條生產線的運行,而采用人工清理的方式不但費時費力,而且清理效率低下。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以防止濕物料堵塞的振動出料裝置。
本實用新型公開的振動出料裝置,包括出料斗、料斗架、底座和振動電機,所述出料斗安裝于料斗架上,所述料斗架設置于底座上,所述底座與料斗架之間設置有隔震墊,所述振動電機安裝于出料斗或者料斗架上。
優選地,所述振動電機數量為兩個,兩個振動電機并排安裝于出料斗底部。
優選地,所述底座包括支柱、預埋件和混凝土澆筑體,所述預埋件設置于混凝土澆筑體內,所述支柱底部與預埋件連接,所述支柱頂部設置于用于安裝隔震墊的頂板。
優選地,所述隔震墊為圓柱形,所述頂板為圓形。
優選地,所述支柱數量為四個,所述支柱之間設置連接有加固角鋼。
優選地,所述料斗架上設置有橫向圓筒,所述橫向圓筒上連接有抱箍,所述抱箍底部連接有底板,所述隔震墊位于底板下方。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振動出料裝置通過振動電機的振動,防止物料粘結在出料斗上,從而避免出現物料堵塞現象,而隔震墊的設置則可以保證整個振動出料裝置安裝的穩定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后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圖;
附圖標記:出料斗1,料斗架2,隔震墊3,振動電機4,凝土澆筑體5,支柱6,頂板7,橫向圓筒8,抱箍9,底板10,加固角鋼11。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振動出料裝置,包括出料斗1、料斗架2、底座和振動電機4,所述出料斗1安裝于料斗架2上,所述料斗架2設置于底座上,所述底座與料斗架2之間設置有隔震墊3,所述振動電機4安裝于出料斗1或者料斗架2上。在出料斗1出料的同時,振動電機4開啟,使料斗振動,以避免濕物料的堆積堵塞,隔震墊3的設置可以防止振動傳遞到底座上,保證底座安裝的長期穩定。
振動電機4可安裝于出料斗1上,也可安裝于料斗架2上,只要振動能夠出料斗1上,并作用于物料上即可,而作為優選方式,所述振動電機4數量為兩個,兩個振動電機4并排安裝于出料斗1底部。出料斗1底部正是物料淤積最嚴重的位置,將振動電機4安裝于出料斗1底部,可以最有效地保證振動的效果。
雖然設置有隔震墊3,但是底座仍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振動作用,因此底座的安裝必須保證其安裝的牢固度,普通的出料機構通常直接放置于地面上,僅僅在底部設置膠墊防滑,但對本實用新型顯然并不太適用,針對這一問題,作為優選方案,所述底座包括支柱6、預埋件和混凝土澆筑體5,所述預埋件設置于混凝土澆筑體5內,所述支柱6底部與預埋件連接,所述支柱6頂部設置于用于安裝隔震墊3的頂板7。所述支柱6數量通常為四個,所述支柱6之間設置連接有加固角鋼11,以提高水平方向的剛度。所述隔震墊3為圓柱形,使其具有足夠厚度來隔離振動,相適配地所述頂板7為圓形,并略大于隔震墊3底面積。
因為料斗架2和底座之間是通過隔震墊3連接的,為防止料斗架2在震動作用下出現偏移、滑落,料斗架2及底座與隔震墊3接觸部位需要保持水平,底座頂板7保持水平較為容易,但是出料斗1在安裝過程中常需要調整角度,而料斗架2也需要隨之進行調整,因此,為保證料斗架2與隔震墊3接觸部位在安裝調整后也能保證水平,作為優選方式,所述料斗架2上設置有橫向圓筒8,所述橫向圓筒8上連接有抱箍9,所述抱箍9底部連接有底板10,抱箍9與底板10之間還可設置加勁板以提高連接的穩固性,所述隔震墊3位于底板10下方。通過在出料斗1定位準確后,通過調整抱箍9,就可保證底板10的水平度,從而避免料斗架2在振動下出現偏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