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軸承制造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軸承磨削自動線新型料道。
背景技術:
現有軸承磨削自動線結構多樣,一般為U型槽結構,槽內放置一塊可調擋板,可調擋板上焊接一根螺柱,U型槽的一側擋板開槽,通過調節螺母調節可調擋板位置,從而控制料道寬窄。這種結構調節范圍較小,不能適應型號大小差異較大的場合;焊接結構導致維修不方便;某些結構的軸承與料道底面接觸面積大,當軸承重量小或殘磁較大時,套圈輸送不通暢,而且該種料道易留存砂輪灰,需要經常清理;這種料道附件安裝不方便,需從側面擋板焊接。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而提供一種軸承磨削自動線新型料道,采用該自動線料道使得自動線寬度可調范圍大,調整簡便;不需要焊接,盡量采用標準件,更換維修簡單;盡量減少底部接觸面積,使重量輕或殘磁較大的產品也能輸送通暢,料道底部基本為空,不會累積砂輪灰。可以有效減少換型號的時間,減少連線由于送料不順暢導致的停機或疏通時間,從而提高加工效率,附件結構安裝十分方便。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這樣一種軸承磨削自動線新型料道,包括雙頭螺柱、左旋螺母、右旋螺母、左右兩個螺母卡扣、左右兩個料道側板、中間板、六角薄螺母,所述雙頭螺柱一頭為右旋螺紋,另一頭為左旋螺紋,中間為軸向定位圓柱形臺階,中間板通過六角薄螺母固定在圓柱形臺階處,圓柱形留有扳手用扁頭,所述螺母卡扣的一端開槽,卡住料道側板,其中左旋螺母放置在左螺母卡扣的卡扣槽內,右旋螺母放置在右螺母卡扣的卡扣槽內。
作為優選,所述中間板為豎直薄板。
又一優選,所述中間板上壓入或包裹上軟質材料。
作為又一優選,所述側板及中間板均采用彎邊結構。
上述軸承磨削自動線新型料道采用雙頭螺柱對料道寬度進行調節,雙頭螺柱一頭為右旋螺紋,另一頭為左旋螺紋,中間為軸向定位圓柱形臺階,圓柱形留有扳手用扁頭;左旋螺母、右旋螺母分別放置在螺母卡扣內,螺母卡扣一端開槽,卡住料道側板。軸承磨削自動線換型號時,松開六角薄螺母,用扳手轉動雙頭螺柱,側板同時向中間板靠攏或分離,調整到合適寬度時(以套圈能順利通過為準),用扳手鎖緊六角薄螺母,該出料道調整就完成了,當自動線加工的型號較分散時,雙頭螺柱兩端適當加長就能滿足要求。中間板為豎直薄板,能適應各類軸承內外圈,接觸面小,送料流暢,還可在中間板上壓入或包裹塑膠等軟質材料,避免軸承表面劃傷,提高軸承質量;側板及中間板均采用彎邊結構,增加薄板的結構強度,不易變形;側板的彎邊還可很方便的安裝附件,如光電開關(用于探測軸承是否到位)等,只需在彎邊上開槽或加緊均可,還不會影響料道送料。
上述軸承磨削自動線新型料道具有如下優點:采用該自動線料道使得自動線寬度可調范圍大,調整簡便;不需要焊接,盡量采用標準件,更換維修簡單;盡量減少底部接觸面積,使重量輕或殘磁較大的產品也能輸送通暢,料道底部基本為空,不會累積砂輪灰。可以有效減少換型號的時間,減少連線由于送料不順暢導致的停機或疏通時間,從而提高加工效率,附件結構安裝十分方便。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料道最小寬度時的狀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料道最大寬度時的狀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螺母卡扣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1
如圖1、2、3所示,本實施例描述一種軸承磨削自動線新型料道,包括雙頭螺柱03、左旋螺母07、右旋螺母03、左右兩個螺母卡扣02、左右兩個料道側板01、中間板06、六角薄螺母05,所述雙頭螺柱一頭為右旋螺紋,另一頭為左旋螺紋,中間為軸向定位圓柱形臺階,中間板通過六角薄螺母固定在圓柱形臺階處,圓柱形留有扳手用扁頭,所述螺母卡扣的一端開槽,卡住料道側板,其中左旋螺母放置在左螺母卡扣的卡扣槽內,右旋螺母放置在右螺母卡扣的卡扣槽內。所述中間板為豎直薄板。所述中間板上壓入或包裹上軟質材料。所述側板及中間板均采用彎邊結構。
上述軸承磨削自動線新型料道采用雙頭螺柱對料道寬度進行調節,雙頭螺柱一頭為右旋螺紋,另一頭為左旋螺紋,中間為軸向定位圓柱形臺階,圓柱形留有扳手用扁頭;左旋螺母、右旋螺母分別放置在螺母卡扣內,螺母卡扣一端開槽,卡住料道側板。軸承磨削自動線換型號時,松開六角薄螺母,用扳手轉動雙頭螺柱,側板同時向中間板靠攏(圖1為最小寬度時的狀態圖)或分離(圖2為最大寬度時的狀態圖),調整到合適寬度時(以套圈能順利通過為準),用扳手鎖緊六角薄螺母,該出料道調整就完成了,當自動線加工的型號較分散時,雙頭螺柱兩端適當加長就能滿足要求。中間板為豎直薄板,能適應各類軸承內外圈,接觸面小,送料流暢,還可在中間板上壓入或包裹塑膠等軟質材料,避免軸承表面劃傷,提高軸承質量;側板及中間板均采用彎邊結構,增加薄板的結構強度,不易變形;側板的彎邊還可很方便的安裝附件,如光電開關(用于探測軸承是否到位)等,只需在彎邊上開槽或加緊均可,還不會影響料道送料。
采用該自動線料道使得自動線寬度可調范圍大,調整簡便;不需要焊接,盡量采用標準件,更換維修簡單;盡量減少底部接觸面積,使重量輕或殘磁較大的產品也能輸送通暢,料道底部基本為空,不會累積砂輪灰。可以有效減少換型號的時間,減少連線由于送料不順暢導致的停機或疏通時間,從而提高加工效率,附件結構安裝十分方便。
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只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較佳的方案,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權利要求所記載的技術方案的前提下還有其它的變體及改型。